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從陝西話的東西南北四個邊界做詳細說明:東:潼關-函谷關-三門峽是陝西話與河南話的突變邊界;西:寶雞-大散關以西,沿隴海鐵路線、G30連霍高速公路、G310橫線國道方向向西自然延伸至甘肅、甯夏等地;
南:秦嶺北麓;北:耀縣-黃陵-延安是陝西話與陝北話的漸變邊界,也是從官話到晉語的過渡帶。陝西話分為東府和西府。在西安附近的陝西話主要有三種風格,以下作以分析:1. 渭河以北的陝西話特點:此類陝西話語調平緩,生性溫和,有一定的節奏感;傳統表達較多,複古用法較多,有大量的文言痕迹,極具文化價值。使用區域及人群:渭河沿線以北的市縣,主要有泾陽、三原、鹹陽、興平、禮泉、高陵、閻良、富平、銅川等地農村及鎮。
2. 渭河以南的陝西話特點:此類陝西話語調明朗,語氣通常較為強硬,聲音洪亮,具有“生、冷、倔、蹭”的特點。此類陝西話是外地人接觸的主要版本,故對陝西話有了以偏概全的誤解。使用區域及人群:渭河沿線以北的市縣,主要有西安城區-長安縣、臨潼、藍田、戶縣等地農村及城鎮(市)。3. 受普通話影響的西安城區陝西話特點:大量使用普通話的表達方式,發音相對正确但不夠地道,是西安城區較為廣泛的陝西話。使用區域及人群:1. 在西安工作生活的外地人(祖籍/老家非關中地區);2. 90後00後的大部分西安本地人;3. 從事技術型工作或日常工作生活環境以普通話為主的西安本地人或關中地區祖籍的人。目前就陝西話使用者的水平大緻可以分為七個等級:0. 完全不懂陝西話。主要人群:1. 初來乍到的打工仔,流動工程隊的工人;2. 在西安上大學的非陝西籍的學生;3. 部分西安出生長大,其祖籍不在關中地區的00後。第〇級是在西安暫時居住的流動人口。1. 僅僅知道“谝閑傳”“嘹咋咧”等幾個陝西特色詞彙,不清楚第一人稱單數“我”的正确讀法;基本不具備連詞成句的能力,能聽懂簡單的西安話,無法使用西安話交流。主要人群:在西安工作生活的外地人(祖籍/老家非關中地區)第一級是西安,尤其是外地人日常生活中的入門水平。2. 聽力非常出色,可以基本無障礙聽懂西安話,能聽懂一些地道的陝西話;但是口語能力較差,無法流利地講西安話。主要人群:1. 在西安長期工作生活的外地人;2. 主要來自河南陝南陝北山西附近的外地人,此類人群基本上可以在一定時間内掌握西安話,一般可以達到本文所述第三級或第四級;3. 95後00後西安本地人,由于缺少方言教育,從小較少使用西安話,方言普化嚴重且無法流利地使用西安話表達,但可以無障礙聽懂并理解西安話。同時第二級無論方言表達能力如何,都知道第一人稱“我”的正确發音為“nge”。第二級是西安,尤其是年輕人日常生活中的大衆水平。3. 生活中較多使用西安話,可以流利地使用西安話交流,但是由于受到普通話的影響,部分詞彙發音洋泾浜嚴重,土不土洋不洋,且陝西話表達較少。主要人群:1. 80後90後西安本地人;2. 西安城區以下區域的本地人:①高新技術開發區附近②西至金花路-東至浐河-南至鹹甯路-北至長樂路的圍合區③主要有五處大學城:a.友誼西路-友誼東路(或昆明路-環城南路-鹹甯路)沿線;b.南稍門-草場坡-小寨-八裡村-吳家墳沿線;c.航天城塬上-韋曲-綠園-郭杜沿線(地鐵二号線“航天城”應該改為“韋曲”,“航天城”應該用在七号線上);d.曲江附近;e.草灘附近。第三級是西安日常生活中的平均水平。4. 第三級的加強版,在流利使用西安話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可以避免典型的錯誤,相對較為标準。最典型的實例是能夠正确掌握“zh ch sh”“zhv chv shv”“d d-j j”等雙聲母連讀、過渡音、連續變調等發音技巧,但有時發音會顯得比較刻意而為之,不夠自然;其次可以正确認讀第三級明顯讀錯的詞彙;知道“夜黑(昨天晚上)”“趕早”“晌午”“後晌”等時間詞以及其他基本的陝西話表達,但是更多的表達通常采用普通話的方式。主要人群:同第三級,通常為父母及其祖輩皆為西安本地人或關中祖籍的後代。第四級是西安日常生活中的主力水平。以下幾個區域的西安話比較地道:①北門-鐘樓-南門-八裡村-三爻-韋曲(不包括3.b.)②甜水井,即西至環城西苑,東至廣濟街,南至護城河,北至西大街③三橋-後衛寨④大雁塔附近前四級可以認定為會說西安話,其中第三、四級為日常西安話使用的主力軍。從第五級開始,可以認定為西安話說得比較标準。5. 第四級的加強版,可以使用傳統的西安話,拼讀發音比較傳統,用詞具有年代感。主要人群:1. 40後至90後的西安本地人;2. 來自關中地區其他農村縣市的陝西本地人,此類人群往往自帶當地口音,雖然與西安話有一定區别,但都是地道的陝西話。第五級是西安日常生活中西安話講得最好的人群。6. 第五級的加強版,可以使用老派西安話,正确并自然地使用老派西安話發音;大量使用陝西話詞彙及傳統詞彙及俗語表達;可以使用文讀,能夠使用西安話認讀成語朗讀古詩辭賦,熟練地使用西安話念讀文本。主要人群:1. 40後50後年齡較大的西安本地人;2. 秦腔、華陰老腔、秧歌、眉戶等傳統戲劇演員;3.泾陽、三原地區,或西安城區(尤其是城牆内和長安縣)的本地人。第六級是目前西安話講得最标準的人群,人數較少。7. 第六級的加強版,在講最正宗的西安話,熟練運用陝西方言表達的基礎上,能夠正确使用方言正字書寫,熟讀各類曆史文化作品和記載。主要人群:職業或民間的陝西文化學家。第七級是秦晉文化的傳承者和代言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