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農行組建财富團隊

農行組建财富團隊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1 09:53:51

農行組建财富團隊(專訪農行副行長林立)1

圖源/受訪者提供

【摘 要】投資者教育不是讓投資者背鍋,銀行理财應充當市場波動的“防波堤”。林立同時表示,财富管理機構在為居民增加财産性收入提供助力的同時,可以通過發展公益金融,促進共同富裕

文|陳洪傑

編輯|袁滿

臨近2021年歲末,資産管理新規的過渡期即将終結,中國逾百萬億的财富管理市場也将正式開啟一個新的紀元。

占據中國金融市場最高權重的銀行業,曾在過往歲月中盡享理财市場的繁榮,而随着大資管時代來臨,破除剛兌、統一标準、行業融合之下,機構、産品創新叠代,群雄逐鹿中,如何重塑自己的戰略和産品定位。

近日,《财經》記者就上述話題專訪了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執行董事、副行長林立。林立為經濟學博士,有三十多年的金融管理經驗,曾主持完成了光大銀行“A H”兩地上市工作,在歐債危機、全面風險管理、農業農村普惠金融、基礎設施項目投融資、碳金融市場體系、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等方面頗有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中國理财市場創新的推動者。

2013年,時任光大銀行常務副行長的林立指出,中國商業銀行的理财業務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違背初衷的地方:理财業務與銀行負債業務的矛盾,理财業務與信貸規模管理之間的矛盾等。并且,他提出了多條先見性建議,其中之一是“推出理财業務的分類監管制度,允許銀行設立持牌資産管理公司。”

2021年2月,林立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任上正式調任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當前分管該行銀行理财、私人銀行、公募基金等财富管理業務。目前,農行理财産品幾乎全部完成了淨值化轉型,且在市場大幅波動下無一破淨;農行私人銀行客戶數突破16萬戶,管理資産餘額逼近2萬億元,處在中國銀行業第一梯隊。

林立表示,破除剛兌、邁入淨值産品時代後,銀行理财收益與市場共振,但投資者教育不是讓投資者背鍋,銀行理财應當充當市場波動的“防波堤”。他同時表示,财富管理機構在為居民增加财産性收入提供助力的同時,可以通過發展公益金融,促進共同富裕,引導财富向善。

銀行理财充當财富“防波堤”

《财經》: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将結束,據了解,農行子公司農銀理财淨值化轉型進度較快,原因是什麼?

林立:2018年以來,農行及農銀理财公司積極按照監管要求推進淨值化轉型,農銀理财産品管理規模峰值突破2.2萬億元,目前淨值型産品規模超1.8萬億元,新産品規模穩步增加,絕大多數老産品逐漸退出市場,整體看,我們的存量業務整改工作穩步推進,快于原定計劃。淨值化轉型較快的原因有三點:

首先,理順關系,促進平穩過渡。農銀理财成立之後,農業銀行與農銀理财簽訂了委托管理協議,将預期收益型老産品全部委托給理财子公司管理,理财子公司與母行資管部門之間的關系變得簡單透明。這樣能夠更好的平衡老産品壓降與新産品發行的關系,即農銀理财可以在壓降不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老産品的同時,發行淨值化新産品來對接。

其次,資産質量較好,曆史包袱輕。銀行理财淨值化的難點在于老資産的處置。行業内一些理财子公司的部分資産實際上已經形成了較多不良資産,無論是通過回表、核銷或者資産管理公司的處置,都存在責任認定、承擔損失等問題,必然對銀行的不良率、壞賬撥備造成新的壓力,無法短時間解決,隻能以時間換空間來消化問題資産。而農業銀行原有的預期收益型老産品不良資産很少,曆史包袱較輕。農銀理财在淨值化轉型中很快具備造血功能,在較短的時間内依靠内源性增長帶來了盈利。

再次,提前布局,做好銷售引導。在《理财公司理财産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出台之前,農銀理财與總行渠道部門就十分注重加強理财産品銷售機構行為規範管理,壓實理财産品銷售和管理責任,強化投資者适當性管理。因此,在後續的淨值化轉型過程中,市場對新發行的淨值化産品也比較認可。

《财經》:投資理财中有個“不可能三角”,即一個金融工具不可能同時滿足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三個特點,是這樣嗎?如何平衡三者之間的關系?

