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明制漢服定制

明制漢服定制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00:37:49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武紅鵬 見習記者 王勝楠 通訊員 于甯 李帥 德州報道

漢服,是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裡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近年來,穿着繁複古風的漢服,衣袂飄飄,出去逛街、旅遊已成為衆多年輕女性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情。

在德州市武城縣,一對夫婦靠着一雙巧手,把漢服定制業務做到了海内外。走進武城縣老宮裁縫鋪,繁雜的機杼聲闡述着漢服定制生意的火爆,店主趙秀麗正伏在一位工人身旁,認真地将兩塊布料的花紋拼接整齊。

“現在工人正在做的是一件明制漢服,其工藝的關鍵就在于‘對花’,就是将兩塊布料的花紋對齊,制成後的漢服花紋渾然一體,會顯得更為高檔。”趙秀麗告訴記者,漢服的制作工藝尤為講究,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韨等十部分都有其獨特的說法,但凡弄錯一處,便稱不上是一件成功的漢服。

明制漢服定制(山東手造一針一線皆匠心)1

以漢服典型的“交領”為例,交領的兩直線相交于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天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

由于漢服都有固定的形制,形制的不同,所代表的文化也不同,每種形制的漢服服飾結構、紋飾配件都有不同含義,就連應用場合都有嚴格規定。為了做出漢服能夠盡善盡美,趙秀麗在古書中學習款式制作,研究漢服的專業知識。

“最開始做漢服,我們大量地研究了漢服的傳統文化、形制,每一個細節代表了什麼、有什麼寓意,我們都做足了充分的準備。”趙秀麗告訴記者,從為客戶幫忙制作漢服開始,夫妻倆人開始對漢服深厚的曆史及文化底蘊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而與漢服結緣還得從一次偶然的際遇說起。

2016年,一直做服裝加工生意的趙秀麗夫婦接到了一筆漢服修改的訂單,彼時還不認識漢服的夫妻倆隻看着這件衣服甚是好看,一心要把這件衣服改好,沒想到客戶看到修改後的衣服頗為滿意,“安利”了一波“圈内”好友來定制漢服,這讓夫妻倆對漢服定制這條路充滿了信心,也由此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漢服。

明制漢服定制(山東手造一針一線皆匠心)2

對于漢服制作者而言,每一件漢服的制作過程,都是對中華文化美學内涵的一次深入探索,需要花費一番水滴石穿的功夫。“在漢服圈,流行的款式有很多,我們也在不斷地研究,力争做出的産品盡善盡美,達到消費者的要求。”趙秀麗告訴記者,在愛好者眼中,漢服不是一件商品,而是傳統文化複興的一面旗幟,寄托着對中華文化火熱而熾烈的情懷。

在老宮裁縫鋪的展示架上,幾件紋飾華麗的漢服吸引了記者的眼光,據趙秀麗介紹,這些都是她的“得意作品”,都是根據出土文物一比一複原而成。

“百子衣是明朝孝靖皇後的出土文物,當時出土了一共四件。這是其中一件的複原款,上面一共有108個童子在這兒嬉戲玩耍。” 趙秀麗介紹道,這件漢服有着極好的寓意,很多新人在結婚的時候都會選擇這件衣服,自成功複原以來已經訂出去十餘件。

随着中華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曾經小衆的“漢服圈”如今也越來越普遍,人們不僅欣賞漢服的形制,也開始讨論紋樣出處,愛好者。在學校中,漢服也出現在成人禮、開筆禮重要的人生節點,年輕人對傳統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去越來越習以為常,對傳統文化有更多的認同感。

如今,趙秀麗夫婦借助互聯網,打開了漢服訂制化的銷路,生意也越發紅火。憑借着過硬手藝,裁縫鋪的訂單逐漸增多。“我們都是靠口碑,通過老客戶介紹新客戶,大學生客戶也不少,目前訂單基本已經預訂到兩個月之後了。”随着裁縫鋪生意越做越好,漢服文化對夫妻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兩人也把弘揚漢服文化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