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左側胸下對應什麼經絡

左側胸下對應什麼經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09 06:46:11

胸腹部經穴的定位原分為“四行”——四條線,即:胸腹正中線,胸腹第一側線、第二側線和第三側線。胸腹正中線為任脈所過;第一側線為腎經所過;第二側線為胃經所過;第三側線主要是脾經所過。三條側線的定位,均以旁開前正中線(任脈)的距離來表述。

左側胸下對應什麼經絡(胸腹部有幾條經絡線排列)1

在胸部,各書記載一緻,即第一側線(腎經的俞府←步廊)距前正中線2寸;第二側線(胃經的缺盆→乳根)距前正中線4寸;第三側線(肺經的雲門←中府;脾經的周榮一食窦)距前正中線6寸。

在腹部的定位,各書記載有所不同,差異情況如下:

(1)腹部第一側線 足少陰腎經的橫骨至幽門各穴,其定位有以下幾說:

1)均距前正中線0.5寸,這屬正統的記載,見《針灸甲乙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卷一、《聖濟總錄》、《十四經發揮》、《醫學綱目》、《針方六集》、《類經圖翼》等。

2)均距前正中線1.5寸,隻見于《資生經》及《銅人》卷四等,此說似因原來正中旁開0.5寸太近,改成旁開1.5寸,從而影響第二、第三側線也外移。

3)在下腹部(從橫骨→中注)距前正中線1.5寸,上腹部(從肓俞→幽門)距前正中線0.5寸,隻見于《針灸聚英》。此說上下腹所定橫距分寸不同,是誤解《素問·氣府論》的記載所緻。

4)在下腹部(從橫骨→肓俞)距前正中線1寸,上腹部(從商曲→幽門)距前正中線1.5寸(見《針灸大成》、《循經考穴編》等)。此說與上說相類似,同屬誤解。

現多從1)說,即以《針灸甲乙經》督脈為據,于前正中線旁開0.5寸處定位。

左側胸下對應什麼經絡(胸腹部有幾條經絡線排列)2

(2)腹部第二側線 足陽明胃經的不容至氣沖各穴,其定位有以下幾說:

1)距前正中線2寸這屬正統的記載,見《針灸甲乙經》、《千金方》、《外台秘要》、《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醫學綱目》等。

2)距前正中線3寸,隻見于《資生經》、《醫學入門》。此說是因《甲乙經》于不容穴下記作“去任脈三寸”而誤,“三”應改正作“二”,以與原文“相去四寸”符合。

3)上腹部(從不容→滑肉門)距前正中線3寸;下腹部(從天樞→歸來或氣沖)距前正中線2寸,見《十四經發揮》、《針灸聚英》、《針灸大成》等。此誤在上腹部

4)上腹部(不容→滑肉門)距前正中線2.5寸;下腹部(天樞→氣沖)距前正中線2寸,隻見于《針方六集》。此亦誤在上腹部。

5)上腹(不容→天樞)距前正中線2寸;下腹(外陵→歸來)距前正中線3寸,氣街距前正中線2寸,見《循經考穴編》。此誤在下腹部。

今多從1)說,即以旁開前正中線2寸為是。

左側胸下對應什麼經絡(胸腹部有幾條經絡線排列)3

(3)腹部第三側線 包括足太陰脾經沖門至腹哀,足少陽膽經的日月,足厥陰肝經的期門,其定位有以下幾說:

1)距前正中線3.5寸,這屬正統的記載,見《針灸甲乙經》、《聖濟總錄》、《醫學綱目》、《類經圖翼》、《醫宗金鑒》等。

2)距前正中線4寸,隻見于《針方六集》。此書以往流傳不廣,近年才見印行。

3)距前正中線4.5寸,見《資生經》、《十四經發揮》、《針灸聚英》、《針灸大成》、《循經考穴編》等。此說是因第一側線多出1寸,随之第二、三側線也多出1寸。

如期門六“在不容旁一寸五分,直乳第一肋端”,不容穴定在“去任脈二寸”處,期門穴正當距前正中線3.5寸;若不容定作“去任脈三寸”,或說幽門穴“俠巨阙兩旁各一寸五分”(《銅人》卷四),則期門穴成為旁開前正中線4.5寸。這種寸法與目前兩乳頭間定為八寸的實際用法不切合。

左側胸下對應什麼經絡(胸腹部有幾條經絡線排列)4

現代針灸著作有從正中旁開3.5寸說;但多數為求簡便,采取正中旁開4寸說。據《針灸甲乙經》所載,上自期門,下至沖門,各穴距離第二側線(不容等)1.5寸,距前正中線正合3.5寸。因期門穴又說是“上直兩乳”,有人據此定為4寸線。但沖門一穴作為下端的止點,也是上方各穴定位的基點,仍定為正中線旁開3.5寸不變。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讨中醫文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