林立:這個“不可能三角”是客觀規律,任何金融機構都要遵循它。一款理财産品隻能兼顧兩個特性。例如,高安全性、流動性又好的理财産品,則不可能有很高的盈利性。反之亦然。

市場上有種觀點認為三者都達到了:産品銷售得很好,短期内看不到風險,收益性、流動性也可以,但其實已經形成了隐形的風險。也許是我多慮,有一個很重要的維度不能忘記,就是時間。

在理财淨值化轉型之前,銀行理财産品普遍為預期收益型産品,在實操中存在強烈的“剛兌預期”,采用期限錯配方式提高收益,從而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但容易滋生風險問題。

在理财産品淨值化轉型過程中,農行理财産品一直遵循穩健的經營理念,我們更喜歡與時間為友,腳踏實地,穩紮穩打,為客戶提供細水長流的投資回報。

《财經》:農行會兼顧上述哪些維度?當下,理财産品可以收取産品的超額業績報酬,行業有做高收益的沖動嗎?

林立: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這三個方面我們都在關注,但會将安全性和流動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關乎理财子公司長久生存與發展。銀行理财子公司未來投資方向仍以固收類為主,使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而不是讓他們承擔高風險的投資。

當然,我們也很重視産品的收益性,未來将增加權益性資産的比重。銀行理财子不能隻在“平坦大道”上行走,還需到股市上獲取部分超額收益。

我們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通過與公募基金等機構的合作,推出以FOF或MOM模式參與權益市場的混合類産品,試水權益投資。第二步,發行部分直接交易股票的權益類産品與私募股權類産品。第三步,建立覆蓋債券、股票及衍生品等主流資産類型的投研體系,提升大類資産配置與組合管理能力,借助母行各個分支行力量,拓展投研能力,為客戶提供跨市場、多品類的理财産品。

《财經》:2021年上半年,新發産品中有1173隻産品曾發生過跌破初始淨值的現象,理财産品淨值波動會是常态嗎?

林立: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後,銀行理财将真正邁入“真”淨值時代,建立在資金池和成本法估值上的理财産品将成為曆史,理财産品淨值可能出現波動。但市場的波動并不意味着理财産品會暴跌,資管機構應采取多元資産配置策略和科學的組合管理方法,做預防性的安排,随時調整,将市場波動和不确定性降低下來。

投資者教育不是讓投資者“背鍋”,當産品收益高時資管機構獲得不錯的分紅費,而當産品虧損時卻将責任丢給投資者、讓他們承擔。“買者自負、風險自擔”的前提是資管機構履行了适當性義務,忠實地為投資者負責。

實際上,客戶購買的不僅僅是理财産品,更是一種投資服務。農行一直緻力于通過農情服務,為客戶提供最佳的投資體驗。我們認為理财子公司的職責是做好市場的“防波堤”,将市場上大幅波動的風險降下來,設計成為保值增值的産品提供給投資者,增強客戶的安全感、幸福感。

為了更好地起到“防波堤”的作用,我們在開發一個産品之前,會首先将投資收益目标确定下來,根據業績基準和産品的期限,去市場上配置相應的資産。完全跟着市場的熱點走或盲目配置資産是不可取的。當一類資産風險較大時,資管機構需要将它賣掉或者進行對沖,洞察市場、随時對抗市場的大波動,這是我們每天做的事情。

《财經》:近年來,銀行理财規模一直保持在20多萬億元,而公募基金發展特别迅速,幾年前僅幾萬億元,如今已經逼近銀行理财規模。銀行理财子感受到壓力了嗎?

