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莫
01、卷首語歲月無情,時間如流水,匆匆而去。人很渺小,經曆生老病死,最終化為一縷塵埃。
來這人間一趟,行色匆匆,不知不覺,已至暮年。仿佛,一切都還來不及,時光就已經從指尖溜走了。
前半生的經曆,是為了生活而奔赴,無論多苦,都咬牙堅持。後半生,要學會靜養自己。
人生,是一場修行。每個人生階段有不同的活法,年輕的時候,喜歡熱鬧。年齡越大,越需要一個安靜的心境和環境去生活。
亦舒說:“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獲,切記喧嘩。”
人生的修行,關鍵在于修心。很多時候,人之所以過得不幸福,根源都來自于自己的心氣浮躁。
當一個人的思緒很多,心中有太多憂慮,心神不靜,勞神傷身,生活就難以順遂。
人老了,靜養是最好的活法。人老了,越“靜”,越有福氣。
02、心靜,是一種生活态度
走過半生,嘗遍了辛酸苦楚,看懂了世間的紛紛擾擾,逐漸褪去浮躁的心。
人世間,所有的事,都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部電影。随着時光的流逝,它也會漸漸成為過去,沉澱在回憶中。
遇事,不必慌張,不必糾纏,不必過于思慮。因為,所有的事,它都會得到解決,都會成為過去。
心靜,是一種生活态度。
心靜,便能清空煩惱,遠離是非,坦然面對得失。人的一生時間很寶貴,不該浪費在無意義的執念上。
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内心清淨,那麼,他便會活得更加輕松,更加有福氣。因為,心靜,能在細碎的時光裡,發現生活的希望與美好。
心靜,才能活在當下,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
真正聰明的人,已經學會了與自己和解。放下過往,不強求,不為難自己。在老去的路上,心如止水,從容接納這世間的得與失。
03、遠離無效社交,學會靜處
人老了,不為取悅所有人而活着,不必為了融入不适合自己的圈子而焦慮。人,終其一生,得學會靜處,學會與自己握手言和。
恽代英說:“不得益友,則不如其無友。”
人,這一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最終能一直陪伴在身邊,走到終點的人少之又少。人老了,遠離無效社交,學會靜處。
一個人,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你便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老了,精力有限,要謹慎選擇自己的圈子,沒必要為取悅所有人而活着,更不必為了合群,而讓自己過得不舒坦。
人生在世,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與其交一群酒肉朋友,還不如交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暮年的時光裡,遠離無效的社交,不要将自己的時光消耗在無用的社交裡。
人老了,學會靜處,學會與自己對話,學會忠于自我的内心。在安靜的歲月裡,從容地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活出後半生的風采。
04、靜享生活,對多餘的雜念斷舍離
人老了,别讓欲望吞噬了人生的美好。人老了,精力下滑,學會精簡自己的欲望。人生路上,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成開花結果。
不必過于貪念,不必做超出能力的事,更不要花超出能力範圍的錢。人老了,守住心,靜享生活。
境由心轉,人老了,靜享生活,對多餘的雜念斷舍離。
花花世界迷人眼,不被控制的欲望如洪水猛獸,會漸漸吞噬人的内心。人老了,别讓自己有太多的欲望,學會對多餘的雜念斷舍離。
人老了,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别讓自己活在雜念與繁雜的欲望裡。學會斷舍離,清空内心多餘的欲望。
人這輩子,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活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就夠了。
人活着,知足常樂,想要的太多,往往容易被局部現象蒙蔽雙眼,誤入陷阱之中,造成更多的傷痛。
人老了,别讓欲望吞噬了人生的美好,放下私心雜念,守住做自己的心。回歸甯靜,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
05、總結
人生路上總是會有心煩意亂的時候,讓人忽略了沿途的美好風景。
人老了,不如把腳步放慢一下,讓心靜下來,你才能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在安靜的狀态中,與自己對話,找到自己的所需,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生活方式。
學會忠于自我,在安靜的歲月裡,成全自己。
林青玄說:”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挂礙。”
靜,是一種生活态度,更是一種生活智慧。
縱使外界吵吵鬧鬧,内心仍能獨守一份安甯之地,沒有紛争,收獲的是幸福祥和。
人老了,越“靜”越有福氣。學會不理是非,放下過往,用理智去減弱欲望,用靜心面對未來的生活,在時光裡慢慢沉澱自己。
人生一世,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到了晚年,選擇一種安靜的生活,好好靜享生活,福氣則會不請自來。
-END-
作者:夏莫,新銳情感導師,心理學學者,全網超10億人氣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師,專注情感、兩性、婆媳答疑十餘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