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9點,離開拉斯維加斯的金爵賓館,前往洛杉矶。途徑沙漠小鎮——巴斯通奧特萊斯,吃因特奧快餐,進購物店購物,整整浪費了一天,晚上入住洛杉矶的GuesihouseHotel酒店6113房間。
晚,久久難眠。洛杉矶是美國的名城,尤以好萊塢震耳發聩。洛杉矶、好萊塢,多少名伶影星向往的聖地,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輝煌殿堂。雖不是影星的粉絲,也不熱影視劇,但影視藝術的高尚和魅力還是令人心潮起伏,輾側難寐的。畢竟我們來到了洛杉矶,來到了好萊塢,将要踏星光大道,登紅地毯台階,遊中國劇院,瞧赫赫有名影星的手印足迹……
好萊塢位于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矶的郊外,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因夢工廠、迪士尼、20世紀福克斯、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索尼公司、環球影片公司、WB(華納兄弟)、派拉蒙等許多著名電影公司設于此,每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此舉辦,好萊塢也就世界聞名天下知了。
(2018年,我和劉洪生戰友與大巴車司機鄭師傅{中}合影。)
2018年10月21日清晨,懶洋洋地起床,懶洋洋地吃過早飯,懶洋洋地登上鄭師傅的尖頭大巴車,大巴車進了洛杉矶城,曲裡拐彎地來到好萊塢。
不知疲倦的鄧導遊舉着小小的星條旗,将我們領到了好萊塢大道,他頓住腳,指着腳下的人行道大聲道:“我們的腳下就是星光大道。”
(2018年,好萊塢星光大道和星光大道上的星星。)
恍惚的遊客這才低下頭來,認真打量起蜚聲寰宇的星光大道。洛杉矶的星光大道幾十年前就令我心馳神往,她一定是寬寬的,路邊風景如畫,路上金光燦爛,人流熙攘,觀者如潮……沒想到,毫無特色的好萊塢大道,路旁窄窄的人行道竟然是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三米多寬,路邊的樓房也不宏偉漂亮,不少小店小鋪門窗大張,一擡腳就能踩上藝術之路。人行道就是人行道,并沒因為它有了顯赫的名而廢棄功能。星光大道上平凡者芸芸,行者匆匆,并沒有因為腳下“星星燦爛”而繞步止行。踩踏“星星”如同踩踏平凡的大地一樣,人人都可以昂首挺胸。星光大道在好萊塢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她就是一條平平常常的人行道。
(2018年,在好萊塢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是南加州藝術家奧立佛·威斯慕拉于1958年肇建的,自好萊塢大道東邊的高爾街起延伸至西邊的拉布雷亞大道,然後順着絲蘭街與日落大道之間的藤街由北向南延伸。人行道由方方的深灰色大理石瓷磚鋪就,2500多枚 粉紅色的“星星”排成兩排,密密地鑲嵌在“好萊塢大道”15個街區和“藤街”3個街區的人行道上。每顆星都由五尖水磨石及黃銅制成,然後嵌入深灰色的方塊大理石中。粉色星星内刻着授獎者的名字,名字下則有一環狀标志,代表受獎人領取星星的領域。星光大道的第一顆星于1960年2月9日授予瓊安·伍德沃德,唯一得到全部五顆星榮譽的是金·奧崔,第一位得“星星”的女性是拉蒂法女王;目前最年輕個人得獎的流行歌手是布蘭妮·斯皮爾斯,在星星光大道上留名的華人有黃柳霜、李小龍、成龍、張國榮、李玟、吳宇森。1978年,洛杉矶認定星光大道為文化曆史地标。
走在星光大道上的并非都是明星,走過星光大道的也并非将來都能成為明星。我在星光大道上趨步前行,心靈上、腦海裡絲毫沒有榮譽感和自豪感。腳下粉紅色的“星星”讓人蹲下看了一兩個稀罕後,便多而繁、繁生厭地不再把它們作為稀有物,也和路人一樣踏着它們的“軀體”闊步向前了。走着走着,我忽然頓住腳,皺眉想:中國人行之地分為:道、路、街、巷。我很是不明白:非道非路非街非巷,怎會被稱為道,而且是大道,還修飾為“星光”呢?唉,老外真是不懂漢語啊!
