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彭彭和「老舅」陳赫在節目裡說,要在《向往的生活》做漿水魚魚給黃老師吃,把黃老師、何老師給鎮住。
咱就是說,能不能讓黃老師和何老師叫他倆師傅,暫先不說,光是讓人眼花缭亂的西安面食,本編已經被一整個鎮住了。
©圖源《哈哈哈哈哈》
關于西安的美食特色,小可愛已經在周四檔跟大家分享過了《聽說《裝台》裡裝了一整個西安的美食?我餓了!》。今天,本編就來詳細說說西安的面食。
為啥不是陝西而是西安,因為雖說陝西面食出名,但并不是所有的陝西人都愛吃面,陝南漢中一帶靠近四川,吃米比較多,而陝北一帶面食也并非十分熱愛,隻有關中地區的人民才算是對面愛得深沉。
關中平原沃野千裡,小麥在這裡的發酵早就爐火純青。而西安,便是集陝西面條之大成。
©圖源網絡
西安人吃面不說「吃面」,而是「咥(dié)面」,咥,狼吞虎咽之意。興緻起了,得要是蹲着或者站着,吃的時候發出令人垂涎的聲音且酣暢得大汗淋漓才為過瘾。咥面,要的就是一種歡暢、一種豪爽。
©圖源百度百科
最能體現西安人狂野咥面方式的莫過于油潑面。
關中名諺「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齊吼秦腔,一碗粘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嚷嚷。」就道出了油潑面在陝西人心目中的地位。「粘」在陝西方言念「燃」,陝西的粘面,就是油潑面。
©圖源網絡
油潑面可以是一種面,也可視為一種烹調的方法。最适合油潑的便是扯面,也叫褲帶面,「面條像褲帶」便是「陝西八大怪」中對它的描述。用關中當地的麥子磨粉制作而成,有時隻需要幾根面就可以做一大碗或是一大盆。
煮好的面條,配上翠綠的青菜(或豆芽)、蔥花(或蒜苗)、花椒粉、鹽等配料,再撒上一層厚厚的辣子,一勺滾燙的菜籽油潑上去,蔥香、辣椒香、花椒香混合的氣味撲鼻而來,油潑面搞定。
biangbiang面算是油潑面的代表,最好是裝在大的不鏽鋼盆裡吃。左手捏蒜,右手拿筷,一口面一口蒜,呼啦呼啦,美滴很!
©圖源網絡
後來,油潑面更多地變成了一種烹饪方法,棍棍面、拉條子、面片、削筋面、菠菜面……都可以油潑。再加上各種美味的臊子(也就是澆頭),傳統的有西紅柿雞蛋、豬肉臊子、牛肉臊子、各種素菜、辣醬、蝦醬……個個都是配面的好料,把它們拼起來,做二合一、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别有一番風味。
一般肉臊子加西紅柿雞蛋是标配,肉臊子的醬香中帶着微甜,西紅柿雞蛋的清爽簡單,和油潑的鮮辣碰撞在一起,相互不搶風味又相輔相成,絕對是舉世無敵。
©圖源網絡
西安的面條形态衆多,但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湯面,一類是幹面。油潑面可作為幹面的代表,而說起湯面,漿水魚魚不得不說。
漿水魚魚一般由玉米面或者普通澱粉制成,将新出鍋的熱攪團緩緩的倒入一個鋁制的平底漏勺裡,用手輕輕的晃動着,攪團便從漏眼裡紛紛滑入放置在漏勺下方的涼水盆裡,漏下去的攪團,形如魚狀,便稱之為魚魚。
熱攪團遇冷水變得筋道柔韌,澆上酸菜漿水或者醋水水,淋上辣子,再加點炒好的韭菜或者青蒜苗,一碗誘人的漿水魚魚就誕生了。
©圖源網絡
做漿水魚魚的攪團,也就是「用面攪成的漿糊」,也叫「水圍城」,是可以直接吃的。盛在碗裡,放上漿水或者酸湯水,便是西安又一道名小吃熱攪團。
©圖源網絡
除了這些,西安的面食種類還有很多很多。
各種各樣的馍,可以是臘汁肉夾馍、臘牛肉夾馍、葫蘆頭泡馍、牛羊肉泡馍、麻食、石子馍……
夾馍夾的得是臘汁肉,有純瘦、肥瘦、皮瘦、皮肥瘦、純皮、皮肥、純肥.....各種排列組合,醬肉酥爛,肥而不膩,熱馍搭配涼肉,最讓人魂牽夢萦。
©圖源網絡
而泡馍,泡的得是自己手工揪得如黃豆粒般的馍粒兒,搭配牛羊肉湯,從碗邊上,用筷子一點點地扒着吃,同時還得有甜酸适口的糖蒜、鹹辣适口的鮮椒醬這兩個泡馍伴侶,嘿,撩咋咧!
©圖源網絡
而涼皮雖為夏天的風物,也是西安人放下面碗的另一選擇。西安的涼皮可以分為面皮和米皮兩大類,其中面皮最好吃的莫過于釀皮和擀面皮。
放大到陝西各地的食俗,涼皮的種類更是不勝枚舉,岐山擀面皮、安康蒸面、扶風烙面皮、秦鎮米皮、麻醬釀皮、陝北肝子釀皮、漢中熱米皮等等等等。
其中被冠以西安涼皮「四大旦角」的則是秦鎮米皮、漢中熱面皮、西安麻醬釀皮、岐山擀面皮。
▲麻醬釀皮©圖源網絡
西安絕對是一個面食聖地、碳水天堂!
不管是油潑面、臊子面、削筋面、饸饹面、菠菜面、漿水面、biangbiang面、酸湯面、羊肉會面、蘸水面、旗花面、擺湯面、扯面、鍘刀面、驢蹄子面、連鍋面、剪刀面、涼皮面、熱杆面、疙瘩面……還是饅頭、鍋盔、涼皮、肉夾馍、羊肉泡馍……西安面食的魅力,隻有親臨當地,咥了一碗又一碗,才能領略。
寫完這期,本編已經在心裡默默許了一個願望:等疫情過後,要再去一次西安,吃面吃到胃撐,掰馍掰到手酸。
你最喜歡的面食是什麼?
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西安面食有多好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