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聲律啟蒙全文及解釋

聲律啟蒙全文及解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09 21:41:32

聲律啟蒙全文及解釋? 秦對趙,越對吳,釣客對耕夫箕裘對杖履,杞梓對桑榆天欲曉,日将晡,狡兔對妖狐讀書甘刺股,煮粥惜焚須韓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賦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籬茅舍;勝遊公子,玩情柳陌花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聲律啟蒙全文及解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聲律啟蒙全文及解釋(聲律啟蒙全文翻譯及詳細解讀21)1

聲律啟蒙全文及解釋

秦對趙,越對吳,釣客對耕夫。箕裘對杖履,杞梓對桑榆。天欲曉,日将晡,狡兔對妖狐。讀書甘刺股,煮粥惜焚須。韓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賦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籬茅舍;勝遊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秦對趙,秦國與趙國本是同祖同宗,都源于上古時期的赢姓,并且都歸于趙氏家族。《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氏之先,與秦共祖。”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他們的始祖是舜帝時期的伯益,伯益幫助舜帝馴服鳥獸有功,舜帝賜姓嬴。伯益的後代傳到了商朝末年時有個叫蜚廉的人,生了惡來、季勝兩兄弟,後來季勝成為趙國的祖先,惡來成為秦國祖先。

所以秦趙本是同根,各分兩支,兩支傳承如下:季勝——造父——叔帶——趙衰——趙襄子惡來——非子——秦襄公

這兩人都是商纣王的大臣。在與周武王的對抗中,惡來戰死,季勝投降,成了周武王的臣子,惡來的子孫就投靠了季勝。季勝的孫子“造父”為周穆王駕車,深得周穆王寵信,曾尋獲八匹駿馬獻給周穆王。徐偃王舉兵反叛時,造父駕八駿之車日行千裡将周穆王從西域及時送回鎬京,指揮王師剿平徐偃王叛亂,因破徐有功被封在“趙”這個地方,成為了貴族,于是這些嬴姓族人便以趙作為氏。

而惡來這一支的子孫也依附造父他們,也稱趙氏。後來惡來這一支的後代“非子”因為替周孝王養馬有功,被封到秦地,因此也被稱為秦嬴,土地不足五十裡,不能稱為諸侯國,隻能屬于周天子的附庸禍,後來到秦襄公時期,周幽王昏庸無道,犬戎入侵,西周滅亡,平王東遷,秦襄公親自率兵護送平王有功,周平王下旨“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至此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

而造父這一支本是赢姓趙氏的正宗,下傳六世後至叔帶時,因周幽王昏暴,投奔晉文侯。從此趙氏開始在晉國發展。經過十幾代人的奮鬥,趙氏家族最終在春秋末年與韓、魏兩家一起三分晉國成為諸侯,建立趙國。

趙國與秦國,分别為嬴姓趙氏下的主、旁兩支,因為不同的機遇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最終都跻身于戰國七雄,卻成為政治上的對手、戰場上的仇敵。嬴姓趙氏兩脈手足相殘,血濃于水的親情變成你死我活的鬥争。

越對吳,越國和吳國不是同宗,但都屬于東南沿海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屬于蠻夷之地,後來被統稱為吳地,當地百姓斷發文身,民風彪悍,因此吳國越國也是尚武之地,常年戰鬥不止,最終吳被越所滅。

釣客對耕夫,都是指隐居的人,典型代表各兩位,一位是東漢嚴光,嚴子陵。幫助劉秀恢複漢室,功成名就,退隐江湖,成為煙波釣客。另一位是三國諸葛亮,諸葛孔明,幫助劉備三分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二者所不同處,一位是功成身退而隐居富春江,一位是出山前躬耕南陽,鄉野耕夫,以待明主。際遇不同,令人歎惋!

箕裘對杖履,杞梓對桑榆。這兩句意義是相近的。前一句大概是指少年學習與晚年閑居相對,後一句指少年成材為國效力,晚年則歸隐田園。

箕裘的本義分别是編簸箕和補皮衣,指制作弓的匠人之子,從小學習用藤條編簸箕練基本功。鐵匠之子從小練習補打鐵穿的皮衣,都指從小學習本領,将來繼承家業。引申為刻苦學習,成為有用的人才,引申為人才學有所用,将來入仕做官。這個詞出自《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杖履,指的是拄着拐杖走路,代表老年時期,同時也可以指代隐居,退出官場。想到蘇轼的詞《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首詞是烏台詩案後蘇轼被貶黃州所作,大有歸隐之意。

