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的教案?【一】課堂筆記【二】教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的教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一】課堂筆記
【二】教案
〖一〗教學目标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約的特點。
3.緊扣重點詞句,感悟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
〖二〗教學重點:參考注釋,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
〖三〗教學設計
一、出示資料,介紹文言文
1.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 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後,自由朗讀,簡單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說說以上句子和現代語言的不一樣,教師小結:像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的一筆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闆書:司馬光)。學生齊讀課題。
5.誰能說說自己對司馬光的了解?(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教師評議。)
6.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号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 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四 庭 登 跌 衆 棄 持 皆
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正音:注意讀準平舌音“司”,翹舌音“衆、持”,後鼻音“庭、登”。
去掉拼音讀,齊讀。
2. 指名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司馬光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3. 教師範讀,指導朗讀,讀準節奏。
4. 參考注釋,自學課文。(要求:将注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再次批注在文中,據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 讓學生就不理解的字詞提出問題。以下字詞或者比較陌生或者古今差異較大,學生可能提出:
(1)群兒:很多孩子。這裡指小夥伴們。
(2)戲: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裡。文中指後院裡。
(5)一兒:一個小孩。
(6)登甕:爬到甕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甕裡。
(8)沒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裡快要沒頂了。
(9)衆:别的孩子們。
(10)皆:都。
(11)棄去:跑到外面。
(12)持石: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
(13)擊甕:使勁向甕砸去。
(14)破之:甕破了。之,它,指甕。
(15)水迸:水流了出來。
(16)兒得活: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6. 互相交流每個句子的意思,教師評議。
(1)群兒戲于庭。(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
後院裡玩耍。)
(2)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院子裡有一口大甕,一個小孩爬到甕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甕裡。甕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
(3)衆皆棄去。(别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吓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甕砸去,“砰!”水甕破了,甕裡的水流了出來。)
(5)兒得活。(被淹在水裡的小孩得救了。)
7. 男生讀原句,女生讀譯文。引導學生注意課件中紅色的文字,告訴學生,在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時,為了使語句通順、内容連貫,需要加入恰當的内容。
8. 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原文,并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教師評議。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甕,一個小孩爬到甕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甕裡。甕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别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吓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甕砸去,“砰!”水甕破了,甕裡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讀,自由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 司馬光砸甕的動漫故事,激發興趣。
2.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譯文。
3.讀了課文,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課文中哪個地方寫出了司馬光很聰明。(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闆書: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4. 指導感情朗讀,讀出對司馬光的贊賞。
四、配樂朗讀,熟讀成誦。
1. 這麼聰穎機智、沉着冷靜的孩子,你們喜歡嗎?(喜歡)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個同學讀。(課件配樂)
2. 學到這裡,你能試着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地看着書朗讀。
3.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篇文言文,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釋、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遇到難句——反複多讀幾遍、還讀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方法,去讀懂其它的古文。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四 庭 登 跌 衆 棄 持
1.觀察生字,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跌 持”為左右結構的字,寫時要寫得左窄右寬。“登、棄”是上下結構,“庭”是半包圍結構。
2.師指導寫字
“庭”半包圍結構,注意“廣”作偏旁時,要寫得寬大一些,橫、撇要長一些。
“登”,上邊部分“癶”旁,不要寫錯,看清筆畫,下面的“豆”穿插進去,要寫緊湊。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闆書設計】
司馬光
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在實際教學《司馬光》中,教師緊緊抓住“讀”來完成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讀為主,熟讀成誦。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範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方法,學以緻用。
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注釋、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然後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最後我再通過小組讨論兩個問題:①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不足之處: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隻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
【三】練習題
1.選擇正确的讀音,畫“√”。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tiě diē)沒(méi mò)水中。衆皆(kǎi jiē)棄去,光持(chí cí)石擊甕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兒得活。
2.先解釋帶點詞的意思,再解釋整句話的意思。
(1)群兒戲于庭。( )
(2)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
(3)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
【答案】
1. diē√ mò√ jiē√ chí√ bènɡ√
2.(1)戲:玩耍。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
(2)登甕:爬到甕沿上。 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甕,有個小孩爬到甕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甕裡。
(3)破之:水甕破了。 之:它,指水甕。 别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吓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甕砸去,“砰!”水甕破了,甕裡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得救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