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述異地戀相思的詩句

描述異地戀相思的詩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20:23:00

描述異地戀相思的詩句(明月千裡寄相思)1

楊輝。(受訪者供圖)

描述異地戀相思的詩句(明月千裡寄相思)2

蔣德仁(左)組織大家一同做月餅過中秋。(受訪者供圖)

■編者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和家人團聚,共度佳節。對不少身在海外的遊子來說,每逢中秋,他們會格外思念家鄉和家中的親人。

在中秋節即将到來之際,本報推出特别報道—《明月千裡寄相思—聽聽海外桂林人的心聲》。我們采訪了多位在海外奮鬥的桂林人,傾聽他們的經曆和故事。他們有的是當地廣西商會、同鄉聯誼會的會長,多年來為廣西及桂林與海外的經濟文化交流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有的是孔子學院的老師,在國外傳播中國聲音和文化;有的是懷揣夢想、在他鄉默默奮鬥的普通人……無論是何種身份,他們都希望家鄉桂林能夠越來越好,也想借此中秋月圓之際,遙寄相思,對家鄉人說說“最想說的話”,為家鄉送上美好的祝福。

曾組織在美“桂人”

海上共度中秋

●人物簡介

楊輝,生于桂林,2000年到美國發展,定居洛杉矶。現任美國廣西同鄉聯誼會會長,美國廣西聯合總商會會長。

●人物故事

20多年前,楊輝懷揣着在異國他鄉創出一片天地的夢想前往美國。忙碌的工作之餘,每每看到天上的明月,他的心頭總會湧上一股濃濃的鄉愁。

許多在美國打拼的廣西人其實都有這樣的心情,于是他們共同創建了美國廣西同鄉聯誼會,希望能在其中聯絡感情,相互慰藉,共享資源,抱團發展。到美國之後不久,楊輝也加入了其中。2010年,他從前任會長那裡接過了聯誼會發展的接力棒。

“讓我欣慰的是,聯誼會裡的諸位都對家鄉非常牽挂,都非常關心家鄉的建設和發展,想方設法地為家鄉做些貢獻。”楊輝告訴記者,多年來,他們有的回鄉投資辦企業,有的積極接待來自廣西的商務考察、招商引資和旅遊推介團。他們發揮着各自的優勢和資源,為家鄉經濟建設引進大量的資金、技術、設備和人才,對推動中國與美國的經貿合作與科技文化交流,促進廣西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2015年中秋節,楊輝策劃了一場至今都讓他引以為傲的“海上生明月”大型中秋聯誼晚會。晚會邀請了幾百名來自美國各地及一些專程從中國來的廣西籍鄉親一同到洛杉矶,在“泰坦尼克号”的姊妹船——“瑪麗皇後号”上共度中秋佳節。楊輝特意請來中國大廚,為鄉親們精心制作了豐盛的“鄉味”。大家一起吃美食,品月餅,看晚會,賞圓月,親身體會古詩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我們身在異國他鄉,有的人甚至在這邊舉目無親,但是能跟這麼多鄉親聚在一起,也算是團圓了。”楊輝說。

回想起剛到洛杉矶的那幾年,楊輝說,當時沒有什麼節日氛圍,超市裡幾乎找不到月餅。現如今,洛杉矶的中秋氛圍也越來越濃,超市裡設置了月餅專區,各種口味的月餅琳琅滿目。每到中秋節前後,各種遊園會、藝術展、聯歡會紮堆舉辦。中秋節當天,當地的華人餐館爆滿。

疫情之下,楊輝更願意平淡惬意地享受中秋時光。今年,他打算在自家的院子裡跟親朋好友一邊賞月,一邊品嘗恭城油茶、艾葉粑、米粉等家鄉美食。

●最想說的話

“來到外面才知道家鄉有多美,有多好。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兩年多沒有回到廣西、回到桂林了,十分想念家鄉的土地、風景和朋友。真心希望疫情趕快過去,到時我一定常回去看看,并且多帶一些關心廣西、熱愛廣西的企業家和熱心人士回去支持家鄉的發展。借此機會,我在一萬多公裡之外的洛杉矶遙祝家鄉的父老鄉親生意興隆、身體健康、阖家歡樂、中秋愉快。”

