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記者 姚怡夢
5月1日,北京,勞動節“心連心”特别節目的舞台上,熱烈的掌聲與閃耀的聚光燈下,他莊嚴地說出了帶領更多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學習技能,産業緻富的誓言。
他是中建新疆建工四建技術質量員吾買爾·庫爾班,今年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同時榮獲2022年“最美職工”稱号。
26年前,新疆和田地區恰帕勒蘭幹村,這位青澀的小夥子成為村裡同齡人中唯一一個通過高考走出來的大學生。
26年間,從普通話都說不利落到如今諸多榮譽加身,吾買爾·庫爾班反複強調着:“這不是個人的榮譽,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緻富帶頭人:跑項目找訂單讓深度貧困村整體脫貧
“我在農村長大,對農村的情況了解多,想為父老鄉親們做出一點貢獻。”離開多年,吾買爾·庫爾班依舊割舍不下對農村的牽挂。
2017年,吾買爾·庫爾班主動請纓,從烏魯木齊遠赴1700公裡外的南疆深度貧困村——喀什地區荒地村,投入到駐村工作中。
當時,荒地村裡有493戶、2230人,其中貧困戶178戶、829人。“條件非常艱苦,不僅沒水沒電,住的地方都是現蓋的。”吾買爾·庫爾班回憶到。
看着蕭索的荒村、貧困家庭的生活,他迫切地想要改變這一切。
作為工作隊中僅有的雙語幹部,白天吾買爾·庫爾班逐門逐戶收集信息了解情況,晚上伏在案頭梳理彙總資料。貧困戶每家的情況各不相同,鄉親們的需求他都記在心裡。“有些人對合作社不了解,他們擔心是否有收益,我們每周都去宣講,鼓勵大家投入進來,讓生活過得更好。”
看似平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凝聚着對村民的深情厚意。3年時間,吾買爾·庫爾班和其他隊員們申請了60多個扶貧項目。村裡先後成立了裁縫、養殖等6個專業合作社,3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脫貧。
木工合作社成立時,帶頭人阿不都熱依木是貧困戶,有幾年的木工經驗,對自己的手藝有把握,但是擔心沒有幫手,壓力很大,想來想去,還是不敢當這個帶頭人。
吾買爾·庫爾班看出了他的顧慮,把村裡會做木工活兒的人找來,讓他來定人。大家給合作社起名叫:自強合作社。政府為他們購置了一台五萬元的雕刻機,工作隊幫他們找訂單。
合作社6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大夥兒對吾買爾·庫爾班說:“你們讓我們學會了做沙發、櫃子,建庭院、蓋房子,我們樣樣精通!亞克西!”
日子越過越好,一些村民便升起了自主創業當老闆的念頭,為了幫助大家盡快把店鋪開起來,吾買爾·庫爾班帶着大家跑流程、辦手續,村民們的餐廳、商店、服裝店相繼開了起來,吾買爾·庫爾班卻黑了、瘦了。
星光不負趕路人。2019年底,荒地村整村脫貧。
技術領路人:帶徒授藝讓大家都擁有獲得感
高中時,吾買爾·庫爾班每年暑假都在工地打工,推過灰漿,當過小工,懵懂少年的心中有一個夢想:以後要學會建高樓大廈。
畢業後,他加入了中建新疆建工四建。“不幹了,回家去吧。那個時候我的普通話特别不好,想着這麼下去會被淘汰的。”吾買爾·庫爾班說着自己初出茅廬的樣子。
然而一件小事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
一天中午,公司經理讓他晚上不要安排工作,原來一個生日派對正等着他。
“我很少過生日,覺得很溫暖,大家的關心讓我打消了放棄的念頭,第二天開始我就特别努力工作。為了感恩,我想做得更好。”時隔多年,提到這件事,吾買爾·庫爾班的眼眶仍然紅了起來。