林立:公募基金作為一類主要的資産管理機構,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也是銀行理财子公司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但兩者的業務模式存在差異。

首先,公募基金追求全市場業績排名,一位明星基金經理可能管理規模逾千億的基金産品。但銀行理财不同,我們更注重的是團隊合作和整體合力,既發揮專業人才個人的創造性,又注重集體智慧的力量。

另外,公墓基金看重相對收益,但銀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實現絕對收益,在一定範圍内控制偏離度,盡量達到投資目标。

在投資者回報方面,《中國銀行業理财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銀行理财産品為投資者兌付收益共計9932.5億元,同比增長7.13%。最新的數據也顯示,僅在2021年1月-9月,銀行理财産品就累計兌付投資者收益6400億元。

近些年,盡管銀行理财淨值化轉型會影響部分保守投資者的購買決策,但銀行每年理财産品累計兌付投資者收益仍在8000億元到10000億元之間。銀行理财産品進一步豐富了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增加了财産性收入的來源,極大滿足了投資者資産保值增值的需要。以農銀理财公司為例,自2019年8月成立以來到今年11月底,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裡,累計為3000多萬客戶創造了超過1500億的收益。

《财經》:與公募基金相比,銀行理财公司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林立:首先,理财子公司具備一定的銷售渠道優勢。作為商業銀行的子公司,理财子公司可以借助母行擁有的大量分支機構,接觸到廣泛的客戶。

其次,債券是理财資金配置中最重要的一類資産,銀行理财子對債券的配置能力非常強。國内幾乎每一個優質企業,都和國有大行建立着密切聯系,客戶經理對企業的熟悉程度非常高。此外,銀行理财對同業存單、同業存款等同業資産方面把握能力較強。

銀行理财的劣勢在于權益投資。在過去,銀行理财在股票市場上摸爬滾打得少,對權益市場上投資标的、投資策略和交易時機的把握可能會有所不及,這也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公益金融引導财富向善

《财經》:在初次分配方面,商業銀行的理财業務通過增加财産性收入,助力了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當前,政府提出共同富裕目标,在服務三次分配方面,銀行可以通過哪些業務有所作為?

林立:作為黨領導的國有商業銀行,講政治是第一要求,落實到服務三次分配方面,農業銀行也始終走在金融行業的“第一方陣”。

近期,我們下了一步“先手棋”,成立了“壹私行”公益金融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将專業研究、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等功能融為一體,将金融的工具與方法引入公益事業。依托這個平台,已在深圳、江蘇、湖南等地落地了鄉村振興、扶貧助學等主題的多單慈善信托,為深圳市慈善會等公益組織落地了金融賦能服務方案。下一步,農行将提前布局公益金融市場,為三次分配貢獻更多金融能量。

《财經》:作為上市的商業銀行副行長,你是如何看待公益金融的市場空間?

林立:公益金融與單純商業金融的邏輯有很大不同。公益金融服務要堅持以“公益為本”做底色,以金融服務為手段,以共同富裕為指向,以自覺自願為原則,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滿足客戶既發自内心又量力而行的慈善願望。

可以從以下方面觀察公益金融服務市場。一方面,公益金融市場空間巨大。首先,社會捐贈總額增長快。近年來中國個人捐贈金額增長均達10%以上,不論單筆超過10萬元的大額捐贈,還是通過銀行或互聯網募捐平台的小微捐贈,都呈現增長勢頭。其次,發展潛力大。相對我國GDP總量,慈善捐贈占比偏低。再次,個人捐贈需求潛力更大。

數據顯示,在中國的捐款總額中,公司占到60%以上。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個人捐贈需求會進入一個快速釋放期,尤其是高淨值人群對慈善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正在逐年上升。這些客戶希望金融機構提供相關的社會公益服務。

