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活經驗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市場買來的活蝦本來是青色的...
然而,當經過火蒸、水涮、油焖、紅燒等一系列慘不忍睹的“酷刑”之後,就變成了讨喜的紅色... ...
頓時,是不是令你食欲大增?
春節将近,趕緊檢查一下你們的春節菜譜,是否已經備上了這樣一道“大蝦”佳肴了呢?
然而,問題來了!
青色的活蝦怎麼煮熟後就變成了紅彤彤的顔色了呢?
難道蝦也“變身”?
今天就讓我們強忍口水,研究一下!
油焖大蝦為什麼會變色?答案簡單明了:這抹紅色是“蝦青素”帶來的!
蝦青素使大蝦變紅色,按常理說,應該叫蝦“紅”素才對呀!
然而,事實是,活蝦蝦甲殼中的蝦青素與蛋白質結合時呈現深藍或綠色,而在食品加熱後,破壞了蝦青素與蛋白質的結合,恢複了蝦青素的本來的顔色,即呈現鮮紅色。
所以,叫蝦青素是因為蝦青素蛋白質結合的顔色呀!
我們隻需知道,我們常見到的蝦青素應該是紅色的,而非“青”色!
蝦青素究竟是什麼物質?蝦青素屬于類胡蘿蔔素中的葉黃素類,分子式為3,3′-二 羟 基-4,4′-二 酮 基-β,β′-胡蘿蔔素。
doi:10.3390/md12010128
天然蝦青素是微藻或浮遊植物的次級代謝産物,随後通過食物鍊(被捕食)在浮遊動物、三文魚魚肉和甲殼類動物中積累。
高等生物無法自己合成蝦青素,必須通過從食物中獲取。
來源于網絡
有些酵母和細菌也可以合成蝦青素,不過在結構方面存在差異。
蝦青素與胡蘿蔔素有什麼區别?蝦青素與葉黃素、胡蘿蔔素相比,由于結構中存在共轭雙鍵、羟基和酮基等基團,使蝦青素同時具有疏水性和親水性兩大特點。
細胞膜是人體主要的生物膜,主要由外部親水、内部親脂的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保持了細胞膜的相對穩定性和一定的流動性。
doi:10.3390/md12010128
蝦青素的“親水親脂”性可以幫助它有效通過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到達細胞内部,發揮其生物活性,這是葉黃素和類胡蘿蔔素等都不具備的功能。
蝦青素幾乎可以穿越一切的生物屏障,是唯一能透過血腦屏障的類胡蘿蔔素,還可進入如血眼屏障、關節、肌腱和皮膚中。
蝦青素有怎樣的生理功能?例如,蝦青素抑制脂質過氧化的能力是β-胡蘿蔔素的10 倍,可以顯著降低高脂飲食小鼠血清中總膽固醇、LDL-C和ALT 的水平,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巨大潛力。
但是,有研究表明,化學合成蝦青素抗氧化能力低,或者本身可能就沒有抗氧化能力。
例如,在皮瓣修複手術中,蝦青素具有很強的修複能力,内服蝦青素可以顯著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Group A (1 mg/kg 蝦青素, Group B (4 mg/kg 蝦青素), Group C (16 mg/kg 蝦青素),Control group(0 mg/kg
Koray Gürsoy et al. DOI: 10.1097/SAP.0000000000002013
市場上90%以上的蝦青素是由石油化工産品合成,這類産品沒有已知的人類安全性試驗研究,對人類益處未知,FDA規定不準化學合成蝦青素進入保健食品市場。
蝦蟹殼廢棄物中、法夫酵母、以及雨生紅球藻中提取的生物來源的天然蝦青素比較适合人體使用。
目前為止,從雨生紅球藻中提取的天然蝦青素主要為全反式左旋結構,是人類膳食補充劑的最主要來源。
蝦青素的提取工藝,也決定了蝦青素的安全性。利用有機溶劑提取蝦青素容易存在溶劑殘留、環境污染等風險,過量加熱和化學應力對蝦青素結構可能的影響,而超臨界萃取方法較好,但投資成本高。
天然蝦青素的使用安全劑量是多少?通過對84項臨床試驗,2000多名被試的研究發現,在短期每天服用天然蝦青素100mg,或長期每天服用8mg-12mg的被試中,未發現産生嚴重副反應和肝髒毒性。
高劑量人工合成蝦青素在小鼠中使用時發現具有毒性,因此禁止人類服用。
FDA也在New dietary ingredient notifications (NDINs)中推薦,天然蝦青素的使用劑量每天服用2-24mg是允許的。
綜上所述,适當獲取天然蝦青素補充劑可能對人類有益,選擇品質有保障的膳食補充劑十分重要。
但是,任何膳食補充劑都不能代替藥物使用!
健康的法寶就在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中,祝福各位在新的一年中健康喜樂!
#預防癌症# #美食測評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