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小萌與女兒對話

李小萌與女兒對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11:18:27

“媽媽夜電,為你充電。”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背景前,李小萌端坐着,含笑望着鏡頭。

這是她試水的第一個自媒體短視頻作品《媽媽夜電》的錄制現場。李小萌想,深夜了,孩子們沉沉睡去,媽媽們在睡前大約會有一個小時屬于自己的時間,刷刷手機,敷敷面膜。

“這也是夜店的時間。媽媽們就不能去club嗎?”李小萌和團隊的小夥伴把“夜店”換成“夜電”,用1分鐘的短視頻,為媽媽們分享一個教育觀念。

告别電視熒幕3年,前央視主持人李小萌于2018年重回公衆視野,她有着多重角色:成為三五鋤教育集團聯合創始人,也是微博、抖音上分享教育經驗的自媒體博主,訪談節目《你好媽媽》《你好爸爸》制片人兼主持人,同時也是一位母親。

做母親八年,李小萌體會過成長,也遭遇過挫折,很多時候她希望與孩子一起成長。

“我是一個體驗主義媽媽。幾十年後我們都是要離開的,我在彌留之際是什麼讓我覺得這一生是可以的?也許我會說,原來人七情六欲的體驗是如此的。愛是什麼?恨是什麼?養育一個孩子是什麼?而孩子的一生也要去體驗,要去經曆,而不是我們鋪一條直直的路,跟他說A是你的起點,B就是你終點。”

“你好媽媽”“你好爸爸”

李小萌又連軸轉了一天。

5月7日清晨六點半,她像往常一樣先起床跑步。這段時間她與團隊正在為《你好媽媽》第二季的節目做準備,上午他們一起去見一位帶隊參與抗疫工作的院士,拍攝節目素材,直到下午一點多才結束工作。

兩點時,記者和李小萌約定電話采訪。原定的采訪時間拉長,李小萌匆匆挂掉電話,先帶女兒去醫院看牙醫。但中途,《你好媽媽》的播出平台突然要進行相關的新聞報道,李小萌配合與各方溝通。女兒本本不得不自己留在醫院看牙。

深夜十一點半,李小萌終于有時間喘口氣,她發微信給記者。“睡了嗎?”“還沒有。”“要不要工作?”

而在前一天下午,李小萌在給《你好媽媽》第二季定妝,在造型工作室的三個小時裡,她手機就沒停過,一直在幫不同的團隊解決突發情況,協調采訪,像鈎子一樣把不同的資源鈎連到一起。“一直都是這樣的狀态。如果是兩三年前,每一個突發狀況都會讓我覺得,天呐怎麼辦!但現在我已經覺得很正常了,不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你就取不了真經。”

今年是李小萌重回公衆視野的第三年。在職業上,她有着多重身份。她擁有一家影視傳媒公司,制作了兩檔影響力頗廣的訪談節目《你好爸爸》《你好媽媽》;她是主持人、制片人,也是在微博上分享教育心得的博主。

2018年,李小萌的訪談節目《你好爸爸》上線。她在節目策劃初期思考,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父親的形象往往是威嚴的有距離感的。在這個時代,父親的形象對孩子的成長到底意味着什麼?在傳統方式下長大的男性,當他在做父親的時候,他有沒有反思?抱着有點“控訴”的态度,李小萌采訪了蔡國慶、夏雨、潘長江等12位父親,但是等她做完節目,卻發現自己反而對爸爸這個角色的理解放寬了。

李小萌與女兒對話(一個體驗主義媽媽)1

李小萌與本本在德國旅行。受訪者供圖

“父親的角色和母親的角色其實是有分工的,父親這個角色更需要在一個關鍵時刻出現,能在關鍵時刻給孩子支持、幫助、引導。而母親的角色是陪伴的、細膩的。”

2019年,與媽媽們的訪談節目《你好媽媽》也上線播出。節目播出後,有一次李小萌在機場準備出差,在廊橋上,一位女士偶遇她,對她說:“你做的《你好媽媽》,我一口氣看完了。因為這個節目我做了一個決定。”這位女士早年離異,女兒與前夫一起生活。進入青春期後,女兒有了抑郁傾向。“看了你的節目,我更加堅定了自己曾經有過的想法,我現在把工作調整到不那麼累,把女兒接到了我身邊,我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跟她度過這個困難期。”

李小萌很感動,覺得自己做的事是有價值的。“我們還是能夠在有限的空間裡努力傳遞一些對别人有用的内容出去,這些曆程對我來講是挺好的收獲。”

