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良渚藝術節

良渚藝術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9 22:43:23

良渚藝術節(十三藝節專刊浙江臨平)1

“引一灣流水到鵲橋,天涯走過,此地正紅;陪一座黃鶴山天荒地老,白雲青山入懷抱……”一曲《山水引》生動地描述了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星橋街道青山流水、煙雨江南的詩意畫卷,以水墨丹青般的筆觸,勾勒出元代畫家王蒙隐居地黃鶴山的人文美景,歌曲情景交融、曲調優美,展現了臨平獨特的傳統文化底蘊在新時代裡煥發的嶄新光芒。近日,這首歌曲在“詩畫江南 活力浙江”第二屆浙江省旅遊歌曲大賽上榮獲金獎。

臨平區文化館作為該區群衆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一直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緻力于全民藝術普及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推進,該館更是把陣地服務、文化惠民演出、培訓輔導、文藝作品創作等各項工作與全民藝術普及緊密結合,着力構建和完善覆蓋城鄉、服務群衆的總分館體系。

良渚藝術節(十三藝節專刊浙江臨平)2

良渚藝術節(十三藝節專刊浙江臨平)3

良渚藝術節(十三藝節專刊浙江臨平)4

良渚藝術節(十三藝節專刊浙江臨平)5

良渚藝術節(十三藝節專刊浙江臨平)6

良渚藝術節(十三藝節專刊浙江臨平)7

“線上 線下”廣開公益藝術培訓

近年來,臨平區文化館充分利用“線上 線下”的各類載體和平台,以群衆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藝術常識,激發群衆對藝術的向往和熱情,培養群衆對藝術的興趣與愛好,廣泛開展普惠性藝術教育和藝術技能培訓。同時,整合社會資源,開展公益藝術培訓,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對藝術培訓的需求。

2021年,臨平區文化館共組織、策劃、承辦各類文化演出活動180餘場,現場觀衆達15萬餘人次,線上觀衆近400萬人次,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了廣大群衆的文化需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緻好評。

今年,臨平區文化館舉辦的“線上 線下”培訓全年合計220餘班次,測算受益群衆将達到9.2萬餘人次。已先後舉辦了2022年“我的街拍”公益攝影講座、群文活動方案寫作培訓班、滾燈操培訓班以及亞運版《臨平滾燈操》培訓班、總分館直播系統操作培訓班、“浙文惠享”民生實事工作培訓班等各類公益培訓38期(其中線下培訓34期,線上培訓4期),共計340課時;培訓人次近1.2萬人次(線下1600多人次,線上1萬餘人次)。此外,還開展“青苗計劃”培訓,在各個鄉鎮點開班,開班授課内容包括美術、音樂、舞蹈等。除了舉辦線上、線下培訓班外,下半年臨平區文化館還将繼續為全區文藝團隊提供專業、優質的輔導,協助全區文藝力量不斷取得新進步,擴大全區文化影響力。

為積極響應臨平區委區政府“品質城區 數智臨平”建設号召,突出展示文化藝術在共同富裕路上的精神力量,描繪臨平人人精神富足的新圖景,6月30日,臨平區慶祝“七一”暨首屆臨平藝術節開幕。本屆藝術節将持續至12月,共設有十五大項文化賽事,直接參與的人數将超過10萬人次。這些賽事活動不僅能彰顯深厚的臨平文化、展示多彩的藝術風情、呈現藝術為民的盛況,還體現了臨平區全民藝術普及的豐碩成果。

拓展陣地分享精神共富成果

陣地是平台,建設好陣地才有地方施展拳腳。截至目前,臨平區投入“臨品書坊”“臨品藝站”建設經費585萬元,臨平區文化館數字館提升改造100萬元。每年區級大型活動經費460萬元、區文化館用于免費開放260萬元、活動經費近300萬元。每年開展各類文化活動180場次,線上線下服務人群600餘萬人次。新建省級文化藝站3個、臨品藝站10個,實現臨平區文化館總館和8個鎮街文化館分館的數字化提升。2021年至今,臨平區文化館大力推進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間,充分利用“線上 線下”載體,舉辦各類培訓、講座等270場次,覆蓋人群110萬人次,公共文化場館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人民群衆精神文化生活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通過“臨品藝站”和“文化館臨品書坊”建設,加快推進“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構建,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樣闆,讓人民群衆從豐富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中享受精神共富成果。通過“嵌入空間”植入各級、各類公共文化場館,充分利用社會閑置場館及其它可利用設施,以文化館為總館所轄的基層服務點,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網絡互聯互通,開展内容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向社會提供文化分享、藝術普及、互動交流、文旅資訊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為加強藝術進校園建設,臨平區文化館在全區已建設的近20個校園基地每年開展20期課程,有戲曲、合唱、曲藝、舞蹈、滾燈等藝術門類。今年上半年,臨平區文化館積極開展了“文藝進校園”“文藝進企事業”等培訓基地建設活動,先後在天長世紀小學、臨平一小建立合唱、曲藝(杭攤)培訓基地舉辦美術、滾燈操等各類藝術培訓117期,共計357課時,累計輔導學員達3840人次。同時,有序接待入館排練業餘團隊120餘次、7000多人次。并強化數字化文化館功能,以文化雲平台、手機APP、互動體驗區、遠程服務系統為依托,強化了線上與線下的文化共享和交流互動,讓普通百姓動動手指就可以了解到全區各地開展的文化活動,進行文化場地預約,參與文化共建,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此外,臨平區文化館作為總館,通過政府采購、社會征集、優質項目推薦等方式,建立符合當地社會公衆需求的、可點單配送的“臨品藝站”服務項目資源庫,方便各站點選用。

