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波瀾起伏的一生,成就了史詩性巨著《紅樓夢》。出生于富裕之家,少年時代親眼目睹了整個家族的迅速敗落,這種經曆讓他刻骨銘心,這也成為曹雪芹中年以後創作《紅樓夢》的基本依據。曹雪芹豐富的經曆,塑造了自己不同的文化屬性,這也形成了《紅樓夢》創作的文化背景。
一、士族文化
曹家作為包衣世家,主政江甯織造接近六十年,家世顯赫,集富貴與權勢于一身,屬南京的名門望族。康熙六下江南,四次入駐江甯織造局,這是何等榮耀。曹家作為皇家世仆,不用走科舉入仕這條道,隻要伺候好皇帝,自然會順利接上輩的班,繼續榮華富貴。曹家這樣的士族大家庭,在政治上具有壟斷性。
曹雪芹三歲随曹頫認字讀書,開始學習《三字經》、《弟子規》等啟蒙性讀物。少年時即“以詩詞經藝驚動長者,稱神童”。老祖母會在學習之餘為他講述有關家族興衰,老皇帝南巡,來訪藍眼睛洋人的故事。四五歲時家裡請了私塾先生教他讀書。七八歲時,家人就開始教他為人處事的道理。由于家裡藏書很多,曹雪芹從小又喜歡讀書,所以通過讀書給自己儲備了很多知識。一家人都很寵曹雪芹,每次外出也會帶着他,所以曹雪芹從小就遍覽了江浙一帶的繁華勝地,開闊了眼界。
這一時期的曹雪芹受到士族文化的影響,作為包衣世家深得皇帝信任,世代為官,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曹家衰弱之前的這段時間,曹雪芹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成長。《紅樓夢》就是記錄了中國封建大家族賈家的生活史。賈家作為官宦之家,賈政、賈赦、賈珍都有朝廷的俸祿。另外,賈家還有莊田,這些莊田每年都會進獻大量山珍海味和銀兩作為租子。
二、底層文化
由于曹頫的辦事不利,行為不端,雍正五年被革職入獄,家産被查抄,此時曹雪芹隻有十三歲。正值年關,卻被掃地出門,曾經的貴族眨眼間成了階下囚,無盡的悲涼淹沒了曹雪芹。被抄家的第二年,在新任江甯織造催逼下,曹雪芹告别金陵,随家人北上返京。因為雍正沒有趕盡殺絕,在京城給曹家留下一處房産。
曹雪芹回到北京後,住在崇文門外蒜市口老宅。此時曹家隻能依靠朝廷給旗人發放的錢糧和朋友的接濟,聊以度日。沒過多久,曹雪芹就被送到包衣子弟學校去讀書。家裡的日子日漸窘迫,隻好典房賣地,以解燃眉之急。家庭的沒落,讓曹雪芹進一步認識了人情的冷暖和世道的艱難,他在艱難困苦地磨練下不斷長大。
曹雪芹本人由一位八旗公子哥兒,淪落而至于“舉家食粥”貧困不堪,這讓他深深體驗了一把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在《紅樓夢》中也涉及到底層人物劉姥姥和烏莊頭。這兩個人物刻畫地都很深刻,特别是劉姥姥,占用的篇幅還比較多。如果不是底層生活的經曆,對劉姥姥的塑造也許就不會這麼接地氣。愛熱鬧,土裡土氣的劉姥姥第一次出場就深深走入人們内心。至于,黑山村武莊頭,年底進賈府交租,也反應了在當時封建大背景下,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三、王府文化
随着曹雪芹的一天天長大,他開始走向台前,代替曹家待人接物。努力學習之餘積極結識一些王公貴族,以圖為曹家的複興近一微薄之力。乾隆元年,新皇大赦,曹頫釋放回家,與此同時,乾隆召好友福彭回京,協辦總理事務處,曹雪芹此時二十一歲。由于親戚關系,曹雪芹經常出入平郡王府,對于王府的非常熟悉,對王府的文化也是深有感觸。再加上乾隆五年曹雪芹在福彭的舉薦下,順利補上侍衛缺,能夠從龍伴駕,近距離了解皇家禮儀和皇家園林。這為其在《紅樓夢》中描畫皇家出巡場景和大觀園的布局結構打下了基礎。
清代北京的王府分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貝子府四個等級,曹雪芹與敦誠、敦敏兄弟是好友,經常出入他們的親王府。福彭作為曹雪芹表兄,平郡王府自然是也少不了曹的影子。平郡王府常被稱為“西府”,東邊諾尼的貝勒府常被稱為“東府”,因此有些紅學家認為,這裡就是《紅樓夢》裡榮國府和甯國府的原型。經常出入王府的曹雪芹自然對王府的生活習俗和各種規矩了如指掌,這樣在寫榮甯二府生活時也是得心應手。
王府文化屬于貴族文化,為宮廷文化與民間文化溝通之橋梁。民間所知宮廷文化,多來自王府;王府又承自宮中;宮中又多繼承前代,體現了皇家文化與民間文化的交融。清代王府文化,年深日久,生活細節各有所長,如慶王府之芙等餅、舒肝丸,榮王府之真松煙墨,東王府之唱本(子弟書),皆為北京人所共知。《紅樓夢中》大篇幅描寫飲食文化,涉及珍馐佳肴,有讓劉姥姥大開眼界的秘制茄鲞,還有花巨資打造的螃蟹宴等等。
四、市井文化
曹雪芹崇尚自由,追求個性解放,仕途讓他感覺壓抑,終于在乾隆十六年他離開仕途,回到香山。他的打算長居于此,完成《紅樓夢》的寫作與修訂。香山因其獨特的風水,寺觀衆多,曹雪芹經常到法海寺和卧佛寺找佛僧談論佛理。乾隆二十年,曹雪芹在香山的房子塌了,他搬到公主墳居住。曹雪芹這段時間換過很多住處,過着著書立說的隐居生活。四處流離,曹雪芹被北京的市井文化所熏陶。
市井文化是一種通俗雜亂生活化的文化,很接地氣,更能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紅樓夢》裡有很多涉及市井的場面,像如古董店裡的冷子興;香料店裡的蔔世仁;當鋪“恒舒典”裡的張德輝。之所以能夠對這些市井場面細微刻畫,源于曹雪芹對市井文化的的熟悉和了解。
《紅樓夢》裡的各種描述,跟作者的經曆息息相關,作者将自己的文化屬性散落在書中的各個角落,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背景。當然,這樣一部鴻篇巨制,自然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洗禮。縱觀中國曆史,封建社會的的晚期各種矛盾環生,已阻礙了當時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直接導緻國力的衰微、王朝的沒落。曹家的被抄,相對應《紅樓夢》中賈府的悲劇正是當時社會悲劇的一個縮影,反映封建社會盛極而衰的時代特征,所以《紅樓夢》的創作也被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資料參考:
1、《曹雪芹傳》
2、《紅樓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