記者莫俊

帶到澳洲的月餅模具

從未“退休”

●人物簡介

蔣德仁,出生于廣西桂林,1990年前往澳大利亞工作生活,現擔任澳中經濟文化促進會會長、澳大利亞廣西聯誼會會長,并被澳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

●人物故事

出生在臨桂的蔣德仁,童年是在桂林度過的,大學畢業後進入電力系統工作,一幹就是十年。1990年,一位友人邀請他前往澳大利亞的一家電力公司。蔣德仁考慮再三,最終前往澳大利亞培訓深造。一年半以後,他将家人接往澳洲團聚,從此紮根。

蔣德仁生活的城市,是澳大利亞的首都堪培拉。在澳洲生活的這30多個年頭裡,他最感慨的一點,就是身在異域的“同鄉”越來越多了,從當時的幾人抱團,到現在成百上千,遊子們以故鄉為名成立了多個聯誼會。一直心系祖國的蔣德仁,也成為了澳大利亞廣西聯誼會會長。“不管是暫住還是定居,在外的中華兒女都應該記得自己的傳統節日,聯誼會也是為了團結大家、不忘傳統,每年都會組織慶祝活動。”

說到慶祝中秋節,自然離不開月餅這個話題。蔣德仁初到澳洲的時候基本買不到月餅,隻能靠老鄉從家鄉帶過來的模具自己制作,這才解了幾分鄉愁。現在,在當地買中國商品已經十分輕松,月餅自然也不例外。中秋時,在亞洲超市和一些澳洲本地的大型連鎖商場都能看到銷售月餅的櫃台,新奇造型和口味都讓他驚歎不已。

不過,買月餅的便利并沒有完全改變蔣德仁等海外遊子的“節日傳統”,他們照舊會相約在節日當天到一人家中制作手工月餅,從國内帶去的月餅模具也一直沒有“退休”。雖然因為文化差異,澳洲在中秋節沒有假期,但是每一次活動會員們都十分默契地從不缺席。最開始是幾個家庭一同聚餐、做月餅、辦晚會,到後來規模越來越大,不少澳洲街坊也參與其中。“在月餅烤熟的過程中,我們就坐在餐桌前一邊等待,一邊給澳洲街坊講中秋的傳統和故事,向他們介紹中國文化。”

其實不光是中秋節,蔣德仁從沒有錯過任何一個祖國的“大日子”,他和會員們舉辦的慶祝活動也一直歡迎澳洲友人參與加入,這些慶典也多次受到了澳洲政府的嘉獎。

●最想說的話

“我35歲時出國定居澳洲,剛開始忙于生計,經常要隔四五年才有機會回國看望親人。我人雖然在外,但心始終不曾離開,我跟聯誼會的成員都沒忘記祖國的節日,像中秋這樣的節日活動我很少缺席。令人欣慰的是,家鄉也發展得越來越好。每次我回到桂林的時候,都會為桂林的變化感到興奮,我由衷為自己的親人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到欣喜。我祝家鄉的親人中秋節快樂。即使我們天各一方,但是依舊看着同一輪明月。”

記者陽聃甫

描述異地戀相思的詩句(明月千裡寄相思)3

龍佳怡。(受訪者供圖)

描述異地戀相思的詩句(明月千裡寄相思)4

張木緒(左三)與家人合影。(受訪者供圖)

特别想念

家鄉的米粉和油茶

●人物簡介

張木緒,加拿大籍桂林人,1944年出生,現年78歲,現任加拿大廣西總商會創會副會長。

●人物故事

臨近中秋,記者通過微信聯系上了遠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張木緒。記者了解到,張木緒是個生意人,1988年8月在臨桂成立了一家安裝工程公司,主要經營防腐蝕、保溫保冷等安裝工程業務,至今經營狀況很不錯。2002年,他的孩子到加拿大求學,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他舉家移民到了加拿大。

