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六七年前左右,我剛開始學網球不久,那個時候網絡論壇(BBS)和QQ群是網友們最主要的讨論和交流方式。為更全面了解網球和學習網球,我常到一些網球論壇裡潛水,印象最深的就是網球教學方面的兩大派别之争,一個是以李德添老師為代表的“感統論”派,另一個是以李慕白老師為代表的“姿勢論”派。這兩個派别的論戰從網絡延伸到了線下,在當時的網球界造成了廣泛的影響。
圍觀了很長時間,我也很難說清楚兩派的最核心觀點是什麼,就算能說出一二來,也擔心出現理解偏差而招緻雙方的不滿。
不過,有一點大概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感統論”代表着反傳統的網球教學模式,強調引導學員依靠自我意識來統合身體的各個方面去自然而然地打網球,而不是刻意地傳授所謂正确的擊球姿勢和方法。而“姿勢論”代表着傳統的網球教學模式,強調教給學員正确的姿勢,也就是我們經常聽教練反複強調的那樣,将網球技術動作進行分解,拉拍、擊球、随揮的姿勢應該怎麼去做。
這場盛大的口水戰爆發時,我才剛剛接觸網球,在技術水平、比賽經驗、比賽規則、網球知識等方面算是一個網球“小白”。
如今,我已經有了八年多的學球、打球經曆,也學習了不少網球方面的理論知識,連續幾年訂閱了《網球天地》雜志,閱讀和觀看了相當數量的網球類文章和教學視頻,甚至在知網上下載了國内某體育學院的網球專業博士論文細細研讀,也算是積累了一些網球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不僅如此,我還閱讀了阿加西、李娜等人的自傳,對職業網球也有了一些了解。
除了大量閱讀,我還在網球場上泡了很長時間,最瘋狂的時候平均每周要打20小時網球,就算是現在,隻要不是陰雨天,我還保持着每天打一場網球的習慣。在打球的同時,我還十分注重思考和總結,寫了數萬字的網球學習筆記。
我寫這些的目的,隻是說明我現在終于對網球有了一點理解,對如何打好網球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看法。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年的那場論戰,我或許也能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從大衆接受程度來看,李慕白老師主張的“姿勢論”是傳統的網球教學模式,也是最為主流的模式。對于絕大多數學網球的人來說,一開始都是從姿勢開始學起的,比如握拍的方式、包括四肢在内的身體姿勢、從拉拍到擊球再到随揮的技術要點等等。而李德添老師倡導的“感統論”則是基于國外研究理論的一種網球教學創新,出發點是為了解決網球難學、難入門的困境,讓更多的人跨入網球門檻并以快速簡易的方式學會打球。與“姿勢論”對技術動作進行詳細的分解和指導相反,“感統論”似乎更強調學員自我感覺自我體悟,隻有當學員出現明顯的錯誤時才予以糾正。
其次,從初學者感受來看,“姿勢論”容易使初始學員産生網球很難學會學好的認知,在心理上産生緊張感和焦慮感;“感統論”教學模式容易給初學者營造較為輕松自如的狀态。當然這與每位教練的具體教學水平和風格有關,也不能一概而論。我在初學網球時,無論是看網上的視頻講解還是向教練當面請教,他們都喜歡将動作分解并進行詳細的講解。以關閉式正手為例,教練往往将其分解為“側身、左腿上步、架起左手,右手向後拉拍,然後拍柄對準球、固定手腕、在身體前擊球,擊球時拍子要垂直地面,然後多往前送拍子,随揮、将拍子收到肩後”,其中還要特别強調眼睛盯準球、轉肩、頂胯、上半身保持穩定、重心随球往前、頭不要歪等等。這當然是一個“标準”的正手擊球動作,但對于初學者來說,一個如此簡單的動作卻要注意那麼多複雜的細節,他們不可能在一次短暫的擊球過程中将所有的細節都考慮到,把所有的要求全部貫徹到位,經常是顧此失彼,再加上緊張和焦慮,反而很難真正快速掌握這項技術,進而産生挫敗感和網球難學的認知。
我本人在初學網球時就有這段痛苦的經曆,後來因為實在考慮不了那麼多細節,索性就不要教練了,自己模仿職業球員的動作,覺得怎麼舒服怎麼打,于是就一直打到現在。
現在回頭想想剛開始學網球的那段經曆,我覺得“姿勢論”和“感統論”要兩者結合起來,不能僅僅隻強調其中任一個,更不能将二者對立起來。當然,這與每個教練的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甚至性格有關,并不能一概而論。在初學階段,我覺得“姿勢論”和“感統論”應該兼而有之,互相補充,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隻要能讓學員破解網球難學的認知,能盡快把球打起來、打好,就是對的、管用的教學模式。網球教練缇莫斯·加勒威曾說,“我可以給學員最好的有關技術的建議就是:讓它盡量簡單!讓它盡量自然!”
