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人情就是财富。人際關系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人情,有人緣。要像愛好金錢一樣喜歡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幫忙是被動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辦事自然會很容易,有時甚至不用自己開口。做人做得如此風光,大多與善于結交朋友、樂善好施有關。施恩術是人情關系學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開發利用人際關系資源最為穩妥的靈驗工夫。
對于一個身陷困境的人來說,一碗熱面、一杯熱茶,可能就會使他度過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重新樹立進取的勇氣和信心,成就一番事業。對于一個執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交心的促膝之談,可能就會使他重新樹立人生的正确方向,積極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人在"旅"途,情義無價,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幫助。你對别人很随意的一次幫助,可能就會使他領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
人們既需要别人的幫助,也需要幫助别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人就是積善積德。也許沒有比幫助這一善舉更能體現一個人寬廣的胸懷和慷慨的氣度的了。不要小看對一個失意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對一個将要跌倒的人輕輕扶一把、對一個無望的人賦予一次真摯的信任。也許你自己什麼都沒失去,而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來說,也許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寬慰。
相反,不肯幫助人,總是太看重自己絲絲縷縷的得失,這樣的人目光中難免閃爍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會不時地泛起陰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難,他可當做自己得意的資本;别人的失敗,他可化做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會冷冷地推開;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卻無動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不會拔刀相助;就是見死不救,也許他還會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這種人吝啬到了連微弱的同情和絲毫的給予都拿不出來。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别人的忙,就覺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懷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态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面的後果,也就是:幫了别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正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态度,把這筆賬抵消了。也有一部分人抱着"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态度,把朋友當做受傷後的拐杖,自己傷勢複原後就扔掉。
一個沒有人情味的人,是永遠玩不了"施恩"這看似簡單實則微妙的人情關系術的。人們在一起共事時,大家同舟共濟,共同的命運把彼此聯系在一起,隻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關照,是最容易引起感情認同的。特别是在困難環境中的彼此相依為命、共渡難關。如此情誼深厚,可能終身難忘,友情也将更為牢固。
比如,當年不少知識青年從城裡到鄉下插隊,幾年中大家一個鍋裡吃、一個炕上睡,哪一個人受了欺負,大家一起為他鳴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轉化為深厚的感情,銘刻在各自的記憶中,不管日後分散天南海北,做的什麼工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段友情。
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僅僅有同情之心是不夠的,應給予其具體的幫助,使其渡過難關,這種雪中送炭、分憂解難的行為最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進而形成友情。比如,一個人做生意賠了本,他向幾位朋友借錢,都遭回絕。
後來他向一位平時交往不多的鄉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說明情況之後,對方毫不猶豫地借錢給他,使他東山再起,他從内心裡感激。後來,他在事業上發達了,依然不忘同鄉借錢的恩情,常常給對方以特别的關照,這是一種知恩圖報的典範。 雪中送炭、口渴喂水是施恩的一大特征。
别人有難處才需要幫忙,這是最起碼的常識。我們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緊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們在急需的時候遇到别人的幫助,則内心感激不盡,甚至終生不忘。瀕臨餓死時送一隻蘿蔔和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來說,完全不一樣。所以要擁有好人緣,便應把握時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