“剛到加拿大的時候發現廣西老鄉很多,卻沒有聯系的紐帶,有時候倍感孤獨。于是,我在2009年成立了加拿大廣西總商會,會址就設在我在溫哥華的家裡。”張木緒告訴記者,加拿大廣西總商會除了溫哥華的會址外,還在多倫多、卡爾加裡、蒙特利爾等設立了分會,會員人數已經有300多名。商會主要就是聯系父老鄉親,讓大家能互幫互助、團結一緻。

張木緒介紹說,自己所居住的溫哥華列治文市,華人占總人口的58%,所以完全不用擔心飲食和語言的問題,東南西北的中國味道都能吃到,每每想念家鄉,他就會去老鄉的店裡買上一碗桂林米粉,以解思鄉之情。

同時,因為華人多,所以每到中國傳統節日,這裡就會變得格外熱鬧。大家張燈結彩,制作節日美食,表達自己的思鄉情感。張木緒告訴記者,像中秋節這樣有着強烈思鄉情結的節日,不僅華人們重視,當地商場超市也會做很多準備。中秋節前,超市裡就會擺上各式月餅,既滿足大家的購買需求,又讓節日氣氛更加濃厚。大家通過相互贈送月餅,表達美好的祝願。“往年我們商會都會組織鄉親們舉辦一系列的中秋活動,今年因為疫情的關系,我們沒有開展活動,但大家也會互相贈送月餅,贈送祝福。”

今年中秋節怎麼過?張木緒說:“女兒、兒子畢業後回祖國工作了,我準備在中秋節做幾道拿手的桂林好菜,叫上幾個朋友吃點月餅,喝點小酒,看看月亮,思念故鄉。好在現在通信發達,我們可以通過微信視頻問候,把中秋的祝福送給孩子們,祝願他們生活幸福,事業順利。”

●最想說的話

“疫情前我經常回桂林,疫情發生後,我們思念家鄉,卻不便回到家鄉。我人雖在溫哥華,但是心卻在桂林。我特别想念家鄉的米粉和油茶。值此中秋佳節之際,我謹代表自己及加拿大廣西總商會祝家鄉的父老鄉親中秋節快樂!祝願桂林發展越來越好!祝福偉大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記者劉琪

在外多年

一直有個“桂林胃”

●人物簡介

龍佳怡,30歲,2013年到日本留學,研究生畢業後留在東京工作,目前是東京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的産品經理。

●人物故事

2013年,在大連上大學的龍佳怡參加了學校的交換生項目,前往日本,開啟了海外生活。

“剛到日本的那段時間還挺辛苦的。那時我語言不太過關,和人交流也有問題,總感覺自己在當地格格不入,但也咬牙堅持下來了。”大學畢業後,她又考上了東京一所大學的研究生,2017年畢業之後,她留在東京工作。盡管離開祖國已經将近10年,但她一直思念着祖國和家鄉,因此在求職時也希望能找到一份和祖國相關的工作。

她告訴記者,她目前所在的公司在中國有分部,平時接觸到的客戶中也有不少中國同胞。“每次在對接工作時聽到普通話,我都覺得非常親切,會感覺到自己雖然在國外,但還是和祖國緊密聯系在一起。”

自從出國後,龍佳怡再也沒有回家過中秋,但即使身在異鄉,她還是堅持着中秋節的儀式感。每到中秋這一天,她都會和幾個同胞朋友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到公園裡賞賞月。當然,也少不了“吃月餅”這個重要環節。“日本沒有中秋節,但在中華街能夠買到月餅,比較常見的有蓮蓉蛋黃餡、五仁餡等。雖然味道不如國内的那麼好,但還是會給我們一種過中秋的氛圍。”

2020年中秋的時候,龍佳怡和朋友在家裡做起了月餅。當時,他們在網上找到了冰皮月餅的制作教程,去超市裡買來了原料。“我們大約做了20個月餅,我還拿了一部分到公司和同事分享。”她告訴記者,雖然日本人不過中秋,平時也不會買月餅吃,但她還是想讓更多外國人了解到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習俗。