中建新疆建工四建綠色建築發展分公司先後接收了69名少數民族務工人員。2020年,吾買爾·庫爾班帶着30名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學起了技術,成為了他們口中的老師。“看見他們,就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有人擔心學焊接對眼睛不好,吾買爾·庫爾班一邊科學引導,一邊鼓勵他道:“一技傍身,不管到哪去都有工作。”
會的多、卻沒架子,徒弟們閑暇時喜歡找他請教問題。吾買爾·庫爾班也總是手把手地教,一遍遍地講。
“我隻是給他們指導操作工藝,做示範,不知不覺就成老師了。”吾買爾·庫爾班腼腆地笑着,“沒有徒弟和師傅這些稱呼。”
為鼓勵大家學習多種技能,吾買爾·庫爾班提出競賽教學法。他把車間工人分成小組,組織各班組開展對抗賽。在一次制作基坑防護欄時,其中一人切割立杆短了3毫米,隻能重新下料。“下料-組裝-施焊-打磨-質量檢查-碼放驗收,這些環節一個都不能大意,一個失誤會造成材料的浪費,還耽誤下個工序。”
在他的帶領下,大家學會了電焊、切割、維修、噴漆等技能,18人考取了電焊工操作證。在烏魯木齊市2021年度建築領域技能大賽中,他的3個徒弟獲得焊工組第二名;新疆建築領域技術工種職業技能大賽中,3人獲優秀獎。
“他們超過我,我的臉上也有光!”
手藝學到手,錢袋子也鼓了。2021年,30名少數民族務工人員人均月收入超過了6000元,3個家庭還購置了汽車。
傳幫帶導師:讓小創新實現變廢為寶
“我們制作的東西簡單,沒那麼高大上,但是隻要能發揮作用,都值得創新。”吾買爾·庫爾班堅定地說。
2020年3月,吾買爾·庫爾班結束了駐村工作。重返崗位後,他擁有了新的身份,“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
當時,單位有12萬多平方的鋼模闆,反複使用過程中染上了灰漿,人工清理比較麻煩。一位老電工找到吾買爾·庫爾班,想做一個清理鋼模闆的機器。他們一邊做一邊改進,機器投入使用後效果相當好。
“一個人加班加點一天能清理80塊鋼模闆,但是機器一天可以搞出來400到500塊。”吾買爾·庫爾班驕傲地說。
“那位老電工兩年後退休,他還想到要做這個東西。這本不是他的職責,但他還是堅持要做。”老電工給了吾買爾·庫爾班走上創新之路的決心,“從那以後,我也想做出一些東西,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吾買爾·庫爾班帶動工作室其他人發明革新,他負責電腦制圖、對比方案、現場技術指導和質量檢查督導。為了修改一個方案,他時常苦思冥想,加班到深夜。
創新的靈感在切磋技藝、探索試驗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維修班班長經常會因為某個問題和大夥兒争論。吾買爾·庫爾班說:“争論就是好事啊!說明大家在動腦筋、想辦法。”在他的帶動下,大家敢于發問,敢于質疑,敢于提出新方法。
創新的過程絕非一帆風順。為了做一個維修螺旋栓的卡具,吾買爾·庫爾班都要帶着大家反複嘗試。
“特别簡單的一個卡具,我們做了三次才成功。第一次,卡具尺寸小了,螺旋栓很難放進去。第二次,好多變形的放不進去了。第三次才成功。”吾買爾·庫爾班介紹道,“用這個卡具,庫房一年下來無法維修的兩萬多套鍍鋅接頭扣件全都修好了。”
經過頭腦風暴,吾買爾·庫爾班帶領大家利用閑置物資制作成标準化周轉料具,變廢為寶,幫助企業節約成本上百萬元。
“技術每年更新,你如果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緻富帶頭人、技術領路人、傳幫帶導師……多樣“角色”讓吾買爾·庫爾班像工作線上永不懈怠的齒輪,不斷向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