箕裘對杖履,可以解釋為少年對晚年,入仕對隐退。而梓杞對桑榆,也是如此。

梓杞,指的是梓樹和杞樹,二者都是上好的木材,比喻優秀的人才,也引申為有才能的人,可以為國效力。

而桑榆指桑樹和榆樹。劉禹錫詩雲“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借指日暮。比喻晚年;垂老之年。也喻指隐居田園。陶淵明《歸園田居》裡說“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

天欲曉,日将晡,狡兔對妖狐。這三句也似乎有聯系。曉是天亮了,晡是天黑了,二者相對,那麼狡兔為何能與妖狐相對。

我猜測一個是狡兔三窟的典故,戰國時期的馮煖為孟嘗君策劃好了未來之路,而那時是孟嘗君最落魄的時候,人生黑暗的時刻,被罷相,門客紛紛離他而去,就是馮煖狡兔三窟的計策才讓他東山再起,由黑到明。

而妖狐在曆史上可以想到的人莫過于妲己和武則天,妲己被認為千年狐妖所變,而武則天在《鏡花緣》中更是寫成天上心月狐下凡故意惑亂唐王朝,在這種傳說裡,妖狐讓商王朝與唐王朝從和平走向混亂,由光明走向黑暗。也許這些人的故事也喻示光明與黑暗的變化。

讀書甘刺股,煮粥惜焚須。

讀書刺股說的是戰國時期的蘇秦,年輕時為了功名甘願以錐刺股,血流至踵,後來終于佩六國相印,功成名就。

而下句煮粥惜焚須,說的是李勣年老時為姐姐煮粥,燒了胡須。

李勣,原名徐世勣,也就是《隋唐演義》裡徐茂公的原型,唐開國名将,因功賜國姓李,并封他為英國公,與衛國公李靖并稱。李勣雖貴為公卿,但是對親人卻手足情深,晚年他的姐姐病了,他必定親自為姐姐燒火煮粥,以緻火苗燒了他的胡須和頭發。姐姐勸他說:“你的妾那麼多,你自己為何要這樣辛苦?”李勣回答說:“這些事難道真的沒有人去做嗎?隻不過姐姐現在年紀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長久地為姐姐燒火煮粥,又怎麼可能呢?”

這個故事看似和蘇秦刻苦學習并無什麼聯系,但是仔細看《蘇秦以連橫說秦》的原文便知作者本意,蘇秦先去遊說秦王,結果铩羽而歸,回到家時,臉色憔悴,穿的和個叫花子似的,狼狽不堪。自入家門,妻不下紝,嫂不為炊,連父母都不理他,薄情寡恩何至如此,這才刺激了他發奮讀書的堅韌信念。

所以這兩句是薄情寡恩與手足情深的對比,并非特指蘇秦刻苦學習的毅力。

韓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賦三都。這兩句說的也不僅僅是二人的文治武功,論帶兵打仗和文學成就,曆史上比此二人優秀的比比皆是,這裡為何把兩人放在一起。

我想是因為二人早年都有過屈辱的經曆,韓信年輕時受胯下之辱,到别人家蹭飯被嫌棄,然而能忍下種種屈辱,最終名揚天下。而左思也是年輕時因為長得太醜,出門上街都被婦女唾棄。甚至他自己的父親都嫌棄他學習太笨,後來左思發奮讀書,并且寫出了著名的《三都賦》,一時洛陽紙貴,最終也是名揚天下。所以二人雖然年少受辱,但都沒有自此沉淪,故能夠有所成就。

嘉遁幽人,适志竹籬茅舍; 嘉遁指合乎正道的退隐,正如孔子所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隐。幽人就是幽隐之人,隐士;指幽居之士。竹籬茅舍則是隐居之地,如竹林七賢等人,當世道艱險,則隐居山林。再如王安石罷相後退隐金陵,寫下了“茅檐長掃淨無苔”的句子,抒發了适志山水的情懷。

勝遊公子,玩情柳陌花衢。這裡說的應該是柳永,作為文人士子,也希望能夠一登科甲,狀元及第,哪知命蹇時乖,無緣科場,隻能自封白衣卿相,奉旨填詞,縱情于柳陌花衢,與風塵女子為伍。這兩句無論是隐居山野還是縱情柳巷, 都是無奈之舉。

《鶴沖天·黃金榜上》作者: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争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