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旅行的時候會買地圖嗎?我會。
在沒有手機導航的時候,每到一座新的城市,總要先去報刊亭買一張大大的旅遊地圖,細看一遍,心裡才踏實。
後來,智能手機解決一切,地圖幻化成個人志趣的表達,是作者寫給城市的密語和情書。
文旅君淘來三張不同時期、各有特色的武漢旅遊地圖:
最老的一張來自1981年,像琥珀一樣封存了40年前的城市風景;百草園書店的《武漢書店&文旅地圖》記錄了武漢寶貴的“文化驿站”;張大水的《2016年武漢手繪地圖》是他獻給10年武漢生活的禮物。
他們的故事都很迷人。
《1981年版武漢導遊圖》
出品丨地圖出版社
時間丨1981年10月第一版
打卡 | 東湖/武漢長江大橋/中山大道/武鋼/
武漢地毯廠……
1981年,旅行絕對是一件奢侈而小衆的珍貴體驗。
在陌生的城市,出行全憑一張地圖,詳盡的地标指南,透露着一股“臨行密密縫”的關切。
那時抵達武漢,看到的是什麼模樣?
1981年,龜山沒有電視塔,蛇山還不見黃鶴樓的影子。大橋獨自美麗,還不知後來的40年裡,又多了十位好友。
1987年的龜山電視塔(圖/華人文化藝術)
龜山電視塔1981年12月底動工,1986年6月開放;黃鶴樓1981年10月動工重建,1985年11月開放。
1983年的長江大橋(圖/華人文化藝術)
武漢長江大橋于1957年10月15日通車運營。截至2021年,武漢長江段共有11座跨江大橋。
那時吃食花樣不多,在中山大道近十家老字号餐館美餐一頓,是值得寫進日記本的大事件。
江漢路上全是老字号餐館酒樓(圖/華人文化藝術)
“小桃園”開在蘭陵路口,特聘名廚烹饪原汁鮮湯,配上店裡的豬油酥餅和馓子,是喝完還要舔碗的美味程度。
當年的“老通城”可不是一家小小的快餐店,氣派的三層餐廳,立在中山大道的中心地段。門前永遠排隊,雅間總是滿座。
酒足飯飽,挎一台海鷗牌相機配135膠卷,沿街的老建築怎麼也拍不完。去相館洗照片,一定會叮囑師傅手寫一行:“1981年于武漢中山大道留念”。
1986年的中山大道(圖/華人文化藝術)
别小看當時的餐館,除了本地老味道,外地的名菜在武漢也能吃到。
“冠生園”是一家廣東風味餐館,武漢人在這裡第一次嘗到咕咾肉、蜜汁叉燒。更厲害的是,這家飯店早早就參透了融合菜的奧義,創造了菜炒生魚片、油浸武昌魚,佩服佩服。
80年代下館子(圖/華人文化藝術)
“中南春餐館”經營江蘇風味,聘請揚州的高級廚師,烹饪的蝦仁幹絲、菊花桂魚,風味地道,讓武漢人暫時放下重口味的執念,擁抱甜絲絲的淮揚菜。
那時官方推薦的三日遊線路,絕對讓你想不到。
以前的東湖沙灘浴場(圖/華人文化藝術)
看大橋、逛省博、遊東湖——不出所料,這些“武漢老字号景點”一直紅到現在,40年來常玩常新。
但再往下看,武漢市二中、武漢地毯廠、武漢醫學院也要去一睹風采,這些“小衆打卡地”,現在的年輕人看了怕是滿頭win号。
“民間工藝廠”,是武漢市中國書畫院的前身(圖/華人文化藝術)
一個小猜測:在出行全靠介紹信、每周隻休一天假的年代(雙休是1995年才有的),差旅大多是公派,參觀學校工廠是不能錯過的學習機會。
40年過去,有人在論壇回憶起當年的武漢之旅,細節不差毫分:
“不知多少個酷熱難以入睡的夜晚,我們一群年輕男女‘腿’着去武漢長江大橋上吹江風。
每次返回的路上,就在街邊買幾個沒冰鎮的、在大太陽下曬了一整天的燙西瓜,徒手錘開分而食之。
一位來自廣州的女孩掌握一門挑西瓜的絕招兒,凡是她挑的西瓜,準保是沙瓤。”
合上地圖,像結束一場穿越的舊夢。太陽斜斜照進來,灰塵在房間起舞,閃閃發光。
《武漢書店&文旅地圖》
出品丨原百草園書店掌櫃老王時間丨2021年8月打卡丨又合書舍/泉之舊書社/德芭與 彩虹書店/小宋CD……
對于武漢書店愛好者,“百草園和老王”是兩個繞不開的名字。
前者是一家經營十一年的獨立書店,今年五月宣布閉店;後者是這家書店的店主。
從華師文化街輾轉到陽光碼頭,百草園在武漢一開就是11年,老讀者不計其數。
雖然百草園沒有繼續開了,但老王很希望為武漢的書店同仁們做些什麼。
