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畫蛇添足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畫蛇添足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30 18:18:10

漢朝劉向在他的《說苑》一書有這麼一段:"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而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這就是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由來之處。今多被人用作目光短淺,貪圖小利而不知遺下後患。

畫蛇添足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趣談成語學科學)1

攝自上海昆蟲博物館

什麼是食物鍊

自然界的生态環境中,各種生物之間存在着一種吃與被吃,構成了彼此之間各自相依共存的食物關系。這種一環扣一環的相互關聯,在生态系統中被我們稱作"食物鍊"。

"食物鍊"又叫"營養鍊"。是生态系統中各種生物,以食物聯系起來的營養關系。例如:池塘中藻類是水蚤的食物,水蚤又是魚的食物,魚類又是人類和水鳥的食物。于是,藻類---水蚤---魚類---人或水鳥之間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食物鍊條。

當把這一鍊條進一步加以擴展,那就是動物糞便和屍體回歸到土壤,土壤中的微生物把它們加以分解,成為了植物的養分,使其生長出新的葉子和果實來,葉子和果實為昆蟲們提供了食物,昆蟲又成了鳥的食物,有了鳥,也就有了其他捕食動物的存在。這種輪回就這麼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統中形成了一個健康的循環。

畫蛇添足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趣談成語學科學)2

生物之間食物鍊示意圖(來自網絡)

"食物鍊"一詞是英國動物生态學家愛爾頓于1927年首次提出。食物鍊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1.一條食物鍊一般包含3-5個環節2.食物鍊開端部分通常是綠色植物。3.食物鍊第二個環節是食草性動物。4.食物鍊第三個或其他環節的生物,一般是肉食性動物。

"食物鍊"作為生物相互之間的食物路徑,它以生物種群為單位,聯系起各個種群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鍊通過能量和營養成分在不同生物之間傳遞,同時有着一個單向傳導、逐級遞減的特點。因為,食物鍊中很少包含有六個以上的物種(由于食物鍊之間傳遞效率為10-20%,因而無法無限延伸,存在着極限性),所以,傳遞的能量或養分,每當經過一個階段或食物層次,就會減少一些。

當年,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描述過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 養貓多的地方, 羊可以養得很多。這羊和貓有什麼關系呢?原來羊喜歡吃一種叫三葉草的植物, 而三葉草正是通過丸花蜂授粉繁殖的, 可是,田鼠偏愛吃這種蜂的蜂蜜,往往會因此破壞了蜂窩。所以說, 田鼠多了,蜂就少了, 從而使三葉草傳粉的機會變少。反過來, 貓養得多,那田鼠就少了好多……, 丸花蜂也就越多,三葉草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收成, 三葉草越多, 喂的羊自然也就多了。因此,"貓一田鼠一丸花蜂一三葉草一羊"之間,構成了一條相互聯系的完整食物鍊。可見,這裡邊的某一個環節要是受到了破壞,就會影響到一種或多種動植物的生存狀态。

食物網的構成

但是,生态系統中的不同生物之間,實際上吃和被吃并非有着上述食物鍊所表述的那麼簡單,吃蟲的鳥不僅捕食甲蟲,還捕食蛾、蝶之類昆蟲,而且吃蟲的鳥不僅為鷹隼所獵食,也是貓捕食的對象,甚至鳥蛋也常成了蛇、鼠類或其他一些動物的食物。

因此,生态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通過能量及營養傳遞的關系,普遍有着相當錯綜複雜的聯系,這種聯系好比是一張撒開的無形之網,把所有生物都囊裹進了裡邊,使它們彼此間都有着某些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這樣就進一步形成了所謂的"食物網"概念。

隻有複雜的食物網才能使生态系統保持穩定,一般認為,食物網越複雜,生态系統抵抗外力幹擾的能力也就越強,食物網一旦簡單化,生态系統就容易發生波動,甚至于走向潰滅。

先看看以下這個事例:1870年的美國,開巴高原467平方公裡範圍内生活着約四千多頭鹿,還有少量的美洲獅和狼,當地人們為了鹿的安全,大肆捕殺美洲獅和狼,到了1924年,這二類肉食動物在當地基本上被滅絕,鹿群也因此迅速繁殖到十萬餘頭。可是,僅僅過去二個冬天,鹿群反而銳減至六萬來頭,到了1939年,僅剩下1萬來頭,失去了天敵的鹿群為什麼會走向銳減呢?

