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個人禮儀,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
首先要講究用語文明。常言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以禮待人,就要說話和氣,談吐文雅,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多使用禮貌用語,如:打擾,拜托,包涵,指教,勞駕,謝謝……
其次,我們要注意儀表端莊、舉止文明。日常生活中做到着裝得體、舉止穩重、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等。
參加社交活動的禮儀。
參加社交活動,首先要容貌整潔。包括發式、化妝等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其次,服裝要做到整潔、美觀、大方。服裝要與自己的年齡、身份相符,也要考慮參加的社交場合的需要,例如參加文藝晚會等活動,衣着可适當鮮豔些;參加重要集會,則要深沉莊重些;
最後,要注意舉止規範。包括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與他人打鬧,與人交流語調要親切随和,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等。
餐桌禮儀。
(1)要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女士入座,要從椅子的左側入座,坐定後先不要動筷,也不要發聲或随意起身走動。
(2)坐姿端正,手腳不要亂伸亂放,腳下到自己的椅子下面。
(3)從容文雅,不急不燥,每上新菜,先請客人、長輩、尊者動筷後再動筷,夾菜要夾自己跟前的菜,每次要少夾,筷子不要在菜盤裡翻攪,咀嚼時不要發出很大的聲音。
(4)取湯布菜,應用公筷公勺。
(5)不要對飯菜挑剔,更不能隻吃自己喜歡吃的飯菜,要兼顧大家。
(6)不要隻顧吃喝,要适當與身邊人聊天,口中有飯菜時,盡量少與别人說話。
(7)手中持刀叉時,不要與人交流或敬酒。
(8)吃到魚刺、骨頭之類的東西時,不要往桌上吐,要輕輕的用筷子夾出,放到自己的餐盤或紙巾上。
(9)吃飯速度要把握好,不能過早的言明“吃飽了”,要有意識的與大家一起吃完。
(10)需要剔牙時,要用牙簽,且要用手或手帕等遮掩。
(11)離席時,要向主人表示感謝,等客人、長者、尊者先離開後再走。
文明有禮,能夠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一個學禮、懂禮、守禮的人,為創建文明和諧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