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裝劇中的各種人物

古裝劇中的各種人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2:23:23

現在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當紅流量小生充牌面,靠流量來吸引粉絲從而撐起經濟效益,這和以前老演員們靠演技吃飯完全是兩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批量複制的電視劇,其質量自然也乏善可陳。稍微上點年紀的朋友肯定看過老版的《三國演義》和《宰相劉羅鍋》,在對比當今流行的小鮮肉電視劇,進而感慨老演員的敬業精神的同時,許多人曾經肯定有過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諸葛丞相”的“丞相”和劉羅鍋的“宰相”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古裝劇中的各種人物(看古裝劇時常見的知識盲區)1

丞相和宰相這兩個稱呼對比起來,較先誕生的是宰相。宰相這個詞從字面上可以直接拆分成“宰”和“相”兩部分來理解。宰在中國古代最早原本是指在貴族家庭中負責祭祀是宰殺牲口的人的代稱,而祭祀在中國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一句古話叫“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足見祭祀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能夠負責處理祭祀使使用的牲口的宰就顯得權威十足。

相在的本義所代表的其實是“查看與判斷”,因此放到中國古代的政治大環境中,相充當的是“斧正的副手”的角色。當它與宰結合變成宰相的時候,代表的意思就是擁有着極高權力的,專屬于皇帝的副手。

春秋時期,中國的政治環境其實非常獨特。名義上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本身的權勢衰落,天下諸侯割據,雖然從禮法上擁立周天子,但在實際的政治活動中卻一個個都是獨立自主的小王國。而這些小王國的君主們秉持的觀念和當時的士大夫階層秉持的根本觀念并不完全相同,君主們從自己的家族和本國國民的利益出發,而士大夫們則在堅持周禮的同時積極地為自己謀求出位,這就使得雙方的關系在大多數情況下僅僅隻能看做合作關系,而非森嚴的君臣關系。也正是這種特殊的關系,使得我們今天在史書上可以看到很多臣下“指點”君上,君上卻隻能“哎呦你說得太對了,老鐵666”的典故。

古裝劇中的各種人物(看古裝劇時常見的知識盲區)2

真正使這層君主與士大夫的合作關系發生根本變化的事件是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從管仲在齊國的作為和齊桓公對管仲的态度來說,管仲真正實現了“宰”的本義,使得士大夫的力量在國家政治中達到了巅峰,這也是管仲時至今日被稱之為“千古第一相”的重要原因。

這裡要澄清一個問題:宰相是官職嗎?答案當然基本上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中國古代政治環境中,宰相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政治概念,而非政治官職。

就拿第一個宰相管仲來說,管仲在齊國搞風搞雨的時候,他的正式官職是“國相”。他是宰相嗎?是。但在官場中人們可不會這麼稱呼他。不過如果換一個語境,比如一個趙國人來齊國經商,問當地人:“現在齊國誰是宰相啊?”,齊國人便可以回答:“是管仲夷吾。”

繼續延展一下,曹操和諸葛亮一個是漢丞相,一個是蜀丞相,實際上他兩也可以被稱之為宰相,因為他處于那個幾乎可以乾坤獨斷的位置上,因此便可以是宰相。而到了明朝,可以視之為宰相的則變成了太祖皇帝朱元璋為了規避丞相而設置的内閣大學士。到了清朝,可以視之為宰相的則又變成了軍機處的領班軍機大臣。

古裝劇中的各種人物(看古裝劇時常見的知識盲區)3

因此,宰相是一個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政治曆史的泛稱,代表的就是那些在政治意義上被承認,恰好又符合相應的體制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顯赫之人。而丞相呢,則僅僅是中國古代漫長曆史中某一段曆史時期的具體官職名稱,從範圍上要小于宰相。

最後,特别插一句,為什麼在前文中關于“宰相是官職嗎?”這個問題的回答上,我使用了“基本上是否定的”這樣的字眼。那是因為雖然在幾乎所有的中國古代曆史時期宰相都隻是一個泛稱,但在遼國時期,宰相還真就是一個具體官職,也算是一個小小的例外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