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道德經全集播放

老子道德經全集播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7:58:14

老子道德經全集播放(老子其人與道德經)1

文:唐寶民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首”,是世界曆史文化遺産中的寶貴财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被譯成外國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中,《聖經》第一,《道德經》第二。

《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又名《老子》,作者即老子。周朝時,老子曾做過國家管理圖書的史官,後來周室衰微,老子便西出函谷關退隐到民間。

《道德經》大約成書于戰國初期,記述了老子的思想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以樸素的辯證法為精華,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的發展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老子其人曆來頗有争議

關于老子其人,例來頗有争議,但一般認為: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中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關于老子的出生,流傳着一些具有神話色彩的傳說,如晉葛洪《神仙傳》載:“(老子)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據文獻記載,老子是一個深思好學的人,知識非常淵博。他的老師名叫商容,商容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老子常常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商容十分欣賞他,就推薦他到都城去求學深造,“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老子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夜以繼日地刻苦攻讀,很快成了太學中的佼佼者,“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曆》《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因為成績優秀,所以“畢業”以後,他被推薦到朝廷的守藏室為官,“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對于一心向學的老子來說,守藏室對他有特别大的幫助,為他的學習生活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利用這一條件,老子閱讀了許多天下經典,積累了豐富的學識,成為一個博學的人物,也因而遠近聞名。

老子道德經全集播放(老子其人與道德經)2

《老子演易圖》

春秋時代晚期,周朝已經衰落了,各諸侯之間開始了争奪霸主地位的戰争。戰争給社會帶來了動亂,也使百姓流離失所。作為周朝的守藏史,老子耳聞目睹了民間的疾苦,開始思考治國安民之道。後來他又著書立說,把自己的治國安民之道寫就成書——《道德經》。老子精通事理、練達人生,洞察禍福之機、深明成敗之道,因此,《道德經》中的思想,對國家、社會、人事等都有着深刻的分析和理解。另外,函谷關的守關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就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着成《道德經》。

《道德經》全書共八十一章,多為韻文,分道經和德經兩部分,曆來的順序是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但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帛書《老子》,卻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

主題思想一直衆說紛纭

關于《道德經》的主題思想,學術界一直衆說紛纭。《呂氏春秋》中用一個“柔”字為其定義;也有把《道德經》理解成政體哲學或管理哲學的;還有從軍事角度解讀《道德經》的;還有人認為《道德經》就是為人處世之道……也有學者歸納了《道德經》的三個思想體系:第一是自然,主張按事物本來的樣子任其生長,這樣就能達到生命的最佳狀态;第二是無為,也是指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順應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規律;第三是道,道就是規律,道生成了萬物,又内涵于萬物之中。老子認為無形産生了有形、有形又分裂成為更複雜的東西,道是宇宙的第一動力,存在于每一個事物之中。老子認為每一個有形事物之所以能夠發展,就是因為使用了其内在的無形的宇宙動力——道。

