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文學家,他的詩質樸而蒼涼,給人深沉憂郁之感,引領了初唐詩歌風格的轉變,無論是當時還是對後世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他的成名之路并非順暢,說來也許你不信,他的事業轉折點就是從著名的“摔琴事件”開始的。
陳子昂出生在富裕之家,少年時期,頗有遊俠之風,随着年齡的增長,他逐漸對文學産生濃厚興趣,而且在文學創作上也展露出天賦,寫了不少出色的詩作。此時,陳子昂決定去首都長安闖一番事業,尋求能夠賞識自己文采的人,就這樣,他從家鄉來到了長安城。長安城可謂人才濟濟,陳子昂一沒門路,二沒親戚,一時間找不到建功立業的方法,他拿着自己的詩作向達官貴人介紹,希望這些貴人們能夠賞識自己,但卻是無功而返。
有一天,陳子昂走在大街上,見街中攤位上有一位老者在賣古琴。這老頭子有點古怪脾氣,很多達官貴人出價千兩銀子他都不賣,說是要尋找古琴知音人。陳子昂走到老人跟前說,要出3000兩銀子買這把古琴,老頭上下打量了一番陳子昂,說道:“你就是這古琴的知音人,我把它賣給你了”。陳子昂高價買琴的舉動,把那些貴族人給驚呆了,接下來的舉動更是驚動了整個長安城,陳子昂當着衆人的面,把這把價值4000兩銀子的古琴狠狠摔在地上,接着說:“我陳子昂熟讀經書典籍,滿腹詩書,可是我寫的文章卻無人問津,留着這古琴有什麼用”?說完,他把自己創作的詩文分發給大家閱讀。從此之後,陳子昂聞名整個長安城。
此後參加考試,如願以償成為進士,并在武則天的提撥下,逐漸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陳子昂是唐初詩歌改革的先驅,摒棄六朝時期詩歌绮靡纖弱之舊習,提倡複興“漢魏風骨”,以其進步充實的思想内容,質樸幹淨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共存詩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三十八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和《登幽州台歌》。
【原詩】
《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閱讀賞析】
這首詩慷慨悲涼,大氣磅礴,蒼勁有力。圍繞思想感情表達的需要,完全掙脫了形式的羁絆,詩文縱橫恣肆。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始于武則天提攜,亦敗于武則天壓制。陳子昂直言敢谏,對武後朝廷不少弊政,常提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但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随建安郡主武悠宜北征契丹,擔任參謀長。武攸宜缺少謀略,屢戰屢敗,陳子昂多次提建議,他不但不聽,反而把陳子昂降為軍曹。雄才大略不得施展,遠大抱負徒喚奈何。在這樣的背景下,陳子昂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為國家大業,廣攬賢才的故事,以一首短詩抒發内心的孤獨和激憤。
開篇“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橫空出世,一語驚人,突顯了屹立于天地間的清高、孤傲、悲涼形象。兩個不見,包含了萬千思緒,有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憤慨,有壯志難酬的孤獨寂寞,有對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之情。
詩的三、四句,借景抒情,直抒物是人非的孤獨凄涼與悶悶不得志的傷感之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表達了詩人的内心情感,能夠永恒不變的隻有天地,隻有自然,作為人都不過是匆匆過客。
詩人登高望遠,感觸人生短暫,古人早已面目全非,而天地依然渺遠;這種孤獨感是人類的個體,自身與宇宙間深邃的孤獨寂寞,那種無人溝通的靈魂的孤獨,使詩人悲從心生,不由得潸然淚下。
此詩的特點,不同于一般的朋友間的離别愁緒,詩中的感悟已經跳出了個人的悲歡,反映了人類對自身命運的普遍思考,其詩意具有哲學上的意義,而獲得廣泛的共鳴,形式和内容對後世詩歌的發展,都産生積極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