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任思雨 攝
圖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任思雨 攝
中新網湖北紅安6月7日電 題:探訪黃麻紀念園:文物背後的熱血往事
作者 武一力 任思雨 李季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将打仗,女将送飯……”這首革命歌謠,是當年英雄紅安兒女前仆後繼、不怕流血犧牲的真實寫照。
圖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的《共産黨宣言》。 武一力 攝
黃安,現湖北省紅安縣。革命戰争年代,這裡打響了黃麻起義第一槍,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在冊烈士22552人,是“中國第一将軍縣”。
記者6日跟随“在這裡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采訪團來到位于紅安縣的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簡稱“黃麻紀念園”)進行探訪。
圖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的晏春山的頭發。 任思雨 攝
黃麻紀念園内,郁郁蔥蔥。在巍峨聳立的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心懷敬仰的人們,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
黃麻紀念園藏有革命文物15503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45件。在黃麻紀念園文博管理員李祝萍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黃麻紀念園革命烈士紀念館看到,一件件革命文物,承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見證了熱血奮鬥的光輝歲月。
圖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的張南一的長衫。 武一力 攝
其中,展櫃裡的一本《共産黨宣言》,書頁已泛黃。1926年,進步青年張行靜從武漢中學畢業,帶着董必武先生贈予的《共産黨宣言》,回到家鄉紅安,以教師身份作掩護進行革命活動。
一縷被樹枝挂掉的長發,背後是一位女烈士悲壯的往事。革命戰争時期,晏春山經常化妝成小販,為紅軍遊擊隊籌糧購藥,搜集情報。1933年5月,她不幸被捕。敵人逼晏春山去找遊擊隊,她将敵人帶去遠離遊擊隊的雞公寨大花台崖頂,高喊一聲“紅軍萬歲”,便縱身跳崖犧牲。這縷被樹枝挂掉的頭發,是其丈夫在收拾她的遺體時發現的。
圖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的程訓宣的棉襖。 任思雨 攝
“因常穿着一件藍色長衫,鄉親們便親切地叫他‘藍衣先生’。”李祝萍指着展櫃裡一件折疊整齊的藍色長衫介紹道。長衫的主人原名張香奎,因鄉親們的稱呼改名為“張南一”。他1925年入黨,經常喬裝成打鼓說書的藝人,到各村宣傳革命思想。1927年,兇殘的敵人用鐵絲把他的肩胛和腳跟穿連起來,逼迫其投降。張南一甯死不屈,壯烈犧牲。這件他生前常穿的長衫,被後人捐贈至黃麻紀念園。
一件老舊的女士棉襖,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這是烈士程訓宣生前的衣物。她1929年參加紅軍,并與徐向前結婚,婚後在區、鄉蘇維埃政府負責支前工作,組織婦女為紅軍送飯、洗衣做鞋。1932年,年僅22歲的她被錯殺。這件程訓宣的棉襖,後經由一位密友轉給徐向前。
據介紹,黃麻紀念園烈士紀念館記載了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鬥争中犧牲的263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他們平均年齡24歲,最小的僅14歲。
李祝萍說,希望如今的遊客,能通過參觀革命紀念館,傳承紅色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