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曆史上,春秋戰國可謂是人才輩出的時期。其中,魯班作為木匠行業的公認鼻祖,也在春秋戰國曆史上下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魯班,姬姓,公輸氏,名般。因為他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加上“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所以人們将其稱為魯班。因為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随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産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一
在春秋戰國時期,曾誕生兩個和魯班相關的著名成語。其中一個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班門弄斧”,用來形容自不量力之舉,也可以做自謙用。另外,“有眼不識泰山”也和魯班存在密切的關系。在魯班成名後,自然少不了像孔子一樣收些徒弟。雖然魯班發明了不少先進的工具,但是,魯班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為了維護自己徒弟的質量,魯班會定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一個名叫泰山的徒弟,就因為手藝長期沒有長進,所以被魯班掃地出門。
二
但是,數年之後,魯班在街上發現很多惟妙惟肖的家具,就問這些精良的家具是誰做的。後來得知是自己曾經的徒弟泰山,魯班感慨不已,說道:“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後來,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來到楚國,并因此而改變了楚國和越國的戰争走向。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擊敗吳王夫差,占領了吳越之地,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與此同時,楚國和晉國經過百年以上的争霸戰争,呈現出衰頹趨勢。對于楚國來說,不僅被吳國攻破了國都,在和越國軍隊的交戰上屢屢失利。
三
但是,根據《墨子·魯問》的記載,魯班在來到楚國後,“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鈎強之備,退者鈎之,進者強之,量其鈎強之長,而制為之兵,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埶,亟敗越人。”意思就是魯班幫助楚國發明了名為“鈎強”的水戰工具,可以鈎住或阻礙敵方戰船。自此之後,楚國在和越國的交戰上屢戰屢勝。當然,楚國最終能吞并越國,主要還是越國在勾踐去世後陷入到内亂中,在實力上逐漸落後于楚國。
四
最後,除了影響楚國和越國水戰的“鈎強”,據說魯班還發明了鋸子、曲尺、墨鬥、雲梯等等。并且,據說魯班曾助楚國攻宋,墨子前來阻攔出兵,在楚王宮中以衣帶為城,以竹片為器,與魯班相鬥,魯班的攻城器械都用盡了,墨子的守城辦法還有餘。由此,不僅魯班心服口服,楚國也暫時放棄攻打宋國的計劃。值得注意的是,數千年以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促使魯班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
文/情懷曆史
(漫談東周列國志:二百五十三)
情懷曆史 ID:qinghuailish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