如果從内容上來總結,《道德經》大緻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内容,即論道、治國理政及修身。《道德經》五千言,看似晦澀難懂,卻蘊含着深刻的哲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可以被解說論述的,但卻不完全等同于和天地萬物永恒共存的大道;它的名字也是可以被命名的,但卻不完全等同于渾然一體運動不息的道之名。這段話是道德經的總綱,老子在這裡給出了道的定義。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原始,道即是無,無産生有,從而衍化為天地萬物。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天地之間,其猶橐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天地是沒有仁愛的,對待萬事萬物都像對待稻草和狗一樣。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對待百姓也像對待稻草和狗一樣。天地之間,不是正像一個大風箱嗎?風箱裡面是空虛的,越拉動它風就會越多。政令繁多卻行不通,還不如堅持無為而治。這一篇的主題思想闡述的是清靜無為的好處,是由天道推論到人道,由自然推論到社會。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争,故無尤”:最善良的人,像水一樣,水生養了萬物,卻不和他們争奪什麼,居住在大家都很讨厭的地方,所以,水和道很接近。最善的人,在低下的地方安身,思想甯靜,和有愛心的人交往,守信用、善于理政事,有能做大事的能力,行動能夠抓住時機。因為他不去争,所以他不會有過失。這一章是以水為喻,通過贊美水與物無争、安于卑下的境界,勸告人們要以水為典範,懂得柔勝于剛的道理,既靈動又灑脫,處于下位、與世無争,這樣才能與道接近。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彎曲才能夠得以保全,冤屈才能夠得以伸直,窪地才能被填滿,破損的才能夠被更新,取得少的才會多,貪多的就會被迷惑。正是由于不與人争,所以全天下沒有人能夠和他争什麼。古代所說的委屈就能保全的話,怎麼能說是空話呢?确實能夠保全啊!這一章講述了事物由正反兩個方面變化所包含的辯證思想,是老子對現象世界及本質世界的認識,并闡述了不争方能與天下争的求全之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民衆不畏懼死亡,為什麼用死來吓唬他們呢?假如民衆真的畏懼死亡的話,對于為非作歹的人,我們就把他抓來殺掉。誰還敢為非作歹?經常有專職殺人的人去執行殺人的任務。代替專職殺人的人去殺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頭,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頭的人,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指頭的。這一章是批評和譴責統治者對百姓濫用殺戮的政策,指出殺戮是無效的,所以不應該實行;而且,奉行殺戮政策是違背天理的,而違背天理者,帶來的後果将是自己傷害自己。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天下沒有比水柔弱的東西,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勝過它的,因為沒有什麼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勝強,柔之所以能克剛,天下沒有人不懂,(就是)沒有人肯去做。因此,聖人說,承擔國家的屈辱,才算是國家的君主;承擔國家的災殃,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話聽起來恰像是反話。這一章是以水為例,來說明弱可以勝強、柔可以克剛的道理。表面上來看,水是軟弱無力的,但其實它卻具有堅強的力量。同時,老子也強調,聖人應該像水一樣,甘願處于柔弱的地位,對于國家實行無為而治。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乗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隻車輛,卻不必每次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布陣打仗;使人民再回複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态之中。國家治理得好極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過得快樂。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這描述的是老子理想中的國家藍圖,刻畫了小國寡民的農村生活圖景,展示了他的社會政治理想。老子憂心于急劇變革的動蕩社會,因此懷念起遠古蒙昧時期的桃花源時代,認為在那樣的天地裡,人們沒有兵災戰禍的困擾,生活是幸福的。

老子道德經全集播放(老子其人與道德經)3

既以為人己愈有 既以與人己愈多。

《道德經》的版本非常多。據有關方面統計,在清代之前,《道德經》版本有103種之多。因為在上千年的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所以,後人便不斷地校訂,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目前,學術界較為重視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稱為帛書甲本、乙本,早王弼本400餘年。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道德經》版本,是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戰國竹簡本。曆史上流傳最廣的是漢代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其他重要的版本還有西漢嚴遵注本、唐代傅奕所校古本、唐代所刻《道德經》石幢等。

《道德經》對學術思想方面的影響,最早是先秦諸子,其次是魏晉文學,再次是佛學,最後是宋代理學。《道德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影響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人們從這部人類文化史上的寶典中吸取治國安民、修身養性、立人處世的精華,以實現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抱負。

老子道德經全集播放(老子其人與道德經)4

早在唐朝時,玄奘法師就将《道德經》譯成了梵文,傳到了古印度等國。

《道德經》不但對中華文化起到了巨大影響,在世界範圍内也産生了巨大影響。早在唐朝時,玄奘法師就将《道德經》譯成了梵文,傳到了古印度等國。從16世紀開始,《道德經》被翻譯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可查到的各種外文版《道德經》典籍已有1千多種。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近代以來,随着國際交往的不斷擴大,《道德經》在世界範圍内獲得了更廣泛的傳播,成為了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文首刊于《東方文化》雜志2017年第3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