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為什麼口若懸河、誇誇其談,真正做起事情來卻落不到實處?為什麼我們集體反感務虛放空炮?根本在于:聽過不如見過,見過不如做過,做過不如做成過。
聽過,純粹是第二、第三手的經驗,的确也是經驗。讀書,基本上都屬于“聽過”,那些都是别人總結的東西。最低檔的“聽過”則是那些捕風捉影,大多屬于無法求證的小道消息。在媒體多樣化的今天,信息是泛濫的,更是造成了太多人僅僅滿足于“聽過”,經不住追問的。
見過,則是進了一步,最起碼是旁觀了,親眼見到了。别人說他打麻将水平高,這隻是“說”,你也就隻是“聽”。終于,你在旁邊觀戰了,親眼目睹了,見證了他打牌技巧的确高明。這就是感性認識。
可是,到目前為止,你還隻是站在門外,基本上沒有任何幫助。要想學會遊泳,你隻有跳進河裡去,嗆飽了,你就可能學會了。對,隻是“可能”。隻要做了就有可能做成,但不一定做成。
做成,成功過,這才是真正的經驗,失敗得來的僅僅是教訓。失敗重要嗎?當然重要,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嘛!可是,成功和失敗,影響的是心靈狀态。網上最近在分析水慶霞為什麼能帶領中國女足赢得亞洲杯,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條特别重要的是“成功一代的求勝精神”。男足全是血淚史,沒有赢過,沒有那種心靈狀态。這個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做成過的确會影響人的心靈狀态。
分析這些有什麼用呢?我還是堅持自己的主張:輕松的心情談嚴肅的管理。
首先,我們要給自己創造“成功演練”的機會。
舉例來說,學生在校學習有兩個要點:老師講,學生練。為什麼有些學生聽老師講是能明白的,可是自己做了就容易錯呢?關鍵還是演練,隻有“做”了才能掌握其中的訣竅。即使在模拟駕駛室練得很熟悉了,你還是無法了解真實場景中的無窮無盡的環境因素。
可是,我們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以後,很多人不懂得“做”的重要性了。自以為看了幾本書就掌握了管理的大道,恨不得别人下來讓你去掌控大局。這些人,隻能是耽誤了大事,最後灰溜溜下崗。
怎麼“做”,怎麼“演練”呢?哪有那麼多機會讓我們去實踐練習呢?這裡有一個“模拟推演”的問題。一個很好的例子,王陽明。十來歲的時候,王陽明特别迷戀兵法,遇到有人就拉着排兵布陣,真正遇上甯王叛亂時就用上其軍事才華了。這就是說,我們平時的讀書學習一定要掌握方法。
看書,不能隻是看書上怎麼說,必須了解其說話的背景,然後是對照自身的環境去思考。問自己幾個問題:他為什麼這麼說?他做了什麼?他做出來什麼結果?如果換個方法呢?我們碰到的是什麼問題?我們如何運用這種方法?如果不是采用同樣的辦法,那麼怎麼調整方法呢?我們可能碰到的阻礙是什麼?我們預期的結果有幾份把握?其中的關鍵要點是什麼?等等等等,這就是思考、對照、探索新場景的運用。這就是“演練”,這就是“做”,就是為了真正有一天給你機會的時候你能夠真正去落地。
其次,我們特别需要“成功”,需要“成過”。
我一直強調,管理人員的首要責任是幫助下屬成功,管理人員的真正成功就是下屬的成功。為什麼這麼說?一個人跟着你,身家性命、今後的發展,都交到你手上了,你的責任有多大?如果你能幫助他成事,他的一生的命運軌迹将會完全不一樣。
怎麼幫助下屬成功?态度上的糾偏,思路上的引導,方法上的指導,條件上的創造。從手把手,到攙着手,到扶上馬,再送一程。這才是管理之道!而不是一些管理人員天天叫嚣着的:管控、命令、指揮、批評、處罰……
對于我們自己來說,也是如此,要告訴自己:别貪求大的成功,先做一些小事情,可以成功的事情。逐漸去積累成功,積累這種積極的心理狀态,何愁沒有大的成就呢?
當然,最後一點,也是提醒我們在甄選用人的時候要注意考察。
多就一些具體的事情去考察,不要聽他誇誇其談。多問他做過什麼、做成什麼、經驗總結是什麼。不要聽他講大話。凡是“我們以前怎麼樣”、“理論上怎麼樣”、“東家西家怎麼樣”的那些人,多半是道聽途說,沒有實際經驗。
聽過不如見過,見過不如做過,做過不如成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