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周易》肇始于伏羲畫八卦,“一畫開天”。商末周初,周文王被商纣王拘在牢獄之中而演《周易》,将伏羲先天八卦圖推演為後天八卦圖,并對六十四卦進行了重新排列,還為每一卦配上了卦辭,将其刻在龜甲之上。文王之子周公及門人又給六十四卦的每一爻配上了爻辭。至此《周易》形成了卦名、卦畫、卦辭、爻辭的主體内容,這部分稱為“經”,這就是《周易》的由來。
《易經》以“蔔卦算命、預算未來”,以存在之物推未來之物,内容結合了數字、方位、星鬥。它其中包括《連山》、《歸藏》和《周易》3本易書,但《連山》《歸藏》皆已失傳,獨《周易》傳世。一說《連山》為夏之易,《歸藏》為商之易,《周易》為周之易,故名。
孔子在晚年才開始了解《周易》,與此書有相見恨晚。經過廢寝忘食的研讀,忍不住感歎道:“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是如果能早幾年看到這本書,在50歲就能學習到《周易》,我這一輩子就不會犯什麼大的過錯了。春秋末年,孔子晚年編六經,孔子弟子記錄孔子述《易》之言論及後人編撰整理而成的十篇文獻,稱為“十翼”,亦稱“易傳”。
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置五經博士,“經”與“傳”合編在一起,遂成後世流傳之定本。《周易》也随之一躍而為群經之首,故又稱《易經》。經史學家用“人更三聖,世曆三古”來說明伏羲、周文王、孔子對《周易》的貢獻。
在浩入煙海、博大精深、曆史悠久的中國古典文化中,《周易》與《山海經》《黃帝内經》并稱“上古三大奇書”,是中國最古老的三本書,其中《周易》至今已有6500年的曆史,它内涵的陰陽分合等道理曾引導了儒家和道家走向巅峰,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道德經》等等經典裡面都有它的影子。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稱之為五經之首。而《周易》與《老子》《莊子》并稱“三玄”,是中國哲學中形而上學的發轫與要典。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稱之為三玄之冠。
幾千年來,《周易》對中國的哲學、科技、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民俗、中醫等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形成中華民族特征的重要基礎,也是造就中國人品格的重要基因。因此,《周易》也被譽為“東方聖經”,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文明有别于西方的思想根基。由此,《周易》也成為中華文明的“大道之源”,不僅是儒家的“群經之首”,其他諸子百家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周易》的影響。《周易》對後來的佛教、道教也都産生了一定的影響,風水、算命、擇吉等術數更是以《周易》為基礎,同時也發展出了封建迷信的消極影響。
玄學即“玄遠之學”,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衆妙之門”,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是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其思潮持續時間自漢末起至宋朝中葉結束,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玄學是道家之學的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把儒道兩大家結合起來極有意義的哲學嘗試,也是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的學問。
《易經》是一門集大成于一身的學科,裡面包含了數學、原子學、哲學、地理學、遺傳學、概率學、星象學等等,甚至還包含美學。幾千年來,它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着後世對它進行探索和研究,終于在今天被證實:剔除《易經》中的一些迷信内容,許多是超越時代的科學,它的奧秘就在于能夠把握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進而對人對事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
例如《易經》中的基本理論:事物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這與現代科學的運動理論驚人的相似。現代科學告訴我們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兩種完全不輸于一個世界的理論放到一起簡直如同一個時代的産物一樣。
又如《易經》中的無極理論,“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正與當下的原子内部結構不謀而合,甚至與宇宙及星球的形成和近代的黑洞理論極其相似。要知道原子分裂也隻不過是近百年在科技的幫助下人類才得以發現利用。
再如《易經》的理論也同樣擁有當下社會認可的科學依據。以計算機為标志開啟第四代技術革命的信息技術運用,其二進制和《易經》有異曲同工之處。還有現代比較高深的科目,比如電子守恒、能量守恒、質量守恒、質能守恒等等都與《易經》的理念不謀而合,已經不能說是一種巧合,隻能說古人的許多智慧是現代文明無法比拟的。
在《易經》中,生命誕生的密碼主要體現在三個源頭:生命誕生于太極陰陽相感相應;生命誕生于五行元素相生相克;生命誕生于物質運動轉換交合。易經中的科學與生命息息相關,其中揭露的神秘力量,就存在于每個人體内。以心控物,萬物—體,人和宇宙是相通的,人體就是無量宇宙 ,一粒砂子中容納無數宇宙,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宇宙無窮大,無量無也。宇宙所有的奧秘,人體都有。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966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全部遺傳密碼,并制成了《國際普通遺傳表》。西方的科學家很震驚地發現,中國的《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有着驚人的一緻性,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如果說《遺傳密碼》所得出的結論适用于所有生物,那麼《易經》64卦也能夠對此進行全美诠釋。所以《易經》能夠預測人生,因為它本身就是開啟生命密碼的鑰匙。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已将“《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當時這個消息引起了轟動。而清華大學原十六字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現在清華大學校訓隻剩下前面8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就語出《易經》。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可能晦澀難懂,那讓我們看一些現代科學大師又是如何評價《易經》的,也許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易經》。
馮友蘭
1990年,中國儒家大師馮友蘭在彌留之際特意叮囑“中國将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馮友蘭被譽為現代新儒家之首,他是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是對中國學術、中國思想、中國哲學等諸多領域做出了相當重大貢獻的文化大師。
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甯先生指出:“易經是純而又純的科學精華”。中國導彈之父、兩院院士錢學森先生說:“周易是科學的經典”。這兩位的身份就不用多介紹了。
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在《易經雜談》一書中說:”實際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卡爾·榮格
曾任國際心理分析學會會長、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的著名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卡爾·榮格說:“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被學界公認為和平學領域的先鋒者和奠基人、有“和平學之父”之稱的約翰·加爾通,對中國的陰陽學說(當然包括《易經》)研究後并運用到他的和平學說裡,他稱:“中國以自己特有的視角來觀察現實。陰陽平衡、尊重智慧、衆生平等的理念被視為理所當然。”
說到底,易,就是變化。一切都是不斷在變化的,《易經》裡,寫盡了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