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莫使金樽空對月莫待無花空折枝

莫使金樽空對月莫待無花空折枝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1:19:01

莫使金樽空對月莫待無花空折枝(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1

文:向尚瞰(讀史專欄作者)

唐代詩人劉禹錫同白居易詩酒唱和,寫過一首《酬樂天詠志見示》的詩,詩雲:

人都不願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随年。

經事還谙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前面六句雖然寫了老年人都怕老,老了身體會變消瘦,頭發會變稀疏,眼睛視力也差了,連書也不敢多看,為了延年益壽,還不得不經常請醫生調理、治療。

但後面的六句,則來了一個巨大的轉折,詩情一振而起,大談老年人的優勢:“經事還谙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說人老了經曆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徹,看人也像看河流一樣,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這正是老年人很幸運的事。

正因為如此,所以,老年人不要說自己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西天的晚霞還可以照得滿天彤紅、燦爛無比呢!詩人以詩言志,表達了一種豁達樂觀、正确對待老年,積極進取的人生态度。

事實也是如此,從古到今,由中而外,老有所為,為霞滿天的人和事,數不勝數。

商周時期,被神化了的人物姜子牙,半生寒微,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小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總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才華。

六十歲後,在渭河邊釣魚為生,八十歲終遇周文王姬昌,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文王死後,繼續輔佐周武王伐纣,尊為軍師。

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老黃忠”。 黃忠屬三國名将,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将,歸附劉備之後,雖為劉備征戰屢立戰功,但他作為武将的“颠峰之作”,竟然是七十二歲高齡時,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正當盛年的名将夏侯淵,以緻當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封他為五虎上将時,一向自負,目中無人的關羽,雖開始有些不快,最終還是心服無言,沒有異議。

上述二人,是中國古代高齡大有作為的典型人物。而在國外與近現代中國,也有大量晚景輝煌的楷模。歌德八十一歲時寫完巨著《浮士德》;愛迪生八十一歲時,取得第1033次的發明專利;哲學家羅素在七十三歲完成了《西方哲學》名著,九十三歲又完成了自傳一、二、三卷;著名的黑人作家杜皮依斯八十七歲才開始寫長篇小說《黑色火焰》三部曲,到九十歲全部完成;希臘的索福克勒斯一百歲時完成悲劇《奧狄浦斯王》……

中國近現代的齊白石在九十三歲高齡之後,仍畫了600多幅畫;享有“掌故大王”、“補白大王”美稱的鄭逸梅,九十多歲時,創造了他一生的高産紀錄,出版了單行本著作二十四種,共計400餘萬字;著名的女作家楊绛活了一百零五歲,著作等身,直到死前都在寫作……。如此等等,足見人到老年,隻要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态度,仍然是大有可為的。

所以,盡管昔人曾有“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歎息與無奈,但對夕陽的贊美還是如珠連玉綴,綿綿不絕。像陶潛的“山氣日夕佳”,謝脁的“餘霞散成绮”,錢起的“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王勃的“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還有葉帥的“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等等,都從不同角度,把夕陽的美麗與可愛抒發的淋漓盡緻。

若拿從旭日東升到夕陽西下,比喻人的一生,這夕陽的堪愛,則應有更深的含義。人到老年,好比夕陽落山。無為者,悲來日無多,黃泉路近,老氣橫秋,心态黯然,很快就墜入了死亡的深淵。有為者,悟透人生,深知天命,懂得有花開之日,必有花謝之時,重要的是抓住今天,理智地面向未來,讓一切境遇都能為我所用,成為快樂人生可以改造的土壤。他們能像夕陽落山那樣,仍然返照出滿天璀璨的晚霞,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餘熱,化成一片光彩,從從容容,平平靜靜地撒向人間,使有限的生命得到真正的延伸。

生命是一種交換過程:青春的年華逝去了,換得了暮年的成熟;春天的花朵凋謝了,換得了秋天的果實;旭日的輝煌不見了,換得了夕陽的瑰麗。老年人應有老年人的深沉,睿智,與豁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