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在安徽省池州市有一座亭子,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間,曾五修五繕。
亭子于十年動亂期間被毀,遺址仍在,為東至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就是梅公亭,為紀念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所築。
在宋詞如日中天的仁宗年間,正是梅堯臣靠一己之力撐起了宋詩的一片天。
故,梅堯臣有宋詩“開山祖師”之美譽。
正是他在蘇東坡20歲參加科舉考試時,發現了其《刑賞忠厚之至論》,之後呈給主考官歐陽修批閱。因為是糊名制,歐陽修便問,文中典故出自何書?
梅堯臣答:為何需要出處。
歐陽修懷疑這篇奇文是學生曾鞏之作,于是給了第二名。揭榜之後,歐陽修親自找到蘇東坡,問其文中典故出處,沒想到蘇東坡的回答和梅堯臣一字不差。
足可見梅堯臣的文學鑒賞能力。
歐陽修也曾直言,詩不及聖俞(梅公字聖俞)。
陸遊在《梅聖俞别集序》中,曾舉歐陽修文、蔡襄書、梅堯臣詩為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司馬光甚至說:我得聖俞詩,于家果何如。留為子孫寶,勝有千年珠。
王安石亦有《哭梅聖俞》:詩行于世先春秋,國風變衰始柏舟。
另外,梅堯臣還參與編著了《新唐書》,遺憾的是書未及修成,梅公就病逝于汴京,享年五十九歲。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梅堯臣的優美文筆,回顧他生平那些經典詩作。
01
他在《陶者》中寫: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這是梅堯臣用質樸的語言諷刺時事的,當時北宋積貧積弱,然而卻有一些達官顯貴十指不沾陽春水,仍就能住着豪華的房屋,作威作福。
故,這首詩也成為了千古經典。
02
在《魯山山行》中,梅堯臣寫: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這是一首描寫自然風光的小詩,意趣十足:霜葉飄落,笨熊正在攀爬大樹;山林空蕩,野鹿飲水于溪邊。
03
在《蘇幕遮 · 草》中,梅堯臣寫: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唯美的詞句像泉水一樣在山澗中緩緩流淌,沁人心脾:眼見梨花落盡,春天馬上就要過去了;日色漸暗,暮霭沉沉,連翠綠色的青草似乎也變得蒼老了。
一個字:美!
04
在《東溪》中,梅堯臣寫:
“野凫眠岸有閑意,老樹着花無醜枝”
這是作者寫家鄉美景的一首詩,由于長期在京為官,深懷對家鄉的眷戀,看什麼都是溫柔的:野鴨在岸邊沉睡,滿是閑情逸趣;百年老樹伸展自己秀麗的枝桠,結滿繁花,惹人喜愛。
05
歸鄉丁憂期間,梅堯臣夜裡夢見了歐陽修,作詩《夢後寄歐陽永叔》:
“五更千裡夢,殘月一城雞”
他的靈感好像奔騰的江水,永遠都不會枯竭:五更天時,夢見千裡之外的你,仿佛又回到了京城;夢醒時,天已破曉,一輪彎月懸挂蒼穹,滿城都是雞鳴之聲。
06
梅堯臣也有豪邁的詩,在《古意》中他寫: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
月缺魄易滿,劍折鑄複良。
勢利壓山嶽,難屈志士腸。
男兒自有守,可殺不可苟。
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朝内發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治争鬥,仲淹被貶饒州,歐陽修貶夷陵令,于是梅堯臣作此詩以寄,盡顯文人之風骨。
07
在《殘菊》中,梅堯臣寫: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隐孤秀,猶得奉清觞。
菊花雖落,卻餘芬芳,隐入深叢,酣醉一場。
清觞(qīng shāng)指美酒
08
在《玉樓春》中,梅堯臣寫:
“煙姿最與章台近,冉冉千絲誰結恨”
章台:秦樓楚館,以章台柳最為聞名,為一代名媛,曾為韓翃妾,以豔麗稱,安史亂後,出家為尼。
09
再給王安石的詩中,梅堯臣寫:
溪如罨畫水泱泱,刺船靜入白鹭傍。
菱葉已枯鏡面涼,月色飛上白石床。
罨畫(yǎn huà):色彩豔麗的畫
刺船:搖船。傳春秋時,成連教伯牙學琴三年,伯牙情志仍未能專一,于是用船把伯牙送到荒僻無人的島上,讓他從自然界的音響中悟得琴理。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呈現出了溪水、烏篷船、白鹭、菱花、月色、玉床等景緻,畫面感強烈。
10
在《答中上人卷》裡,梅堯臣寫:
“夜來新霁月,清吐萬裡輝”
夜裡新月冉冉升起,向大地灑了一片清輝。
霁月(jì yuè)指明月
11
在《梨花》中,梅堯臣寫:
“月白秋千地,風吹蛱蝶衣”
蛱蝶(jiá dié)指蝴蝶。
12
在贈友人的詩中,梅堯臣寫:
月沉滄海底,星隕太微邊。
莫恨終埋沒,文章自可傳。
13
在《悼亡詩三首》中,梅堯臣寫:
從來有修短,豈敢問蒼天?
公元1044年,梅堯臣與妻子謝氏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郵,謝氏死于舟中。這首詩為梅堯臣悼念亡妻之作。
14
在《春寒》中,梅堯臣寫:
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
亞樹青簾動,依山片雨臨。
這首詩作于慶曆六年春,梅堯臣的妻子剛剛過世,詩人支持範仲淹和歐陽修的改革,此時也遭到打擊,所以心情頗有些低落。
梅堯臣一生存詩3000餘首,著有《宛陵集》,曾與歐陽修一起推動了古文運動,功績非凡,為後世之楷模。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