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脈蜻蜓(Meganeura monyi)也稱大尾蜻蜓,生活于古生代的石炭紀(大約3.5~2.9億年前)。
它們的化石于1880年在法國發現,完模标本現正存放在巴黎的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
巨脈蜻蜓是已知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飛行昆蟲。它的平均翼展大約在0.65米左右,最大可達到0.75米。它們的翼展雖然很大,可是身體卻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放在今天,依然是個巨型昆蟲。試想一下,一個半米大的蜻蜓飛在你的面前,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而且,更恐怖的是,有研究指出,巨脈蜻蜓并不是跟現在的蜻蜓一樣,它們不隻是以昆蟲為食,甚至還會吃一些較小的早期兩栖類動物(石炭紀是陸生生物飛躍發展的時代,許多脊椎動物擺脫了對水的依賴,開始從海洋移居陸地)。
對于巨脈蜻蜓為何能長這麼大,科學家認為是當時石炭紀的空氣中氧氣含量較高的原因所緻。有研究指出,當時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大約比現在高20%左右,而巨大畸形症及可獲取氧氣之間關系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巨脈蜻蜓在二疊紀早期(大約2.9億年前)走向滅絕,如果空氣含氧量高從而影響體型的推論成立的話,那麼巨脈蜻蜓的滅絕可能是因為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減少而造成的。
(注:由于小編個人能力有限,部分資料和數據可能不完整或者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您有比較權威的資料數據,歡迎留言,以便改進,謝謝。)
内容來源于名曰“動物筆記”的網站,如你有興趣,放心大膽點擊“訂閱”或者在浏覽器上直接搜索“動物筆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