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名小學五年級女生家長向有關部門投訴稱,其女兒在校被同學家長沖進教室甩耳光緻左臉局部腫脹。被打學生家長袁先生稱,事後已經報警并前往醫院驗傷。
袁先生還稱,其女兒與該同學曾在小學二年級時發生過矛盾,事後已經向對方道歉,但對方家長并不領情,表示要還回來。
01
就此事而言,評論區網友看法各不相同:
有的網友認為:某些孩子就是欠教育,家長沒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總會有人幫忙教育孩子。
也有網友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孩子的事情最好要孩子自己解決,家長即使參與也應該找孩子家長理論,不應該沖到教室親自教訓别人的孩子。
還有的持中立态度,認為不知事情原貌,不能輕易評判……
也有部分家長在評論區大倒苦水,說自己孩子在學校被别人欺負,實在苦惱。
而從這些不盡相同的評論中,也可以看出,“如何處理孩子間的矛盾”在家長眼中着實是個大難題!
2021年1月,江蘇蘇州某幼兒園兩名小男孩打鬧,其中一名男孩的家長到學校後,直接一記耳光把對方男孩打倒在地。該家長也因毆打他人依法處以行政拘留十三日的處罰。
2019年江西上饒,一小學女生在上學期間,經常被同桌欺負,時間長達一年,女孩父親一怒之下,在教室内刺死了劉某,女孩爸爸最終被判死刑。
暴力既不利于解決問題,出手嚴重了還容易讓事态失控,釀成難以挽回的惡劣後果。
希望家長們可以智慧處理孩子間的問題,而不是動用暴力解決!
02
近年因“孩子傷害孩子,家長出面教訓”的新聞越來越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我們常教育孩子,不要打人,要有禮貌,要寬容大度,但卻忘了教孩子,當别人侵犯他時,隻有勇敢地反擊,才能保護自己。
有一句話這樣說:“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别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身為家長,我們不可能時刻守護在孩子身邊,但是我們有責任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1. 強化孩子的權利意識
孩子被攻擊的時候下意識退讓,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權利的界限在那裡。
父母在平時的引導中,可以多傳遞自我權利的意識,比如你可以這樣告訴他:
東西是你的,你有權利決定要不要給别人玩。
身體是你的,不要讓其他人随意觸摸和侵犯。
隻有讓孩子先懂得認知權利的界限,他才能學習如何維權。
2. 語言警告威懾對方
教孩子使用嚴肅警告的言語,也是能達到震懾的效果的,特别是對于四五歲的孩子,讓他們知道「這個孩子不好惹」。
住手!不許你這樣!這是我的東西!
你走開!你再推我我就生氣了!
說不利索的時候,尖叫或吼兩聲也可以的。
3. 擇情還擊,逃跑也沒錯
如果語言威懾沒用,适時出手地反擊是可以被允許的,但是要注意保護好自己。
自己處理不了,保護不了自己的時候,就躲開。
逃跑也是英雄,保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4.求助大人
自己處理不了的情況,告知老師和父母,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因為有些事情,已經超過了你能處理的能力和範圍。
這并不是打小報告,而是溝通和求助,有利于解決問題,避免發生更大的危險事情。
03
為人父母,保護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有的時候反應過度,不但處理不好問題,還會把矛盾升級,進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那家長如何正确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
面對孩子被欺負的問題,我們隻有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給孩子真正的保護和教育。
判斷是正常沖突,還是欺負
如果兩個孩子年齡相仿,玩的過程中有争執,無需過多幹涉。因為這也是孩子在實踐中,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好機會。
但如果兩個孩子是對方明顯恃強淩弱時,父母就應該及時出面制止,避免自己孩子受到傷害。
不過分敏感,也不沉默疏忽
面對孩子間的沖突,家長不過分敏感,但也不能忽視其中的問題。
6歲女孩被男同學欺負,從拽辮子,到用筆紮,用三角闆戳。
每一次媽媽都跟女兒說:“别理他”。
于是,女孩就隻是躲,不吭聲。這無形中助長了“小霸王”的嚣張氣焰,女孩最後被紮得一隻眼失明。
孩子被欺負,向父母求助。此時,父母不積極重視,也許就會因自己的忽視,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一味地退讓和包容,隻會換來對方的得寸進尺,最後變成惡性循環。
解決矛盾應遵循原則
如果矛盾比較尖銳,家長應該及時出面,與老師和對方家長共同商量解決之策。
解決矛盾時應遵循下列做法:
●如果是自己孩子做錯了,一定不要一味偏袒,家長必須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向同學道歉。
●如果責任在對方,應明确告訴孩子這是一種錯誤行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勵孩子心胸要開闊一些,不要斤斤計較。
●如果是原則性問題,要教育孩子學會用适當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權益,而不能無原則的“忍讓”,不然會傷害孩子的心,長此以往,還有可能養成自卑、懦弱的性格,孩子反而更容被欺負。
總而言之,即使家長選擇介入,也不能采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隻有理智面對孩子間的矛盾,給予孩子正确的引導,才能讓化解矛盾的過程,變為促進孩子成長的過程。
來源: 貴州教育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