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為你而來讀穆斯林的葬禮?身邊好多朋友推薦的一本書,一直沒有看,因為我對宗教比較陌生,身邊也沒有信仰宗教的朋友,害怕同讀《耶路撒冷三千年》那麼的艱難,即使邊讀邊補課也于事無補前段時間讀完《四世同堂》、《白鹿原》,從北平到中原同樣的是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看到了苦難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殘酷也看到了溫情,有憤怒有悲傷有憐憫有失望,總之讀完内心是不平靜的,在忙碌了一段工作之後,我終于翻開了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是超過我的預期的,沒想到她寫的那麼好……,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此生為你而來讀穆斯林的葬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身邊好多朋友推薦的一本書,一直沒有看,因為我對宗教比較陌生,身邊也沒有信仰宗教的朋友,害怕同讀《耶路撒冷三千年》那麼的艱難,即使邊讀邊補課也于事無補。前段時間讀完《四世同堂》、《白鹿原》,從北平到中原同樣的是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看到了苦難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殘酷也看到了溫情,有憤怒有悲傷有憐憫有失望,總之讀完内心是不平靜的,在忙碌了一段工作之後,我終于翻開了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是超過我的預期的,沒想到她寫的那麼好……
《穆斯林的葬禮》寫了三代人,因玉結緣的三代人:梁亦清、韓子奇和韓新月。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因摔碎了京華老字号玉器行“奇珍齋”掌櫃梁亦清做的玉碗而決定留下當學徒。梁亦清一個社會底層的琢玉匠人,在他眼裡琢玉如同他的生命,“玉”和“命”是分不清的甚至融為一體。作為穆斯林他是虔誠的,但是為了“玉”他付出了太多,也許這就是他的朝觐之路吧!韓子奇和梁亦清同樣是為“玉”着魔的人,但是韓子奇更精明一些,如果沒有戰争我相信韓子奇一定會把“奇珍齋”經營好。可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中華大地如同一葉扁舟在風雨中飄搖,何況一個普通家庭呢。為了保住“玉”為了守住“命”,韓子奇忍心舍家棄業漂洋過海。同樣是炮火連天同樣是人心難測同樣是造化弄人,一段不該來的愛情,也注定是悲劇。對“新月”的描寫的确厲害,她一出現我就喜歡上了她,作者也用了最大膽的伏筆,起初的幸福到後期的突變直到死亡。從憐愛到憐憫到憤怒我的情緒也随着故事的推進不斷的變化,同樣也對“愛情”畫了問号。特别是韓子奇和韓夫人姐妹二人的感情,也是讀完本書感覺最具争議的點,也是評價主人翁韓子奇的一個條件吧,同樣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這是一部可以邊讀邊流淚的作品,給自己一個代入式的機會,我覺得我會扮演韓子奇。韓子奇不能說不精明,在和“彙遠齋”的較量中明顯占據上風,之後“齊珍齋”的沒落其實和他沒有太直接的關系。作為一個“穆斯林”
憐愛新月也是憐愛那份真摯的感情,我們周圍有太多太多平鋪直叙的愛情,有朋友說父母總是打着愛情的幌子再教育我們要找到什麼樣的人過一輩子,他說他對那種愛情感到悲傷。我也不是愛情專家,無法回答哪種愛更切合朋友所追求的。對于韓子奇和兩個“妹妹”的愛情,我會保守的選擇前者,當然對于性命都不保的時刻,能夠相依為命活下來也是不容易的了。我倒是覺得可以把愛情分成“愛”和“情”,突然想到楊過和小龍女,以前總覺得楊過很傻,為什麼要苦苦的等小龍女那麼多年,那是由“愛”生出的“情”,一種可以把毫不相幹的兩人結合形成血濃于水的親情,總之“愛”和“情”不能單獨拿出來,否則太淺薄!韓子奇第一段婚姻有“情”無“愛”,第二段婚姻有“愛”無“情”,這麼說顯得太絕對,把“無”看成缺少會更合适。
最後對于新月有的隻是憐憫,感到的隻是可惜。對于楚雁潮那動情的“梁祝”不知能拉倒何時。故事最後講了一個物是人非的場景,不禁問道一切美好都去哪了?也許是一段不該有的錯誤,也許是一場不會有結果的愛戀,安排一個人離去一個人厮守是最好的結局吧。
“此生為你而來
時間、地點
前世已注定……”
故事很好,同樣對他們的生活感到濃厚的興趣,簡單聊聊感受,雖然寫的很悲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