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遺囑庫立遺囑有什麼注意事項?日前,中華遺囑庫發布的《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20年度)》顯示,2020年,中華遺囑庫共收到将近7萬份“微信遺囑”留下“微信遺囑”的人群中,大多數是年輕人,其中,30歲以下的占比超過60%從數據來看,“微信遺囑”頗受年輕人青睐那麼,“微信遺囑”到底是什麼?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帶着這些問題,記者親曆體驗,并采訪了相關專家,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華遺囑庫立遺囑有什麼注意事項?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日前,中華遺囑庫發布的《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20年度)》顯示,2020年,中華遺囑庫共收到将近7萬份“微信遺囑”。留下“微信遺囑”的人群中,大多數是年輕人,其中,30歲以下的占比超過60%。從數據來看,“微信遺囑”頗受年輕人青睐。那麼,“微信遺囑”到底是什麼?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帶着這些問題,記者親曆體驗,并采訪了相關專家。
“微信遺囑”不屬于民法典規定的遺囑形式
“微信遺囑”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華遺囑庫上線的一款微信小程序。打開微信界面,搜索“幸福留言”,很容易就能找到。記者注意到,“幸福留言”的界面首頁下方提示:由中華遺囑庫保管傳遞,本留言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遺囑。
點開“創建留言”後,系統會自動彈出基本信息頁面。在這裡,用戶需輸入姓名、性别、證件号碼等個人信息。之後,就可以進入留言界面。在留言界面,用戶可以選擇給指定的收件人發送3000字以内的留言,還可上傳視頻、錄音、圖片三種類型的文件。上傳首份文件免費,後續系統會根據用戶上傳的文件份數收取相應的費用。
用戶寫好留言、上傳文件後便可提交,提交前可選擇遞送日期和寄送方式。遞送日期可選本人去世後或按約定某年之後,寄送方式可選擇郵件寄送、快遞寄送、宣讀儀式三種,後兩種為收費寄送方式。選好寄送方式後,填寫收件人信息,一份“微信遺囑”就完成了。
中華遺囑庫相關負責人表示,“微信遺囑”不屬于民法典規定的遺囑形式,因此僅适用于處理非财産性事務,如傳遞關愛或者叮囑某些個人事務,中華遺囑庫開通該功能的目的在于讓大家通過這種溫馨的方式傳遞情感。
“微信遺囑”無法确保真實性
如此看來,雖被稱為遺囑,“微信遺囑”實際上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遺囑。
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成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虎告訴記者,民法典繼承編對遺囑的形式有嚴格要求,法律規定的遺囑形式有自書遺囑、代書遺囑、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遺囑人通過遺囑處分自己的财産,遺囑要體現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因此遺囑真實性最重要。“‘微信遺囑’僅憑身份證号和微信号,顯然無法保證遺囑内容的真實性,因此并不具備法律意義上的效力。”
朱虎認為,雖然是否立遺囑、采用什麼形式的遺囑方式是遺囑人的自由,但法律必須在遺囑自由和保證遺囑的真實之間權衡。民法典繼承編之所以對遺囑形式作出嚴格要求,不是對自由的限制,而是為了保證遺囑人的意思真實。如民法典中規定自書遺囑須由遺囑人親筆書寫,還要簽名,注明年月日,隻有這樣,才能構成一個有效的自書遺囑;代書遺囑應該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其中一人代書,并由遺囑人、代書人和其他見證人簽名,注明年月日等等,這些都是為了保障遺囑的真實性。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魏紹玲也持相同觀點:“符合法定形式要件的遺囑才具有法律效力。‘微信遺囑’的形式要件不完備,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
未來能否合法還需技術保障
因“微信遺囑”操作簡便,能夠滿足網絡信息化時代年輕人的求異心理和情感表達欲,加之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因此,“微信遺囑”一經推出,便成為了年輕人中的“爆款”。如此受青年人青睐,“微信遺囑”能夠合法化嗎?
魏紹玲認為,微信隻是一個載體,通過微信朋友圈、小程序或者電子郵件這些形式所立的遺囑都必須符合法定的遺囑形式才會被認定為合法有效。遺囑的真實意思表示确認非常重要,還需要從增加見證人等方面來保證真實的意思表示。
朱虎表示,流行的、便捷的不一定是安全的、可靠的。目前的微信技術無法确保“微信遺囑”真實性,“微信遺囑”不能也不應該作為法律意義上的遺囑。未來隻要沒有辦法排除僞造的可能性,即在技術上無法實現排除僞造,法律就不應該貿然将“微信遺囑”規定為一種有效形式。
魏紹玲建議,如果有條件還是盡量選擇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以民法典中明文規定的遺囑形式進行個人遺囑的訂立,減少遺囑無效的法律風險。
來源:檢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