談起家鄉桂林,除了家人和朋友,她最想念的就是桂林米粉。在她看來,美食最能喚起人的記憶,雖然在國外待了挺長時間,但她一直有個“桂林胃”。

“每次從淘寶買東西,我一定會買一兩箱桂林米粉解解饞。”龍佳怡說,有時她還會自己在家鹵牛肉,讓速食米粉吃起來更美味一些。“我給很多同事和朋友介紹過桂林米粉,希望大家都能了解桂林,愛上我們家鄉的味道。”

●最想說的話

“以前我每年都會在假期回一趟桂林,見見家人和朋友,看看家鄉的變化。但2019年夏天回家探親之後,受疫情影響,我就再也沒有回過桂林,轉眼已經3年了。很想念家人和家鄉的一切,希望疫情能早日結束,也期待能盡快再次和桂林相見。”

記者唐霁雲

描述異地戀相思的詩句(明月千裡寄相思)5

羅軍在越南河内大學孔子學院。

描述異地戀相思的詩句(明月千裡寄相思)6

廖佳明在巴黎的超市選購月餅。

描述異地戀相思的詩句(明月千裡寄相思)7

身在巴西的李新城收到了家鄉寄來的月餅。

在越南中秋節

分享中國文化和月餅

●人物簡介

羅軍,53歲,2005-2007年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2019年前往越南河内工作,現任越南河内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

●人物故事

2019年,越南河内大學孔子學院選派中方院長,經過層層選拔,當時在廣西師範大學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培訓部工作的羅軍當選。2019年10月,他來到了越南河内市,開始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在越南生活了将近3年,羅軍感受到越南文化、習俗都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越南也會在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他介紹,越南的中秋節與中國的中秋節類似,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這一天大家會和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放孔明燈、祭祖。

“和中國比起來,越南的中秋節會以孩子為主,大家會給家裡的孩子送禮物、帶孩子一起玩,更加注重孩子的體驗。”羅軍說,“這兒的月餅經常帶有鯉魚圖案,也有做成鯉魚形狀的,很多人也會買這樣的月餅送給孩子,他們覺得這對小孩來說有一種吉祥的寓意。”

這幾年的中秋,羅軍都是在越南和學生們一起度過的,孔院也會借這個時機舉辦中國文化體驗活動,老師們會和學生一同分享中國文化和月餅。關于今年的中秋該如何度過,他也早就設想好了。“今年中秋河内的天氣應該不錯,我們打算組織學生到郊外賞月、放孔明燈祈福,我也已經想好了到時候要對着月亮許什麼樣的心願。”

每到中秋,羅軍也格外思念家鄉和家人,“每年中秋我都會和家人們視頻、唠唠家常。雖然很想家,但我更知道肩上的責任。我會繼續在這邊努力奮鬥,做好文化傳播的使者。”

●想對家鄉說

“河内大學孔子學院的中國文化體驗營中有一個‘雲遊桂林’的專題,通過視頻能夠讓越南學生領略桂林山水之美、城市發展、桂林美食等。這個專題受到了很多學生的歡迎,大家都想去桂林看看、想報考桂林的大學。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桂林人,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希望家鄉的人民佳節快樂,也希望桂林越來越好、越來越美。”

記者唐霁雲

離家16載

思鄉時就想嗦粉—聽聽海外桂林人的心聲

●人物簡介

廖佳明,2006年大學畢業後前往法國讀研,畢業後留在法國工作,如今定居在巴黎,從事國際貿易方面的工作。

●人物故事

2006年,剛剛從中央民族大學畢業的廖佳明搭上了飛往法國留學的飛機。畢業後,廖佳明留在巴黎工作、成家,如今他是一家四口,還養了一隻可愛的小貓咪。

離開家鄉時間久了,思鄉之情毋庸置疑。“這幾年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想回桂林,想回家。”廖佳明說,“快4年沒有回桂林了,雖然經常能跟家人通過微信視頻、聊天,但畢竟隔着屏幕,總覺得還是缺點什麼。”

