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中要跨過的兩個重要“大關”就是:說話和走路。當看到和自己娃相似年紀的小孩都開始巴巴地講點話了,而自個娃依舊“金口未開”,哪位父母心裡能不開始着急擔心起來。孩子遲遲不肯開“金口”,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起疑心是不是孩子發育太遲了,出現什麼問題了呢?很少家長會認為這是“貴人語遲”吧,畢竟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7歲才開始學說話。
影響孩子學說話早晚的因素數不勝數,最主要的就是遺傳、語言環境,其次就是與家長的引導相關。如果孩子學講話的時間晚個一兩個月,也不用太擔心着急。
孩子接觸的第一語言環境,肯定是家庭!如果家庭成員都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講話,喜歡逗孩子說話那麼寶寶開口肯定能快,而且還很大幾率培養出能說會道的寶寶!
如何把握住孩子0-3歲這段語言發育關鍵期,教你以下幾點激發寶寶的語言潛能!
1、咀嚼能力的鍛煉
就如同走路需要腿部肌肉力量支撐,那麼對于講話來說就應該需要面部肌肉的支持。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适當地給孩子鍛煉咬肌,通過适當适量地添加一些有硬度的輔食以達到咬肌發力的鍛煉。
輔食由軟及硬添加的時間分配:6月左右開始首次添加輔食,應以軟為主;7~10月則應以末狀食物為主;1歲左右即應該添加以碎狀、丁塊狀帶些硬度的食物為主。
2、多與同齡寶寶玩耍
多帶寶寶出去結伴玩耍,去公園或是輪流到相互的寶寶家裡“做客”,增加寶寶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溝通”,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的,如果看到别的孩子說話,自己也會學着跟着講話,同時還能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3、為孩子創造語言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在孩子學習講話期間,可以多用“兒語”與寶寶進行溝通,而家長們平時說話要注意“标準化”,咬字清晰、聲調适宜、語速緩慢,簡單且多重複地教孩子。
學會在寶寶面前“裝傻”,非要依賴寶寶的語言“指示”。要讓寶寶學會嘗試去表達自己的意思,即使看懂孩子的手勢,但是不要立馬執行,以免讓寶寶習慣了“捷徑”,遲遲不肯開口說話。
4、陪孩子讀繪本
對于繪本的選擇最好是寶寶感興趣的,又适合他們的,家長通過語言的講解、擴展提問、往複循環的方式,來到達寶寶語言啟蒙的作用。增加孩子對語言的渴望!
以上内容僅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