基于以上考慮,我覺得是否可以從不同的學球階段來入手,将學球階段分為初學階段、入門階段和成熟階段,針對每個階段的不同特點,以決定是施行“感統論”教學模式還是“姿勢論”教學模式。
在初學階段,要秉持“感統論“為主,“姿勢論”為輔,重在幫助學員輕松入門。在初學階段,我們不妨借鑒“感統論”的經驗,盡量把技術簡單化,讓學員能盡快上手,而不是過于強調那麼多細節要求。要求初學者在一開始就将所有的技術細節一次性全部做到位,顯然是不現實的,過于強調某一點必然導緻顧此失彼,而且會讓學員緊張和焦慮,反倒造成欲速則不達的後果。正如小孩子學走路一樣,得先讓他走起來,然後再逐一教他如何去糾正壞習慣。如果一開始就滔滔不絕對他講一大堆走路的注意事項,那反而讓孩子無所适從。
在入門階段,要秉持“姿勢論”為主,“感統論”為輔,重在調整。在學員學會打球後和動作還沒有定型前,教練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幫助學員培養正确的、良好的習慣,盡量讓學員按照相對标準的規範去固定動作,避免日後出現不符合發力原理、難看的、容易造成傷病的“野路子”動作。這個過程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比如,教練發現學員技術動作中存在5個方面的問題,那應該先評估這5個問題的嚴重程度,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逐一指導學員進行改正。關于怎樣學打網球,羅德拉沃爾就曾經說過,“最好是在你有機會形成壞的習慣以前形成好的習慣!”
在成熟階段,要側重于“感統論”,重在享受網球。網球人口中絕大部分都是業餘愛好者,打網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健身和娛樂,并不需要像專業、職業球員那樣一定要打出成績來。事實上,有相當多的人“出師”之後就再也不會請教練了,大家湊在一起打網球就是為了健身,就是為了圖個樂子,平時也很少有輸赢的壓力。這類人群在網球人口中占着絕對多數,他們往往風格各異,在專業的教練看來,他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由于沒有“童子功”、沒有經過長期的專項訓練,這些長期養成的壞習慣是很難改掉的。這個時候如果按照“姿勢論”的要求去改動作,是非常痛苦的,就算再花時間專門去改專門去練,往往也收效甚微。對于大多數上了年紀、有了較長球齡的業餘愛好者來說,心态不如佛系一點,怎麼舒服怎麼打,隻要沒有明顯的受傷,那就不妨堅持自己的風格和習慣,而沒有必要非得按所謂的标準規範動作要求自己。
在我們身邊,類似于“姿勢論”和“感統論”的争論可謂俯拾皆是。比如醫學領域的中醫和西醫之争、文化領域的傳統與現代之争、哲學領域的唯物與唯心之争、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意識與研究行為之争,政治領域的左和右、民主和專制之争等等。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實事求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等等,在評價網球的各種理論、教學模式時,我們不妨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網球領域的那麼多規則和标準之中,我們沒有必要把所有事情都弄得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隻要不涉及大是大非,就沒必要一定去争個你死我活。對每個個體來說,也許“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況且,每個人都處于不斷成長和變化之中,過去你認為對的未必以後還會這麼認為。活在當下,活得開心,這是最重要的。随着年歲的增長和體能的下降,快樂網球、養生網球或許才是我們每個人的最終歸宿。
你覺得呢?(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卷雲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