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集”這個詞在全國有很多叫法,南方稱作“趕場”、“趕山”、“趁墟”。中原地區也有叫:“上街”“趕集”,在新疆地區叫:“巴紮”,集市是指定期聚集進行的商品交易活動形式。主要指在曾經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時代或地區遺留下的一種貿易組織形式。又稱市集。趕集是勞動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趕集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有些生活在都市裡的孩子,從不到鄉下去,可能以為是一個交易網站的名稱“趕集網”,其實趕集網也是冒用了“趕集”這個名稱而注冊了自己網站名的由來。
趕集是有規律的,有“逢單”,“逢雙”,還有五天一集,一周一集的說法。總的來說,都是一個意思。集市一般都在城鄉結合部,農村鄉鎮等位置。
在近年來城鄉建設加快,很多開發商瞄準了國内的房地産市場,到處都開發新的樓盤、新區,因此在新開發的小區附近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農貿市場,有需求就有供給,也就形成了所謂的“集市”。
過去在我小的時候,每逢趕集時大家都會起得很早,吃過早飯後就會到集市上去,挑選着喜愛的用品、衣服、肉菜。集市上的小販去的會更早些,離“集市”稍遠一點的商販天不亮就要出發,常年趕遠集的商販更是半夜就要開始準備了,挑擔,架子車,條件好一些的會用“二八大蓋”加重自行車後座,一邊一個荊條編制的挎籃塞上滿滿的兜售商品。在過去根本沒有小貨車,電動三輪車類的載貨交通工具。太陽出來的時候集市上開始熱鬧了起來,作為集市的村子或鄉鎮仿佛成了一個鬧市,時不時傳來女人的笑聲、小孩的哭聲、小販的吆喝聲、各種讨價還價聲、 聲聲入耳,好不熱鬧。
“趕集”對我來說也是很難得的,今天剛好空閑和心情不錯,就去了一趟不遠處的集市去“趕集”,我既然今天有了興趣來“趕集”就要把集趕的有點意義,趕出點特色,趕出點名堂來,要感覺到這集有趕頭,不然不是白來了一趟?
今天趕集的人不是特别的多,地域有些空曠,小商販的貨車,三輪車、拖拉機基本上都在外圍,集市内部基本都是固定攤位,各種商品都有各自的區域,比如:服裝鞋帽區、小商品家電區、蔬菜散賣區、水果特色區、綠色蛋禽區,農家大肉區、草原牛羊肉區、生猛海鮮區、花鳥魚蟲等應有盡有。
集市上男女老少都有,城鄉結合部的通勤上班族趕上休息日的,城市裡的退休大媽們為了能買到當地種植的新鮮果蔬,趕早乘坐公交車來集市購物的,輪流着趕集做生意的小商販以及附近鄉村裡特來趕集的人們都會聚到一起。各自買賣着自己供需的貨物,這個集真的挺大的,集市上細聽有各種的口音,有能聽懂的北方話和地方話,也有聽不懂的江浙滬口音,還有穿戴奇特貌似新疆的維吾爾族人叫賣着新疆特産,他們沒有固定攤位,把賣的商品拿在手裡來回走動着叫賣。
集市上擺放着各種各樣的水果,琳琅滿目,比比皆是,映入眼簾水果特色區裡有“陝西柿餅”“山西核桃”“新疆葡萄幹”“黃骅冬棗”“河南芒果”“萊陽酥梨”“煙台蘋果”“熱帶地區的香蕉、菠蘿、枇杷、山竹、橄榄、以及榴蓮”等。南來北往的水果沾滿了集市;各種蔬菜應有盡有,目不暇接,真是“菠菜韭菜藕,黃瓜蔥土豆,茄子豆角蒜,白菜蘿蔔姜”蔬菜在集市占據了重要位置;雞鴨魚肉各領風騷,有活蹦亂跳的活雞,也有水箱裡遊動的鲢鳙、武昌魚、烏江魚、鯉魚和鲈魚,肉食區攤位上還擺放着豬頭、豬蹄、豬下水。海鮮類也占據了集市一隅,海蛎子、花蛤,大閘蟹、海米、都是天津、日照、唐山等地的特産;還有叫賣糖葫蘆的,賣小菜的、賣日用品的......這樣的集市囊括了城鄉的優勢。
集市上的叫喊聲不斷,此起彼伏,叫聲一浪高過一浪:“大蝦便宜了,剛拉來的”。“買蘋果了,煙台大蘋果。”“驢肉火燒,外焦内嫩”......随着叫賣聲,人們一會湧向東,一會撲向北,集市如潮水一般不停地湧動着。這個城鄉結合部的集市真的很熱鬧,有着城市沒有的風姿,趕出了鄉村的特點,趕出了集市的爛漫。拉動了區域城鄉集市的貿易,激活了一方城鄉的經濟。
蕩漾在這樣的集市裡,看看這也想買,那也不錯,集市上鮮美的貨物讓人動心,于是乎,我就買了有代表性的物品:海南的“黑胡椒”(南),内蒙的“牛排”(北),舟山的“帶魚”(東),新疆的“葡萄幹”(西),河南的“道口燒雞”(中)及當地的果蔬。齊了,東西南北中,全國大團結。我左手提着“東、西”,右手提着“南、北、中及果蔬”凱旋而歸。
今天趕了一趟集,感覺獲益多多,收獲滿滿,也收獲了一種好心情,更是體驗了一把買賣聲中的讨價還價人性。
今天趕集 回家後,心裡還蕩漾着趕集所帶來的甜美與體驗。也讓我感受到了久未體驗過的生活,更讓我重溫了流失的過去時光,感受了不同環境、不同時期的不同風采,這個集趕得值。
2021年12月7日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