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報 記者/伍靖雯
作為迎來送往的門戶,火車站常常是一座城市變遷的記錄者。
株洲曾有四座火車站,它們承擔着曆史賦予的不同使命,又并肩奔向同一個目的地,于1949年合并。
延續百年風華,再擔曆史使命,全新的株洲火車站将于年底歸來。這一次,我們一起走近株洲火車站的“前世今生”,聆聽一群人與火車站之間的故事。
解放前
株洲就有四座火車站
火車站,是鐵路運輸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從株洲在解放前相對高密度的火車站建設中,也能管窺這座城市從中部小鎮發展成當下偌大都市的必然。
1903年,為了将萍鄉的焦煤運到漢口,醴萍鐵路開工興建;1905年,鐵路竣工,改名株萍鐵路。
株洲最早的火車站,位于現在的九天國際廣場附近,因位于漢冶萍公司株洲轉運局南邊,被稱為株萍鐵路株洲南站,也是我國南方最早的火車站之一。
相關資料記載,1911年1月,粵漢鐵路長株段通車時,株洲建成第二座火車站,被稱為粵漢鐵路株洲北站,站址位于現在的株洲火車站南邊,并于1928年成為粵漢鐵路聯運樞紐。
1936年,株洲北站改稱株洲車站,原株萍鐵路株洲南站改為岔道站,湘鄂、株萍兩段列車經岔道站直通。
再往後的1937年,株萍鐵路并入浙贛鐵路,新建株洲火車總站(另稱浙贛鐵路站),
站址就在現株洲火車站背面處的南嶽嶺下,與粵漢鐵路株洲北站平面相對,站房不過100平方米,用現代的眼光看隻能說是“老破小”,但在當時已算高大。這個站址也是今天的火車站所在位置。
此後,浙贛鐵路還在株洲火車總站以東約2公裡處建朱田鋪車站,又叫火車東站。
至此,株洲這個當時隸屬湘潭縣的城鎮已先後設有四座火車站,這在鐵路系統尚不發達的當時是十分罕見的。
火車站帶來的溫暖牽絆
1949年9月,鐵路被人民政府接管,四座火車站合并統稱為株洲車站。
長期關注株洲曆史的朱力老師此前介紹,現在的株洲火車站也經曆了小平房到大樓的轉變。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株洲火車站(現火車站前身)相當簡陋,竹篾加泥巴塑牆建造的小平房内,隻有2個售票小窗口,候車區也隻放了幾排長木椅。逢年過節搭乘火車的旅客多,工作人員便在車站前坪搭建一個簡易候車棚。
株洲市文史專家仇民主還記得,當時由于株洲交通方便,很多工廠遷到株洲,火車經常運來大型的機器零件,小小的他就幫着父母拉闆車運這些貨。
随着城市的建設發展,天南海北的有志之士乘坐火車抵達株洲,老火車站的升級擴建勢在必行。
1955年,株洲火車站進行了第一次擴建,新建站房有800多平方米。1957年,車站由9股道發展到14股道,建成了2個旅客站台。
最重要的還是1975年,經過反複論證,株洲火車站在原址上興建了占地1.2萬平方米的株洲新客站,主樓等一期工程于1981年竣工投用,這是當時我國南方僅次于廣州、長沙的第三大客站,一直伴随市民朋友們到這次改擴建。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株洲火車站 。 資料圖
舊時有“勞勞送客亭”,對于很多人來說,株洲火車站便是一代人的勞勞亭,最讓人觸動的,也是與這裡有關的情感牽絆。
老讀者張盤龍至今還記得,1989年,他于師範學校畢業後第一次搭乘綠皮火車來到株洲,在這裡獲得了好心的車站大姐的幫助,又在買返程票途中,在火車站邂逅了自己的妻子。正是這些因緣際會,讓他從北方調到株洲,并在這裡成家立業。
▲上世紀80年代,株洲火車南站預備拆除的貨房。陳瑛/攝(資料圖)
廣西來湖南工作的小夥趙露念念不忘的,則是自己在株洲火車站喝過“姜湯大姐”韓無鹽的“韓式姜湯”,得到了火車站彩虹服務站的熱心幫助,這也促成了他在株洲定居。
▲曾經的株洲火車南站附近。 陳瑛/攝(資料圖)
衆望所歸,百年車站即将歸來
5月27日,株洲火車站改擴建項目現場,施工人員與機械設備各司其職,頗具現代感的全新站場雛形已現。
根據改擴建方案,新的株洲火車站将由東站房、西站房、高架候車室組成,設普速和城際兩個站場,提升旅客出行環境,滿足人們對更為便捷的城鐵搭乘體驗的期待。
▲正在改擴建施工的株洲火車站。 伍靖雯/攝
曾經的火車站站前廣場将成為西廣場,東廣場則毗鄰鐵東路,兩邊皆可進站,整個改擴建工程将于年底竣工,株洲火車站邁入新的時代。
但對于許多人來說,無論株洲火車站如何變遷,最留戀的依舊是這裡給予旅客的人文關懷與溫暖,成為大家對車站以及株洲這座城市的情感寄托。
“期待歸來的株洲火車站,更具人文與時代精神,更加彰顯制造名城、幸福株洲的魅力。”趙露說,他期待着這一天,相信這也是四百萬株洲人民共同的期待。
來源:株洲晚報
審核:羅小玲
編輯:陳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