高質量推進文化惠民工作

臨平區文化館持續開展文藝演出、藝術展覽等活動,引導人民群衆欣賞文藝經典和時代優秀作品,養成健康的審美品味和審美情趣;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推動文藝活動進社區、進村舍、進校園、進企業、進部隊,讓群衆成為文化活動的策劃者、參與者和享有者。

今年,臨平區文化館繼續堅持開展“藕花洲大舞台”廣場文藝演出、“藕花洲”文藝輕騎兵歡笑進萬家、“藕花洲·周末劇場”演出等品牌文化活動,聯絡省内外文化館開展線上文化走親活動,并先後赴杭州市拱墅區、建德市、淳安縣、新疆阿克蘇等地開展線下文化走親活動,上半年共組織各類文藝演出37場,觀衆12300人次。這些品牌文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廣大群衆的文化生活,促進全區業餘文藝團隊建設,為建設幸福美麗臨平營造濃厚文化氛圍。比如,舉辦“宋韻滿城·幸福來臨”2022年臨平區元宵節系列活動演出,不僅豐富了市民群衆的業餘生活,也營造了全民迎亞運的濃厚氛圍,獲得廣大群衆的熱烈好評,觀看人次突破1萬;開展2022年石渠—臨平“喜迎二十大·奮進共富路”主題系列交流活動,包括執行承辦“喜迎二十大·臨石一家親·奮進共富路”主題文藝晚會,不僅促進臨平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兩地文化交流互鑒,還豐富了基層群衆文化生活,助力實現“文化共富”;承辦“名家名段進農家”曲藝專場,線上觀看量高達120萬人次。

赴新疆阿克蘇市、阿拉爾市、兵團一師十二團、溫宿縣四地參加“我愛浙疆”浙阿農村文化禮堂優秀節目展演活動,展現了獨特的臨平文化,進一步加強浙江與新疆阿克蘇地區鄉村文化交流互鑒,赢得了浙阿兩地領導和觀衆的熱烈掌聲與一緻好評。

除了品牌活動外,下半年臨平區文化館還将舉辦第九屆西湖合唱節暨首屆中國大運河國際室内合唱節、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文藝巡演、首屆臨平藝術節閉幕式等大型演出,進一步深化全民藝術普及,持續不斷地為百姓帶來高質量、高水平的文藝盛宴。針對當下疫情常态化形勢,臨平區文化館也将充分發揮自身數字化文化館建設的優勢,創新性開辦線上戲曲名師精品課堂“越講堂”,通過經典越曲展播、普及戲曲藝術,舉辦戲曲基本素養教學網上培訓活動,以月為單位進行戲曲類精品公開課推送,争取做到“天天有新課,每周有名師”。

此外,臨平區文化館總館舉辦線下展覽15期、線上展覽10期、分館線下展覽16期、線上展覽16期,共計57期。這些展覽内容豐富、題材多樣、涵蓋面廣,讓群衆在全年都能一直欣賞到優秀的視覺藝術。

全面提升群衆文化藝術素養

臨平區文化館通過征集文藝作品、組織報送參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全民藝術原創活力,鼓勵群衆積極參與文藝創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強的文化需求。

接下來,臨平區文化館将組織參加浙江省第二十一屆群衆音樂大賽、第三十三屆群衆戲劇小品大賽、第三十二屆群衆舞蹈大賽、第二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第十六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浙江群星書法作品展、浙江省全民攝影大賽、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三團三社”展演展示系列活動暨首屆浙江省全民藝術節閉幕式等。此外,預計舉辦展覽36期(其中線下展21期,線上展15期),包括“15分鐘品質文化圈”文化下鄉臨平巡展,“迎亞運·展新貌”臨平藝術節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臨平區首屆中小學生藝術節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等。臨平區文化館的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正全面開展、遍地開花,普通百姓已成為藝術表現、藝術創造、藝術活動、藝術欣賞的主體。

提升群衆文化素養,推動全民藝術普及,充分滿足群衆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已成為新時代文化館的重要職責。文化館既是培養藝術人才和傳播群衆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踐全民藝術普及的職能單位。臨平區文化館将繼續在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正确領導與關懷支持下,開拓創新、砥砺前行,讓全區百姓都能享受文化藝術發展成果,在全民藝術普及中不斷收獲幸福感。

(本文圖片為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群衆文化活動現場照片,均由臨平區文化館提供)

作者:任小偉

責編:李揚

2022年9月15日《中國文化報》

第9版—D8版刊發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專刊

其中第B06版刊發

《浙江臨平:在全民藝術普及之路上展翅翺翔》

↓ ↓ ↓ ↓ ↓ ↓ ↓ ↓ ↓

良渚藝術節(十三藝節專刊浙江臨平)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