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武漢90後小夥在漢正街打拼

武漢90後小夥在漢正街打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23:50:15

武漢90後小夥在漢正街打拼?擴大店鋪後,張春銮售賣的商品種類更加齊全 記者喬馳 攝,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武漢90後小夥在漢正街打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武漢90後小夥在漢正街打拼(夫妻倆賣文具在武漢紮根落戶)1

武漢90後小夥在漢正街打拼

擴大店鋪後,張春銮售賣的商品種類更加齊全。 記者喬馳 攝

1月18日上午,在江漢區滿春街,民族路上人來車往、熙熙攘攘。周邊分布有服裝、布匹、鞋業等大大小小的各類市場和商鋪,是許多“漢漂”紮根武漢的“根據地”。

在民族路與大興路交會口,50歲的老闆娘張春銮正在自家的“佳宇文具服裝輔料批發”店内招呼着顧客,雖然從老家請來侄兒侄女幫忙,但張春銮還是不能閑着。接待、拿貨、結賬,張春銮在貨架和櫃台間來回穿梭,連找時間跟記者坐下聊聊都難。

“18年前開店時,門前的路上就有這麼熱鬧。”提起來在武漢做生意的這些年,原本有些害羞的張春銮變得大方起來。

張春銮的老家在湖北黃梅縣,來武漢前,她與丈夫一直在江西九江務工,兩人在菜場裡賣肉賣菜,每日起早貪黑,生意卻平平淡淡。一次,丈夫來武漢看望在武昌做生意的朋友,發現同樣是賣菜,朋友的生意卻十分紅火,“當時覺得在武漢的發展機會更多,我們便下定決心到武漢闖闖”。

“一直記得這份恩情”

陌生鄰居拉一把讓她感動至今

1997年,張春銮與丈夫帶着兒子,懷揣一腔熱血和8000元積蓄來到武漢,倆人的第一份事業仍是老本行,丈夫在菜場賣肉,張春銮則挑着菜籃,走街串巷賣菜。“那時候的房租五百一個月,而我們半年才賺了兩三千,眼看帶來的錢馬上見底,心裡着急又迷茫。”

臨近春節,一家人上街買新衣,在朋友推薦下,他們第一次來到長江對面的漢正街。“街上人山人海,肩抵着肩,走都走不動。”看到這番熱鬧的景象,夫妻倆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是做生意的好地方。

1998年3月,夫妻倆帶着兒子過江打拼,從挑擔子賣菜做起,“淩晨3點出門進貨,天亮前趕回來出攤”。為了多掙錢,夫妻倆白天辛苦賣菜,晚上找了份“兼職”——擺地攤。“先是賣鞋,但一種款式要進許多尺碼,進貨成本太高,2002年又換成了賣文具。”

重新進貨需要本錢,可夫妻倆積蓄不夠,一籌莫展時,張春銮試着向樓下鄰居借錢。“他沒有多想,一口就答應借2000元,幫了我們大忙。”

張春銮口中的這位鄰居姓陳,做的是大米生意。“說是鄰居,當時兩家來往少,相互都不熟悉,可他卻熱心幫我們一把,我心裡一直記得這份恩情。”

湊足啟動資金,夫妻倆首次嘗試“進軍”文具用品行業,憑借着勤勞和智慧,他們收獲了第一桶金。“進貨時專挑印有卡通圖案、顔色造型活潑的文具,都是小孩子喜歡的。”與競争對手不同,張春銮有着清晰的消費群體,生意也逐漸有起色,“最多時一天的毛利潤就有兩三千元。”

結束15年租房生活

他們第一次把家人照片挂上牆

地攤生意日漸紅火,張春銮卻并不滿足于此,“四處擺攤不是長久之計,想要在武漢紮根,必須要固定下來做生意。”

2002年,夫妻倆在民族路路口租下一間門面專賣辦公文具用品,“隻有30平方米,地方不大,但心裡踏實多了”。張春銮滿懷信心開起小店,沒想到頭一年就被現實潑了盆冷水。“生意沒有起色,賺來的錢又投到貨裡,爸爸來武漢探望時問賺了多少錢,我們都不敢吭聲。”

“再堅持5年,一定會有成果!”丈夫的一句話再次點燃張春銮的鬥志。小店顧客以周邊市場商戶為主,夫妻倆把精力集中在挑選貨品和服務顧客上,專程前往浙江義烏采購貨品,客戶一個電話就送貨上門,久而久之,積累了不少回頭客。

2006年左右,他們又租下隔壁門面,店鋪的面積擴大近一倍,商品種類也增加了五金百貨、日化用品等。“最忙時店裡請了三四人來幫忙,一天的收入能到近7000元。”

生意越做越大,日子越過越好。2013年左右,張春銮買下一套兩室的電梯房,結束了在武漢近15年的租房生活,并把戶口落在武漢。“租房時搬過四五次家,心裡始終沒有歸屬感。”

張春銮說,住進新家後,他們第一次把家人的照片挂在了牆上,“過去租房也不敢随便添置家具,怕搬家時麻煩,如今再也不擔心了” 。

記者喬馳

通訊員李勇 李櫻絲 邬楊琴

來源: 武漢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