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教授、院長林毅夫發表觀點,世界會發生改變,世界會有一個舊貌換新顔的全新途徑,中國人均GDP占到美國的50%,中國的人口實際上是它的4倍,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總有一天會是美國經濟總量的2倍,那一天到來了,美國将不得不做一個平衡和抉擇,必須跟中國做貿易,必須跟中國維護好關系。
人口是美國的4倍,一旦人均水平上去了,中國的經濟總量自然也會上去,或是美國的2倍,也可能是美國的3倍,這都很正常,也很容易算。隻要有小學三年級的數學基礎,就都能算清這樣的賬,甚至算到小數點後面很多位,不需要林毅夫先生這樣的著名經濟學家來算。否則,就太大材小用了,也太沒有研究意義和價值了。
不難看出,林毅夫先生并不是為算賬而算賬,而是想通過這種算賬,讓外界知道,隻要中國的經濟總量上去了,達到了美國的2倍以上,美國就會重新衡量與考慮和中國的關系,就會更加平和、平等、公正地與中國相處,從而與中國建立更加平等、平衡、平穩的經濟關系、外交關系、政治關系,不會再出現遏制中國和打壓中國企業等方面的現象。
這種美好的願望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也是中國發展必須追求的目标之一。關鍵是,在經濟總量沒有達到美國的2倍前,如何應對來自于美國及其西方國家的打壓,才是最應當思考的問題。不去思考如何應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打壓,而去算中國經濟總量2倍于美國後的中美關系,确實早了一點,甚至有人為、刺激、激怒、提醒美國的感覺。
美國之所以要遏制中國發展、打壓中國企業、壓制中國科技進步,說到底,不就是怕中國的經濟總量不斷上升、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中國的科技能力不斷進步、中國的核心競争力不斷增強嗎?不就是怕中國全面超過他們嗎?此時此刻,我們除了潛心發展、不斷創新、勇于探索之外,需要用算賬的方式去、刺激激怒或者提醒美國,中國要超越你們了。他們的所作所為,不都是擔心中國超越他們,不允許中國超越他們嗎?
對今天的中國來說,這些很容易算清楚的數據,真的沒有必要去算,尤其是著名經濟學家,去玩這樣的數字遊戲,太缺乏科技含量了。即便是為觀點服務的,也大可不必如此去算賬、如此去刺激、激怒或提醒美國,太沒有必要。如果這些數據是從一名普通人口中說出,也就是說說,不會産生多少影響的,甚至還會有人去與其争論。但是,這些數據從一名著名經濟學家口中說出,影響是不同的,對美國的刺激性還是有的,會被美國一些政客和反華分子所利用的,至少,會被他們用作挑唆矛盾、激化矛盾的手段。
實際上,對包括林毅夫先生在内的經濟學家、經濟學者們來說,真正要做的,是在目前十分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應對複雜環境、如何克服經濟困難、如何化解通貨膨脹壓力、如何穩定就業、如何實現國内大循環等方面建言獻策,而不是算一些小學生都能算得非常清楚的賬。把時間耗在這方面,既可惜,又不值,還有害。因為,這筆賬,算來算去都是一筆死賬,一組非常确定的數據,沒有更多可以算出花樣的東西。真正可以算出意義和價值來的,是中國經濟增長與美國經濟增長的含金量,亦即發展質量、發展水平、科技含量、技術創新、核心競争力、品牌影響力等。如果仍然滿足于經濟總量的增加,而不考慮經濟質量的提升,就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也正因為如此,面對林毅夫先生的“2倍論”,我們想說的是,這個觀點太浮淺,浮淺就浮淺在隻看到經濟總量的增加,而沒有分析經濟總量背後的東西,尤其是什麼水平和質量的總量,這樣的經濟總量,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又會對美國産生什麼。作為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先生真的沒有必要去強調這樣的數據,去用這樣的數據刺激美國、激怒美國、提醒美國,發布帶有這種數據的觀點,對中國是有百弊而無一利。與其花時間研究這樣的問題、發布這樣的觀點,不如像李稻葵先生那樣,提一些諸如給疫情中的居民發錢這樣的觀點,還更實在、更有實際意義一些。“2倍論”裡的數據賬,還是留給孩子們去算,讓他們從算賬中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從而更好地加強學習、提升本領、增強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打下堅實基礎、提供更多能量、展現更多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