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伴随着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紀念活動的持續升溫,紀念演出季也持續引發關注。在《茶館》演出之後,又一部舞台經典《阮玲玉》與觀衆如約在劇場見面。6月20日-26日,這部由錦雲編劇,林兆華、任鳴、韓清執導,由徐帆、濮存昕、孫星、苗馳、李珍等實力派演員演繹的作品,為觀衆上演一段傳奇演員的戲夢人生。
《阮玲玉》首演于1994年,作為北京人藝舞台上又一部風格鮮明的保留劇目,它不止是在寫一個家喻戶曉的藝人,更是在寫深刻的人性。“我認為寫人物應該是寫人物的心态,就是撕開他的外殼,寫他的靈魂。”編劇錦雲曾這樣說。
全劇行雲流水般的講述和人物命運的沖突,都在讓觀衆在點滴間感受到悲劇的力量和美的永存。尤其最後一段阮玲玉的經典舞白,瞬間的層次轉換,讓觀衆對舞台上阮玲玉發自内心的呐喊有了更深刻的共鳴,也将美的毀滅升華為對人性的永恒思考。
時至今日,經典已曆經28年演繹,徐帆、濮存昕兩位主演也跨越兩版演出至今。28年的舞台塑造,舞台上是阮玲玉精彩而短暫的一生,舞台下是演員對角色日複一日的打磨和理解。
“青年演員能夠跟前輩們一起工作,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以前我們知道要去學,到了這個劇組,看到帆兒姐和濮老師就知道我們要學什麼。”該劇導演同時也是劇中小玉扮演者的韓清表示,建院70周年的紀念演出,是緻敬也是傳承。
“我們得有熱情。”從第一版演出就伴随阮玲玉一角至今的徐帆說。這種熱情不僅僅因為劇中所塑造的角色是年輕人,更是一種演員本身的職業素養。
徐帆說:“不管多麼熟練,我們都不能懈怠,也不管多麼熟悉,我們仍然要有一種新鮮感,要保有激情。”
而從第一版的穆天培到複排後的唐文山,濮存昕則先後飾演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在他看來,“演員要有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比如,我這次跟老師排劇中的舞蹈時,會去深入體會人物的心理和所處的環境。他是個什麼樣的人,生發出人物的樣和相。” 如此刻畫下,人物是豐富和立體的,“他就像月球有明也有暗”。
除了演員教科書級别的舞台表現,《阮玲玉》的劇本樣式和舞台呈現更是一大亮點。與傳統的叙事模式不同,該劇在話劇舞台上運用“蒙太奇”的手法,進行隔空對話、時空交替,用“戲中戲”式的串聯,打破了真實與想象的空間,重新建立起舞台叙事方式。
“形式是虛的,但表演是實的,虛實結合中演員用具體的表演,實現了幕與幕之間的連接,整個舞台就是流動起來的。”導演韓清介紹。這部作品雖然誕生于二十多年前,但至今仍為舞台形式的探索提供着啟示。
(攝影/李春光)
責任編輯:郭韶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