據說,星光大道授獎提名每年5月31日截止,後由星光大道委員會選出下一年度的受獎人,并由好萊塢榮譽市長主持星形獎章頒獎典禮。
據說,星光大道上的“星星”也很珍貴,常被人惦記着。詹姆斯·斯圖爾特、柯克·道格拉斯、金·奧崔、葛雷哥萊·畢克等四人的“星星”就曾被竊賊花樣翻新地盜走過。如今,為了防盜,星光大道上都安裝了攝影機以防竊賊。
沿着星光大道走了一段,右拐不遠來到杜比劇院。專門為奧斯卡頒獎典禮而設計的杜比劇院,原名為柯達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于2001年11月9日建成,2002年成為奧斯卡獲獎典禮的永久舉辦地。2012年柯達公司破産,劇院于2012年5月更名為杜比劇院。
(2018年,在好萊塢杜比劇院大門前。)
杜比劇院的門沒開,我們也沒有進去參觀的安排,所以隻是站在劇院的門口由導遊嗚裡嗚啦地講了一通。我什麼也沒聽清,所以什麼也沒記住,隻記得劇院門口有個不起眼的圓形凹陷的建築,我站在那裡照了張像。
杜比劇院最有名氣的地方不是劇院的内部,而是劇院門外的樓梯。因為每屆奧斯卡獎的頒獎典禮時,台階上都要鋪上紅地毯,台階兩邊都會聚集無數的媒體記者,著名的影視名星與導演都會風光無限地踩着紅地毯走進杜比劇院。能夠踏上這裡的紅地毯,是無數青年影視從業者的黃粱美夢;能在這裡觀看明星們走紅地毯,也是無數影迷們癫狂的妄想。
(2018年,好萊塢杜比劇院大門前的樓梯。)
(2018年,走在明星們走過的台階上。)
杜比劇院門外的樓梯三米多寬,兩層,每層二十多個台階;台階水磨石平面,紅色立面,向上望去,紅條層層,瑞祥喜慶;台階的兩端立着半人高的不鏽鋼框、玻璃面護欄,護欄外有三四十公分寬的平台,那是專門為記者們拍照而留下的立足之地。
沒有盛典的杜比劇院冷冷清清,沒有鋪上紅地毯的台階同樣冷冷清清。如果不是導遊提及它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遊客們是會毫不在意地上下來去的。導遊一講,遊客們立馬重視起來,模仿着明星樣兒緩緩下台階。我立在台階中央,擡着腳,裝模作樣地讓梅給我拍了“走紅地毯”的照,也算咱來過杜比劇院,走過明星們走過的台階。拍照後,我突然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兒,愣了一會兒才明白:一是台階沒有紅地毯,二是明星們都是上台階,我卻是下台階。唉,明星就是明星,豈可高攀。沒事你充什麼大尾巴狼呢?
據說,杜比劇院占地180000平方英尺,可容納3400名觀衆,擁有全美最大的舞台,最高端的設置和音響系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多人。
下了台階,來到劇院的入口處。入口處擺放有柱形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并為未來的得獎人預留了位置。
誰将在那預留的位置裡填上自己的名字呢?來者紛紛,優者芸芸,怎會沒有一番激烈的厮殺?