另一方面,金融服務公益事業有很多切入口。首先是高收入人群。這類群體往往要兼顧個人、家庭和企業多方面需求,如家風建設、家族慈善、企業形象等,需要專業機構提供綜合慈善規劃方案。其次是企業客戶。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可以增強企業的社會信譽和公信力,需求涵蓋社會責任、股東利益、客戶需求、品牌提升等。專業機構可以幫助企業社會責任運作更加規模化、規範化。

第三是公益慈善組織。公益組織作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渠道,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在專業規劃和運營、籌款能力、慈善資産保值增值等方面,需要金融機構提供一攬子的綜合服務方案。

國家有要求、市場有空間、客戶有需求,商業銀行要有作為。作為連接政府、企業、個人三方的紐帶,商業銀行要建立完整的資金鍊、信息鍊和服務鍊,為捐贈人、慈善企業和公益組織賦能,支持慈善資源精準、暢通、安全地流向弱勢群體。

《财經》:國内公益金融發展現狀如何?

林立:在海外成熟市場,公益慈善已成為大型金融機構的重要服務内容,主要基于開放式的财富管理平台,向客戶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慈善服務。從多家外資銀行來看,它們将客戶慈善意願與财務規劃、遺産規劃、退休計劃、企業規劃等相結合,制定一體化解決方案,涵蓋咨詢建議、基金會、策略性慈善、慈善資産管理、慈善組織監督等各方面。

近幾年,提供慈善服務逐漸得到國内商業銀行私人銀行的重視,陸續推出了ESG主題理财産品、慈善信托、公益項目及平台等産品服務。但整體看,中國公益金融事業仍缺乏專業人才和實踐積累,為高淨值客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公益服務仍處于起步階段。

國内公益金融的服務模式可以根據服務對象來區分。首先,是針對個人客戶。主要圍繞家庭親子關系、公益教育、财富傳承等需求開展,商業銀行通過聯合公益基金會和商協會,提供慈善信托、公益活動參與等服務。其次,是針對企業客戶。通過提供公益專項基金、公益基金會或慈善信托服務,協助企業進行戰略規劃、執行輔導,幫助塑造品牌形象和社會影響力。

最後,針對公益慈善組織。圍繞可持續籌資、捐贈人服務、慈善資金保值增值、團隊專業性提升等慈善組織發展需求,搭建針對性的綜合服務模式,為公益慈善組織提供一攬子的金融與非金融服務,助力公益慈善組織穩健快速發展。

《财經》:目前中國的公益金融服務市場還面臨哪些突出的制約因素,下階段商業銀行要如何破題?

林立:三方面因素比較突出。首先,專業能力差距。基于不動産、上市公司股份、未上市公司股權等資産,如何提供公益金融服務,我們的能力和經驗都有所不足。

其次,需求引導不足。中國高淨值人群的慈善需求日益增長,但現有公益項目往往很難精準滿足客戶意願,有的愛心人士自行設立基金,有的直接将善款給予受助對象,但又常苦于時間精力或經驗不足。金融機構對客戶的需求挖掘還遠遠不夠,需要從産品設計和文化層面,對公益慈善進行激發和引導。

再次,人才支撐不強。理論源于實踐,又用來指導實踐。公益金融是一種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基礎研究少,随着規模不斷拓展,理論支撐不足将阻礙實踐進一步發展,專業人才缺口将進一步凸顯。

總的來看,破解這些難題歸根到底要靠商業銀行苦練内功、加強專業能力建設。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構建“理論 實踐 标準”的能力體系。加強理論研究,形成務實的方法論,一邊應用研究,一邊創新試點,推動研究成果向實踐和市場轉化。

二是完善“産品 場景 賦能”的供給體系。聚焦惠農、助學、救災、濟困等場景,研發運用更多金融工具,構建貫通公益慈善事業各環節的服務生态圈。

三是建立“數字 融合 專業”的發展體系。引入數字化手段,串聯需求捕捉、場景匹配、方案設計、運行監督的公益金融服務全流程,普及公益金融知識,培育專業人才,推動各環節主體深度融合。

【本文為《财經》雜志原創文章,作者為《财經》記者,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并獲取授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