想家的廖佳明總想在法國找點家鄉味道,能緩解一下自己的思鄉之情。而這家鄉的味道,就是桂林米粉。

“現在在巴黎也能吃到桂林米粉,但味道跟桂林的相比還是差點意思。”廖佳明說,“我現在最想的就是回桂林,在路邊随便找一家米粉店,蹲在路邊嗦粉,那感覺才是最棒的,才是地道的家鄉味道。”

中秋節不是法國的固定假期,再加上疫情的緣故,今年的中秋節廖佳明與妻子、兒女還是隻能在巴黎度過。

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既然過節總得要有點儀式感。前幾天,廖佳明和妻子一起到超市挑選月餅,計劃在中秋天當天晚上,一家人一邊吃着月餅,一邊在陽台賞月。

“這樣跟遠在桂林的家人們共賞同一個月亮,也算是一起過節了。”廖佳明說,他平時會教兒子和女兒中文,也會教他們桂林話。為了讓從小在法國長大的兒女也能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他會跟兒子和女兒講述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故事,“中秋節在法語裡翻譯過來是月亮節,雖然我們沒辦法回家跟家人們一起熱熱鬧鬧過節,但我們這個四口小家庭在法國是團聚在一起,相比起那些獨自在外留學或者打工的遊子來說,還是比較幸福的。”

●最想說的話

“最希望我們能帶上長大的孩子回桂林跟家人團聚。雖然好幾年沒有回桂林了,但是也能從家人、朋友的照片、視頻裡看到桂林這些年的發展和變化,特别想回到家鄉,親自感受這些變化。”

記者譚熙 實習生陳傑銘

在遙遠的南美

想念桂林

●人物簡介

李新城,臨桂人,1996年退伍後,在朋友的推薦下前往南美洲創業。輾轉巴拉圭等多國後,如今在巴西聖保羅定居,主要從事國際物流和酒店開發運營的工作。

●人物故事

巴西、阿根廷、智利這些南美洲國家,與桂林直線距離近2萬公裡,乘坐民航飛機最快也要25小時才能到達,中途還需要轉機。

“剛坐上飛機那一刻,真的很煎熬;走下飛機那一刻,終于舒了口氣,但雙腳幾乎都快麻木了。”李新城說,遙遠的路途,讓自己每次回國和出國都必須攢夠勇氣。

從1996年離家創業,到如今已過去26年,思鄉之情是在所難免的。李新城說,他最近一次回國是在2019年9月,到如今已有整整3年沒見到家人。現在網絡發達,随時随地都能與家人視頻通話,但畢竟身處遙遠異鄉,隔着手機屏幕還是會有距離感。

想念家鄉了怎麼辦?李新城說,自從他開了酒店後,飲食上能解解饞。隻是雖然吃上了中餐,但還缺少一口桂林味道,就在上個月,他剛從桂林購買了5000斤米粉和鹵汁、調料等來巴西,準備在酒店開設桂林米粉這道菜,不僅給自己解饞,也讓巴西人品嘗下他家鄉的美食。今年中秋節怎麼過?前兩天,李新城收到了一份國内寄來的月餅,他說,今年過節就打算邊吃米粉和月餅,邊賞月吧。

目前,李新城又開拓了自己的事業,成為巴西順豐創始人,做起了國際物流貿易。同時,他還擔任着巴西大西南同鄉總會會長。李新城說,他希望未來能在中巴兩國貿易、文化交流上,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想說的話

“祖國的日益強大,讓我們這些身在海外的遊子感受到了堅強的後盾。我住在臨桂世紀大道附近,3年沒回家,聽說那裡又有了好多新變化,我真想快點回到祖國,回到家鄉,親眼看看。借用桂林晚報的平台,我祝願桂林越來越好,家人們身體健康,市民們阖家幸福。”

記者馬翔(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