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不相瞞,今天一整天,
我的内心都是這樣的:
吃吃喝喝不用幹活的日子,總是一閃而過,轉眼又來了年初七了。
年初七不是人日嗎?
說好的人人生日呢?
生日都要上班的嗎?
沒事,老闆不愛你,領導不惜你,工作不愛惜你。
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愛,叫“爸媽的愛”。
你說你不冷。穿秋褲了嗎?
你說你不餓。來,吃多個雞腿。
你說你走的時候啥都不帶。來,我幫你塞滿後尾箱。
那麼這兩天開始,随着大家陸續回潮,我們見識了有一種“父母的愛”,
叫做“書包裝不下了,明年買輛車放後尾箱吧。後備箱不夠用,明年開貨車吧。”
人是一種奇怪的東西,盼團圓卻怕變圓.....
過年的我們,不僅團圓了,也變圓了20斤......
作為廣東人,我過年是吃了不下10餐雞,漲了20斤,也算是對得起它們了。
但走的時候,我們父母,怕我們還不夠圓。
于是,那個熟悉的背影又開始忙碌起來了,為你準備着返程大禮包。
“大城市的水果,沒老家的好”水果一箱箱地放上車;
“大城市的蔬菜,沒老家的健康”蔬菜一捆捆地放上車;
“大城市的雞,都是飼料雞”雞就被宰好包好放上車......
家人裝進你書包裡、後尾箱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值錢的。
但一定是你爸媽的世界裡,最好的。
因為裝進去,不僅僅是水果、蔬菜、雞鴨魚肉,更是沉甸甸的“父母的愛”。
塞得滿滿當當,是因為,他們總怕還不夠。
在微博、朋友圈刷屏的一張張照片背後,
都有一個個不同卻又那麼相似的故事——
從老家帶了200多個雞蛋,一隻鴨,一隻鵝,10斤土豬肉,15斤年糕。走到半路上媽媽還打電話:媽媽忘了給你帶上牛肉和甲魚。都是家裡養的,我和你爸也吃不完。
結婚後,每年隻能回一趟家,這一趟返程,媽媽卻恨不能把整個家都讓我帶走。養的20多隻土雞,一籠子的鴿子,上百個雞蛋。一輛車隻在後排留了兒子的座位……
我就不繼續刷圖了,反正微博已經刷屏了。
總而言之,爸媽給你帶的東西,管不了你一年吃的,也能夠管到元宵節了。
父母總有一個想法就是,外面就算做得再好,也沒家裡的好。
甚至,他們會想如果可以的話,連自己也想打包塞進你的行李箱裡。
雖然過完年就開始降溫了,雖然覺得挺麻煩的,但是看着這麼多東西,我們的心卻是暖暖的——
@菜頭
雖然明天才上班,但是今天要從汕頭回廣州了。昨天我媽做了一個下午,給我們做好了幾底馬蹄糕。昨天我偷偷看到我媽就是把馬蹄粉開成漿,就弄了一個小時,真怕她的老腰受不了。然後一個小老人,捧着比她身子還大的盤子,放到鍋裡面去蒸,幫她又不讓。
現在我還塞在高速,吃着我媽的馬蹄糕,軟、滑、爽、韌這些優點 ,但我卻覺得特别香甜。
@阿民:
前幾天我媽趁年初三赤口不能去拜年,就上村裡的油店,弄了幾大瓶土榨的花生油。
我說,在超市都能買到花生油啊,不用這麼麻煩。
我媽說,你在外面買的那些油,哪有我們這裡的好,都是生榨的,你聞聞多香啊。
昨天好不容易,把瓶花生油捧上車,然後到了宿舍,又把它們捧上7樓。雖然好累,但是昨晚用我媽的油炒菜,覺得特别想。
@阿肖:
年三十那天,因為有工作沒能回家。到了初二,把項目做好了,才匆匆從廣州買了票回肇慶。
回到家,老爸老媽黑着臉看我,“過年都不知道回家”。但是前天我媽特意用艾草做了艾糍,讓我能今天帶着走。
@Toto:
昨天跟爸媽說了,這次走什麼都不帶走,留着爸媽吃和用。但是昨天開車回到長沙家的樓下時,才發現後尾箱多了一箱雞蛋!
打電話回去,才知道原來是爸媽一大早偷偷地把一箱雞蛋放到我後備箱。這雞蛋還都是我們院子的那幾隻老母雞産的,這麼多雞蛋,估計我爸媽攢了有一個月吧。
@阿龍:
從年初四那天接待完大部分的親戚朋友開始,初五早上,我爸就開始下地裡,捉了好幾隻自己養的雞和鴨。然後逐一洗毛、剁好、裝袋。還怕我弄不好,臨行前還跟千叮萬囑地跟我說,回去一定要放急凍。
這是來自于新華社的一些紮心故事:
@一份毛肚涮鴨腸:我出門離開家,奶奶拉着我的手溫柔地說:“你要是有空能回來就回來好嗎,誰知道明年春節我還能不能活着呢!”
@職業帶哥:馬上初七要出門打工了,媽媽說要煮一大鍋臘肉香腸讓我帶上。在外地,吃點家裡的香腸臘肉。
@雲兒逐飛雪:我過年回家,年後出門,爸媽送我。在車出發之前,我一般會強烈要求爸媽先回去,因為之前常常是車啟動走了好遠,爸媽還在看着車,甚至還追着車走好遠……看了以後心裡很難過。
有一種愛叫做,你媽覺得你在外面吃不飽;
有一種愛叫做,你爸覺得你在外面受了苦;
有一種愛叫做,你爸媽恨不得把自己放進後備箱,跟你回去。
扶我上牆
都來說說走的時候
你爸媽往你後備箱裡
都塞了哪些沉甸甸的愛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