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新京報快訊(記者 姜慧梓)6月10日,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85項,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藝、沙縣小吃制作技藝上榜截至目前,國務院共公布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557項,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螺蛳粉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新京報快訊(記者 姜慧梓)6月10日,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85項,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藝、沙縣小吃制作技藝上榜。截至目前,國務院共公布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557項。
文旅部黨組成員王曉峰在同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此次國務院共公布項目325項,涉及465個申報地區或單位。其中,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8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140項。
此次評審委員會設置11個評審專家小組,除民間文學、傳統技藝、民俗等10個傳統非遺門類外,還首次單獨設立了飲食類評審小組。經過評審,18個飲食類項目列入非遺名錄,沙縣小吃制作技藝、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藝、桂林米粉制作技藝、蘭州牛肉面制作技藝等均上榜。
文旅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王晨陽告訴新京報記者,單獨評審飲食類非遺項目主要是由于各地申報的此類項目較多,包括與飲食相關的民俗類項目總計達到135個,占推薦申報項目總數的1/6。同時,由于飲食類非遺項目具有一些特殊性,評審标準有較大不同,單獨設組進行評審會更加清晰、明确。
對螺蛳粉、沙縣小吃等“網紅”美食的入選,王晨陽表示,主要是發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導向作用,引導各界在關注某一種食品、某一樣菜肴制作技藝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到飲食類非遺項目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社會功能和當代價值。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吳興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