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愛吃涮羊肉,蘸點調料,那滋味美極了。但是,你知道嗎,在宋代以前人們是吃不上火鍋的,因為火鍋是忽必烈發明的。那個時候,火鍋還是宮廷菜,老百姓是吃不到的,直到清朝才逐漸普及開來。
火鍋緣于戰争,本來是一種快餐
涮羊肉傳說起源于元代。
七百多年前, 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經過多次戰鬥,人困馬乏,饑腸辘辘。忽必烈猛地想起家鄉的萊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火夫宰羊割肉時,探馬突然氣喘籲籲地飛奔進帳禀告敵軍大隊人馬追趕而來,離此僅有十裡路。
饑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清炖羊肉當然是等不及了,可生羊肉不能端上來讓主帥吃,怎麼辦呢?這時隻見主帥大步向火竈走來,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飛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裡攪拌了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人碗中,撤上細鹽、蔥花和姜末,雙手捧給剛來到竈旁的大帥。
慶功宴上再吃涮羊肉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别點了戰前吃的那道羊肉片。這回廚師精選了優質綿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腦”嫩肉,切成均勻的薄片,再配上麻醬、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種佐料,涮後鮮嫩可口,将帥們吃後贊不絕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顔開。廚師忙上前說道:“此萊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一邊涮着羊肉片,一邊笑着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衆位将軍以為如何?”從此,涮羊肉成了宮廷佳肴。但直到光緒年間,涮羊肉才逐漸走向民間。
為啥後來又叫火鍋了?
當涮羊肉流傳到民間後,人們還隻是涮羊肉。 後來, 人們發現什麼都是可涮的 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國人皆可拿來涮。烏江魚、酸湯魚、香辣蟹、雞煲、打邊爐、潮州牛肉丸火鍋、狗肉火鍋、海鮮火鍋、盆盆蝦、肥牛火鍋、野味火鍋,等等。
這個時候,涮的品種太多了,涮羊肉這個名稱已經不合适了,所以人們給這道菜起了一個新的名字——火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