正是由于美洲獅和狼的滅絕,使得鹿群數量失去控制而急劇地增加,草原由于鹿群的過度啃食,食草數量明顯變得嚴重不足,失去了食物的鹿群當然大大減少了。如果除了獅和狼,還有其它肉食動物的存在,那麼獅和狼被消滅,這些肉食動物必然會增加對鹿的捕食,不緻于使鹿群發展過快,這樣就有可能防止生态系統的崩潰。反過來,除了鹿以外,草原上還有其他的牛或羚羊的話,假設鹿被捕食殆盡,對于獅與狼來講,所起到的作用也許不至于太大,你說呢?

生态平衡的作用

一個生态系統,各種生物的數量以及所占比例總能維持在相對穩定狀态,這就成了我們今天大力提倡的生态平衡。

在具有複雜食物網的生态系統中,任何一種生物的滅絕,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使整個生态系統的穩定性出現波動,直至引發了這個生态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所以,構成生态系統的食物網,其物種的種類和數量,一旦由于種種原因呈現簡單化趨向,很容易使食物鍊産生缺失環節,最終導緻生态系統失去平衡。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内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 曾采用飛機播撒藥物去撲滅肆虐的鼠災, 起初效果的确十分顯著,較短時期内, 鼠類大大減少。但漫撒毒餌的方法,卻嚴重污染了草原, 連吃老鼠的鷹和吃害蟲的鳥也統統被毒死了, 結果帶來害蟲到處蔓延孽生。草原被破壞的現象反而更加嚴重了。

草原上那些以老鼠為主要食物的黃鼠狼, 也由于找不到食物,大批大批地餓死。更加嚴重的是, 由于黃鼠狼、鷹等鼠類的天敵死亡殆盡, 躲過災難後的那些殘留老鼠得以休養生息, 反而迅速繁殖開了,更加猖獗地與牲畜重新展開新一輪的争奪。可悲的人們啊,由于急功近利的鼠目寸光,撕斷了草原原本完整的食物鍊,在失去平衡的生态環境面前,終于毀掉了自己的美好家園。

引以為鑒的多多教訓

在這個世界上,意想不到的還有:食物鍊的循環體系,當受到某些額外因素的疊加幹擾,同樣也會卷入另一場的惡性循環,例如:當農藥DDT過度噴灑,除了起到殺蟲作用外,有一部分會被食物鍊的低端部分:草所吸收,雖然濃度很低,不至于影響到草的生長,但兔子吃了這些草,這些有毒物質很難被它排洩掉,由于它們以吃草為生,這些有毒物質就逐漸在它們的體内蓄積富集。當老鷹撲食了這些兔子,有毒物質同樣也會在鷹的體内進一步蓄積富集,并達到了更高的濃度。美國的國鳥:白頭鷹,就是體内蓄積了過量的這些有毒物質,導緻它所産蛋的蛋殼太薄,使得這些蛋在孵化之前非常容易破碎,而危及到下一代的繁育,這種毒物鍊蓄積所造成的放大效應,一度使它們逼近了瀕危的境地……。

還有今天,人類生産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對自身來講也是十分嚴峻的,人類食物鍊受到幹擾的事件,時時有所凸現。正如上面所述,動植物們從自然界吸收養分才能生長,但是,吸收養分的同時,也會同步吸收來自被污染環境的某些有毒成分,人類作為地球上食物鍊的末端一環,當卷入了其中,必然面臨着危險的境地。

作為經典例子,日本當年那個由環境污染引發的水俣病,就是一些有機化工廠含汞廢水排到了大海,其中的無機汞被海水中一些微生物吸收并轉化成有機物—甲基汞,而海中的魚蝦貝類,正是吞食了這些含甲基汞的微生物,也就無形中把甲基汞吸收并富集儲存到了體内,當人類吃了這些被汞污染後的魚蝦貝類,甲基汞就随之轉移到人體内,這些甲基汞的逐步富集當達到了較高濃度,也就損傷了人體的神經系統,終于釀成水俣病這麼一種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悲劇。

說了這麼多,也使人想了好多好多,無數現實中不同角度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教訓,就這麼在我們身邊随時發生。這可不是那句老話所說的:"亡羊補牢,未為晚也"那麼簡單了。可見,今天的人們對身邊一切,隻有通過不懈的警醒,才能防範于未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