(2018年,好萊塢中國劇院大門前。)
1927年,當影星諾瑪·塔爾梅奇在參加好萊塢中國劇院的一次活動中,無意中一腳踩到了劇院外未幹水泥地裡,留下了深深的腳印。當時的劇院老闆哥勞曼從這一腳中看到了商機,專門為明星開辟了留下手印、腳印的園地。從此,中國劇院的這一特色之舉,作為傳統保留下了來。如今,這塊水泥地上集中了全球最優秀電影人的手印腳印和簽名,被譽為“好萊塢最金貴的榮譽”
位于好萊塢大道上的中國劇院是好萊塢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也是美國最著名的影院。過去的70年中,很多好萊塢巨片曾在這裡舉行首映式,世界級藝術家和好萊塢大腕都曾在這裡的舞台上進行過演出,這裡也不止一次舉辦過奧斯卡頒獎典禮,每年還有數以百萬計的觀衆和遊客來這裡觀摩演出或參觀。
(2018年,在好萊塢中國劇院大門前。)
看完杜比劇院,來到中國劇院。中國劇院前的廣場不大,左側的巨大牆壁上,有多張世界頂級演藝明星的大幅照片,而第一張是一個身着中國傳統戲裝的京劇演員劇照,這是好萊塢中國劇院的标志性劇照之一。
劇院正面的兩根橘紅色立柱高立,支撐起厚重的門楣,立柱上各挂有奇怪的中國戲劇臉譜,大門上方的牆壁上,飛舞着一條極為誇張的金龍。金龍下的門兒三個,居中的寬些,兩扇,黃銅包裹,镌刻着山水、樹木、花草、房屋和仙鶴。大門前的地下鋪着變形的、衆多黑紅手印,雜亂無章的一幅印象派的圖畫。作為中國人站在中國劇院的大門前,有種格外親切之感,擺着姿勢拍完照後,仰頭看了看高高的門楣,忍不住笑了。中不中、西不西的結合,古不古,今不今的合璧,還真是難為了當時的創意者和設計者。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被人們稱為“好萊塢先生”的格勞曼在好萊塢等地投資和經營了多家劇場,但他一直覺得這些劇場并不理想,總想要建一個與其财力和名氣相匹配的、具有東方建築風格的一流劇場。格勞曼有一位造詣很深的演員朋友凱伊·盧克,這位華裔朋友的中國文化和修養及興趣對格勞曼建造中國劇院的影響很大。曆經艱辛,中國劇院于1927年5月18日正式開張。劇院曾吸引了卓别林和華人女星王梅安娜等諸多影星名人參加奠基儀式,劇院内一些最引人注目的壁畫都是盧克當年的作品。
(2018年,好萊塢中國劇院前“明星院落”裡的手印足印。)
(2018年,在好萊塢中國劇院前觀看明星的手印足印。)
中國劇院門前的廣場僅有193平方英尺,廣場裡的水泥地上,布滿了大小不同的手印和腳印,這就是好萊塢最著名的景觀——“明星院落”。遊客們一到“明星院落”裡,紛紛彎腰尋找自己喜愛的明星。我茫然地站在院落裡,不知道要尋找誰好。看着遊客們歡天喜地的驚喜和呼朋喚友的尖叫,我忒失落,總覺得對不起來中國劇院走了一遭。梅拍完照,占着地兒呼喊我也拍一張與明星手印的合影。我無可置否地蹲下身子,将手掌放在地上凹陷的手印裡,仰着頭,笑嘻嘻地留下了“明星院落”的“劇照”。我根本就不知道我的手落在了哪個明星的手印上,因為我根本不以他(或者她)自豪。既不“攀龍附鳳”,何須追名問姓?我站起身,跺了跺明星的手印,朝着同團的遊客陳媛和李穎走去,她們正洋洋得意地自拍,我幫下忙去。
(2018年,與陳媛、李穎在好萊塢中國劇院前。)
據說,劇院内部也以中國藝術為概念而設計,剛建成的劇場擁有2258個坐席,後劇場内部結構改動,目前僅有1400個坐席。
據說,劇院廣場裡的水泥地上,有從瑪麗蓮·夢露到西爾威斯特·史泰龍等238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著名電影演員留下的手印和腳印,華人電影明星和導演成龍、吳宇森、馮小剛、趙薇、黃曉明也在這裡留下了手印。
據說,在中國劇院留下手印和在星光大道上獲星,有着兩種性質的完全不同。星光大道“獲星”有官方的背景,受政府支持的力度很大,而中國劇院的留手印則是民間組織的活動。
好萊塢原本是個平凡的地名,後來,名聲日隆,幾乎家喻戶曉。名聲隆,名氣大,那是影視明星們攀登高峰時釀造出的七色彩虹。平頭百姓來這裡旅遊,覽寂靜無彩的殿堂,走索然無趣的大道後,大都會搖搖頭,坐上車,撂下一句共同語:“沒啥可看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