工作、生活兩步走

對李小萌而言,重拾主持人的工作,回歸公衆視野像是一種機緣巧合。

2012年,女兒本本出生時李小萌已經38歲。那時候她已經主持過《東方時空》、《新聞1 1》等知名節目,參與過汶川地震災情報道、重大時政新聞的報道、長時間大型事件的直播、專題,獲得過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等榮譽。“38歲的年紀,我在世界上已經證明了我自己,我也沒有那種職業上的危機感了。”李小萌覺得,自己可以松弛地放棄工作中的一部分時間,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人生前半段是工作,人生後半段是家庭。2015年,她從央視離職。自此之後的三年裡,她在家中陪伴女兒本本,鮮少工作。這期間,李小萌有時也會思考得失。“30歲時我去珠峰直播了40多天。面對5000多米的海拔高度,我什麼都沒想就去了。但如果我30歲時有了本本,我可能就不會在事業上那麼拼了。”

促使李小萌重回公衆視野的,是女兒的童言無忌。有一次,一位朋友到她家做客,要離開時,本本舍不得,說:“姐姐,我不讓你走。”客人安慰她:“姐姐明天要上班,不上班怎麼掙錢呢?”本本天真地和客人說:“我們家人都不上班!我有錢,我給你錢!”

李小萌的母親把這件事當做笑話講給她聽。但她心裡不是滋味。“我這二十幾年一直都在努力工作,一直都是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我怎麼能讓我的女兒對生活産生這樣的誤解?”

李小萌認真地告訴本本,現在家裡的錢都是大人們努力打拼積攢來的,這些錢可以把她養大,可以給她交學費,但這些錢不是她的錢。“工作,有非常多的意義,不僅僅是可以掙錢來花,滿足生活需要。工作還有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讓你覺得你對别人有用,這種感受是拿錢換不來的。”

李小萌決定恢複工作。

“做點什麼”成為她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經過複盤,她發現自己一直在保持閱讀的習慣,讀了很多與教育、心理學、家庭關系有關的書。此外,她也一直沒有中斷與過去的同事以及傳媒圈的聯絡。“我發現我還想做媒體,還要把我主持人的原有的經驗和資源用起來。”

恢複工作後,李小萌采訪了不少身為公衆人物的父母。通過與他們的交流,她漸漸覺得,孩子因為父母的職業而感到一些光榮不是壞事。“我應該讓她知道媽媽有過什麼樣的經曆,但是要給她正确的引導,而不是盲目驕傲。”

六歲的本本對工作沒什麼概念。李小萌開始帶着她去各種工作的場所:選題會、造型工作室、采訪現場……

李小萌與女兒對話(一個體驗主義媽媽)2

李小萌與本本參加本本同學的生日聚會。受訪者供圖

《你好媽媽》第一季進行項目提案時,本本堅持要跟媽媽待在一間會議室裡。李小萌對本本說:“你不是想知道媽媽工作時是什麼樣子嗎?你配合好了,咱們一起把這個項目拿下!”東南衛視的工作人員拿來一盒彩筆和幾張紙,本本邊畫畫戴着耳機聽故事,安安靜靜地坐在媽媽身後一兩個小時。“項目一切順利。會議結束後,大家說,要給本本小朋友鼓個掌,她兩個小時支持媽媽的工作,一點都沒有造成幹擾!”

漸漸地,本本開始告訴别人:“我媽媽是個愛工作的人!我的媽媽很勤勞!”李小萌早出晚歸,經常出差,不斷在電話中與人溝通工作的形象讓孩子對媽媽有了新的認知。“雖然少了些陪伴,但是你做的事情孩子看到,她就會很有力量。”

在李小萌的眼裡,本本越來越獨立,主動安排事情,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她覺得本本可能受到媽媽工作正面的影響。幾天前,本本悄悄地對姥姥說:“母親節要到了,我要給媽媽選一件禮物,你千萬不要告訴媽媽呀!你也有禮物哦!”姥姥好奇,問本本為什麼自己也有。本本說:“因為你也是媽媽呀!阿姨(照顧本本的保姆)也是媽媽,阿姨也有!”

