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通通的辣油浮在湯面,晶瑩嫩滑的米粉浸滿着濃郁的湯汁。倒入酸筍,鋪上花生碎,夾起一排熱氣騰騰的螺蛳粉,上下嘴唇使勁一撮,滿口的酸辣鮮香……
“嗦粉”是廣西柳州人的日常,如今縱橫千裡,成為更多人的心頭好。柳州螺蛳粉迅速走紅,不少商家、網民錯把“螺蛳粉”寫作“螺絲粉”,成為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發布的“2020年度十大語文差錯”之一。
以“臭”聞名的螺蛳粉緣何能夠廣受食客歡迎,并發展到如今的規模?思客通過數據帶你探秘。
“熱搜體質”推動出圈
螺蛳粉的“社交屬性”為其帶來了廣泛的話題關注度。“令人上頭”的螺蛳粉自帶槽點,有的人對螺蛳粉“臭味相投”,有的人卻對螺蛳粉敬而遠之。口感争議讓螺蛳粉極具熱搜體質。
從#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螺蛳粉#,到#第一次吃螺蛳粉的反應#,再到#媽媽眼中的你吃螺蛳粉#,有關螺蛳粉的話題不斷在社交網絡出現,熱度動辄數以億級。在頻繁的讨論和分享中,螺蛳粉得以突破年齡和地域的限制而“臭名遠揚”。
年輕人愛上這酸爽口感,也讓“一人食”更有滋味。微博數據顯示,“90後”“00後”美食榜單中,螺蛳粉分别入選第一、三名。酸辣口感的螺蛳粉深得不少重口味年輕人喜歡,成為年輕美食家們當之無愧的新社交貨币。約上三五好友嗦碗粉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最簡單的快樂。
而對于不少獨居人群來說,方便又好吃的袋裝螺蛳粉剛好滿足了他們“速食”“烹饪”“小份裝”的生活需求。下班回到家煮一份便捷又美味的螺蛳粉是這些“孤獨美食家”的“每日儀式”。
螺蛳粉“工業革命”
從“現煮堂食”到“袋裝速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幫助螺蛳粉“走天下”。為了打破空間、地域的限制,滿足廣大食客渴望吃到正宗螺蛳粉的需求,柳州人運用工業思維,讓螺蛳粉從“小作坊”走進工業園,通過工業化生産研發出既還原了美味,又能長期保存的“袋裝速食”螺蛳粉,為螺蛳粉的走紅打下堅實基礎,讓“袋裝速食和現煮堂食一樣香”。
從特色小吃到特色産業鍊,這次米粉屆的“工業革命”推動螺蛳粉從傳統特色産品“蝶變”為“網紅食品”。制定袋裝螺蛳粉标準、申請“柳州螺蛳粉”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建立螺蛳粉産品質量檢測中心和螺蛳粉原材料基地,一系列螺蛳粉生産标準和發展規劃打破了過往袋裝螺蛳粉企業零星分散、野蠻生長的局面,集群效益日益凸顯。
工人在柳州市螺蛳粉産業園生産車間包裝螺蛳粉。圖片來源:新華社
目前,柳州螺蛳粉産業園已基本形成集現代農業、餐飲服務、食品加工、電子商務、快遞物流、文化旅遊等于一體的産業鍊條。2019年,“柳州螺蛳粉”電子商務産業園開園。2020年,柳州螺蛳粉銷售收入高達110億元,配套及衍生産品銷售收入超130億元,袋裝柳州螺蛳粉僅在網上就賣出了11億袋。
作為螺蛳粉配料的小“配角們”紛紛變身為螺蛳粉産業的“主角”,帶動當地村民脫貧緻富。柳州螺蛳粉原料标準化生産示範基地帶動農戶3000多戶,貧困戶450多戶發展螺蛳粉原料生産。2019年,基地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人均月收入超過3000元,人均年增收超過9000元。
遊客在柳州市螺蛳粉産業園螺蛳粉飲食文化博物館參觀。圖片來源:新華社
作為“街頭小吃”的螺蛳粉在短短的幾年間“乘風破浪”,不僅“撬動”了百億大産業,還孕育出脫貧緻富的産業鍊。螺蛳粉的未來之路會是怎樣?拭目以待!
據說吃螺蛳粉隻有零次和無數次。你是螺蛳粉的“真愛粉”嗎?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策劃:劉娟
監制:李曉雲 湯輝
作者:宋敏榕
編輯:黃潔心
設計:趙薇
校對:王鑫蓉
聯合出品: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