今年八月末,老王精選了武漢最有代表性的書店、唱片店、熱門旅遊地标,制成了一幅手繪地圖。
2018年的又合書舍(圖/李媛媛)
“又合書舍”是武大南三門附近的一家舊書店,主營老版本古舊書籍。
百草園閉店後,「又合書舍」将老王店門前的那棵香椿苗帶回,移栽在自個兒書店的小花園裡。來年春天,香椿開出嫩芽,百草園的生命将在另一家書店得到溫暖的延續。
小宋CD(光谷店)(圖/回流魚、茉莉)
“小宋CD”是地圖上唯一一家被收錄的唱片店,是武漢音樂發燒友最愛的淘碟樂園。
幾千張CD黑膠,隻要客人一句話,店主小宋(現在是老宋了)就能推薦一張最稱心的,真人版“猜你喜歡”。
在百草園閉店的時候,@蜘蛛猴面包、嶽源兩位導演用攝像機記錄了百草園在最後14天發生的故事,濃縮成了42分鐘的《百草園》紀錄片。
他們曾是華師文化街的好街坊,一起在市集擺攤,還曾一起策劃過盲選活動。
如今「小宋CD」落地光谷步行街,越來越多的年輕樂迷開始關注這個寶藏店鋪。
跳星星書店(圖/熊魚)
“跳星星書店”是今年新開的一家小書店,藏在沈陽路,背後是老居民區和菜場。
店裡每月有不同的陳列主題,書架上的書随之更替。每次去都有淘書的新驚喜,一月N刷是常有的。
如果你對老王的地圖感興趣
這些書店可買到:
價格:20元
①又合書舍
地址丨武漢市洪山區八一路武大南三區
②視覺書屋
地址丨武漢市武昌區螃蟹岬中山路老湖美大門旁
③心動商店
地址丨武漢市江漢區北湖路環保社區51棟三單元一樓
④小宋唱片
地址丨武漢市光谷意大利風情街教堂旁
《2016年版武漢手繪地圖》
出品丨張大水
時間丨2016年打卡 | 昙華林/武昌古城/白雲洞……
重慶人張大水,在武漢一待就是14年,成了一個比“武漢人更懂武漢”的有趣青年。
2010年9月,張大水在昙華林開了咖啡館“大水的店”,和一群年輕人一起,給昙華林塗上文藝街區的底色。
他愛武漢,便不停地畫武漢。在完成這幅2016年版的巨型武漢手繪地圖之前,他出過《吾城武漢》的手繪書,給武大畫過繪本,為武漢三鎮拍下過上萬張照片。
他愛走街串巷,尤其愛分享大武漢的小去處。
在他的散步指南裡,武漢的每一條街巷都是鮮活而有生命力的,像是城市的血管,也像牽牛花蜿蜒的藤蔓。
他分享武昌古城的最佳眺望處:
“最好的角度在昙華林花園山的山頂上……雖然武昌古城的山勢大部分被樓房擋住了,在花園山頂,扒開這些樓房,可以看到螃蟹岬、鳳凰山、胭脂山、黃鹄山、高觀山,而昙華林深陷三山裡面的小盆地,安然地躺在古城裡。”
他也探訪過大智路,這是漢口裡份最密集的街區:
“裡份的城市紋理就像竹編物的紋理,帶着還未消亡的手工業美感……靠近大智路車站的街區是漢口裡份最密集的地方,有輔仁裡這種中式的天井,也有平安裡這種強調拉丁十字的裡份。”
前不久,昙華林煥新歸來,生長出不少新店。
大水的店還是沒變,樓梯上依然是他手繪的“一元路、二曜路、三陽路...”一直排列到“萬松園”。
門口的招牌是一則留言:“開了十二年的大水的店仍然繼續,大水接下來的重點是去保山種咖啡,定期回來,不關門。”
如果你對這份地圖感興趣
可以在大水的店買到
大水的店
地址丨武漢市武昌區昙華林路56号
人均丨41元/人
大水的獨家散步去處推薦:
①大智路:漢口裡份最密集的街區
地址丨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路
②昙華林:武昌古城的最佳眺望處
地址丨武漢市武昌區胭脂路仁濟醫院西側
③白雲洞:武漢最有古意的地方
地址丨武漢市武昌區下川村
飛到上空俯瞰城市,帶上紙筆,畫下眼前的風景,這是我小時候關于一張地圖誕生的想象。
偶爾關掉手機導航,帶一張地圖,在武漢的街頭走一走吧:
拐進一條從沒見過的巷子,小巷深處飄出藕湯的香氣;推開一家小書店的門,書架上的詩集有着溢出語言之外的美。
就這樣走一走吧,多好。
(來源: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編輯:張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