“如果已經選擇了自己人生的方向,那就讓一切安排适合、輔助這個方向,我們要敢于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和孩子平等交流,體諒他們當下的心情”

作為職業女性,工作忙起來,照顧、陪伴孩子的責任難免要分攤一部分給家中老人或保姆阿姨,因此育兒觀念的代際沖突也不可避免。李小萌的父母有時會給本本一些小零食,李小萌覺得那些零食沒有營養且多添加劑。一開始,她每次都會和父母說不要再給孩子塞零食了。後來她轉變了想法。“小孩吃一點又怎樣?當老人給她吃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之間有情感流動。”後來她就故意睜一眼閉一眼。

但每當與女兒獨處時,李小萌就會抓住所有機會告訴女兒,“媽媽認為什麼是對的”“媽媽認為怎麼樣”。“時間長了她就會說,媽媽說了這個是不好的,有添加劑,我不吃了。媽媽讓我一天吃一個冰激淩,你給我三個肯定不行。孩子會有這樣的選擇、取舍。”

李小萌也會抓住一切機會與女兒相處。在社交賬号中,她常常記錄與女兒一起讀書、畫畫、練琴的場景。

李小萌與女兒對話(一個體驗主義媽媽)3

本本三四歲時與李小萌在家中玩顔料。受訪者供圖

有時,在短視頻裡,李小萌正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咚咚咚!”一個“小人兒”闖進鏡頭,一頭紮進媽媽懷裡,李小萌眼神變得更加溫柔,在“小人兒”臉上親了一口。

也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這樣的時刻會讓李小萌覺得有點挫敗。

李小萌還記得本本四五歲時,一天早上她切了兩塊蛋糕放在盤子裡。等她忙完手邊上的事回來,發現每塊蛋糕都隻剩一小口,“整個盤子亂糟糟的”。早上時間緊張,李小萌有點着急上火:“你怎麼可以不考慮别人的感受呢?另一塊弄亂了誰會吃?”

晚上李小萌哄本本睡覺,給她講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我小時候,一根香蕉都很寶貴。有一天我爸爸出差了,留下兩根香蕉。我媽下班回來說,把香蕉拿出來吧,咱倆吃。我說我都吃完了。當時我媽停頓了一下,什麼都沒說,就過去了。 可是我自己突然意識到,我怎麼沒想到給媽媽留一根,特别内疚。從那以後我才知道,任何事情都要想着還有别人。”

“媽媽,姥姥可比你溫柔多了。”本本趴在李小萌懷裡嘟囔了一句。

李小萌說:“媽媽确實沒有姥姥有耐心,媽媽承認錯誤。你當時肯定隻是顧着蛋糕好吃,沒有想到要給媽媽留一塊,是不是?媽媽确實應該向姥姥學習,如果你想到了肯定不會不給媽媽留的。 ”

李小萌覺得,父母需要讓自己客觀地、不戴有色眼鏡地去和孩子平等交流,體諒他們當下的心情。可是有些時候會把自己的情緒附加上去,給孩子超過他年齡的要求。“犯了錯沒關系,我們馬上跟孩子誠心的道歉、解釋,這個事情就不會影響這麼壞。”

母親身份賦予了什麼?

除了與孩子一起成長,母親這一身份也給李小萌帶來很多改變。

從女兒出生的那一刻開始,那種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承擔生活中的責任的感覺像是在一夜之間漲了起來。

“之前我連自己掙多少錢都不知道,全部都交給我媽管。我所有重要的材料都不知道在哪,我交給我媽看着。工作上也是别人幫我聯系,我屬于放棄對自己人生控制權的一個狀态。”

做母親前的李小萌,不太愛與人打交道,有點害怕被拒絕。現在的她打電話與各路人談合作,對甲方和自己公司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組織全家接種流感疫苗,“像一個部隊領導一樣安排家裡人要做什麼”。

她覺得,現在自己心态上的強大是母親這個身份賦予的。“這個小生命是因為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你不對她負責,誰對她負責? ”

“媽媽特别黏我!有時候超級撒嬌,有時候超級強大!”除了這些,本本悄悄告訴記者,她不喜歡媽媽剪短發,她也不喜歡媽媽開玩笑給警察叔叔打電話說“要把她帶走”。

對于本本的“控訴”,李小萌挺開心。本本不需要在接受采訪的場合去粉飾什麼,也不擔心因為說了媽媽“壞話”而被責備,“這說明我們的關系是正常的、良好的,她不會去說一些大而正确的話。”

她希望女兒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

“孩子就像一粒種子,他們有種子該有的生命力。一粒種子種下去,長出來的可能是一棵參天大樹,也可能是一棵小草。他們都有命中注定的、基因中攜帶的東西。我不會糾結自己是做一個溫和型的父母,還是權威型的父母。我希望孩子看到我是一個公正、公平、有正義感的人。”

新京報記者 樊朔 編輯 巫慧 校對 何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