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十首最有韻味的古詩

十首最有韻味的古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23:17:15

古詩中,有因整篇詩而名揚天下的,有因一二句詩而流芳後世的。大多數詩人都做不到這樣,大家名家也并不是所有的詩詞都寫得出色,也不是所有的詩句都是名句。

古人說“詩要煉字,字者眼也”。必須要有“吟安一個安,撚斷數莖須”的精神。用好了一個字,能使全詩達到一種新的藝術境界,這就是“詩眼”,一字傳神。下面,選擇九首流傳最廣、意境不同凡響的古詩,看看它們增輝傳神的“詩眼”在哪裡?

第一首詩:明代朱元璋《詠竹》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着泥。

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大雪将竹子壓彎了,枝頭雖然很低但沾不着地上的泥土。等到天晴日出,雪融化了,那竹子依舊會昂首挺胸,向天看齊。

朱元璋出身貧寒,幼時入寺為僧,讨過飯,當過普通列兵,經曆過很多艱難困苦。這首詩是朱元璋借雪壓竹子來表達自己志向的,寓意着在逆境中的追求,象征着勝利屬于奮鬥者,挫折、失敗隻是暫時的。雪竹就是朱元璋當時的狀況,但是他有必勝的信念,有一種搏擊命運的進取精神,最終獲得了成功。

全詩一氣呵成,氣脈貫通。“依舊與天齊”一句充分表現出朱元璋馬上得天下者的帝王氣魄。這首詩的詩眼是“齊”字。三九嚴寒,大雪紛飛,萬物凋零,唯有青竹本色不變,但積雪壓得竹枝彎下了腰,可是青竹低而不折,自有一種頑強的意志和不可征服的韌性。縱然漫天大雪,不可一世,但終有盡時,一旦紅日東升,再厚重的積雪也必将消融,到那時,青竹就可以挺胸昂首,一展雄姿,與藍天齊高。

作者簡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朱重八、朱興宗,濠州(今安徽鳳陽)鐘離人。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雲遊四方,增長見聞。二十五歲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慶路,改名應天府,其後陸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并自稱吳王。吳元年(1367年)以“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為号召,派遣徐達、常遇春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應天府,國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元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其後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十首最有韻味的古詩(意境不同凡響的古詩)1

第二首詩:宋代邵雍《山村詠懷》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眼看去有二三裡遠,輕霧籠罩着四五戶人家。亭台的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在綻放。

這首詩是邵雍在陽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輝縣)遊玩時,看到鄉間春色美麗迷人,為了表達愉快的心情和生活的美好而寫下的。把從一到十的十個數字按照自然順序,同小路、煙、村、亭台、鮮花排列在一起,用了寥寥四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胧的山村風景畫。全詩通俗易懂,語言平常。

這首詩的“詩眼”是花,“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炊煙袅袅呈垂直狀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台座座,鮮花朵朵。一個山村鮮花朵朵,一下子使全篇增輝生色,加上氣脈流暢新穎變化,生動而含蓄,自然而貼切。一個“花”字寫出了春光四射的意境,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使人頓覺山村多姿,妙趣橫生,從而構成一幅早春的田園風光圖,表達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作者簡介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生于林縣上杆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颢、程頤并稱“北宋五子”。天聖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歲,随其父到共城蘇門山,蔔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三十歲,遊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為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陽,以教授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号安樂先生。出遊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甯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内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十首最有韻味的古詩(意境不同凡響的古詩)2

第三首詩:漢代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内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刮起來了,雲随着風翻騰奔湧啊,威風凜凜平定了天下,衣錦回到故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這是公元前一九六年劉邦出征平定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後,順路回了一次故鄉沛縣(今屬江蘇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長、晚輩都召來,共同歡飲時,即興創作的。每句中皆帶有“兮”,原因是劉邦故鄉沛縣被楚國占有百年,文筆自然不免沾染了楚風。楚辭又由于其代表人物屈原的悲慘,而成為抒發憤懑的文體。

《大風歌》一詩,抒發了劉邦遠大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慮的複雜心情。全詩渾然一體、語言質樸,别具一格。這首詩的“詩眼”是“威”字,“威加海内兮歸故鄉”,隻一個“威”字就是那樣生動貼切地闡明了各路諸侯臣服于大漢天子劉邦的腳下,一個“威”字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糜,天下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巨無霸的沖天豪邁氣概。這樣的榮歸故裡,劉邦的心情是何等的榮耀與八面威風!劉邦選取這種文體,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他對家國興亡的擔憂,又不失王者風範。

作者簡介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省豐縣)人。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十首最有韻味的古詩(意境不同凡響的古詩)3

第四首詩:清代乾隆《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這首詩是乾隆的上乘之作,也是唯一被選入小學課本裡的一首詩。他把一到十的數字都用上了,按照順序排列,語言非常平常,人人都能看懂聽懂。此詩看似簡單,最後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卻是神來之筆,讓人不禁稱奇。這首詩的詩眼是“見”字,一個“見”字卻使全詩意境升華,頗有雅趣。這裡的片等指雪花,是白色的,将雪的形态描繪得淋漓盡緻,蘆花也是白色的,“飛入蘆花都不見”,雪與蘆花融為一體,自然而然,貼切形象,妙趣橫生,韻味無窮。

據說乾隆非常喜歡作詩,勤奮努力,筆耕不辍,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他活了89歲,平均每天寫兩首詩,但是可圈可點的詩少之又少,《飛雪》确實是一篇佳作。它被收入中華優秀兒歌作品之列,且赢得了天下人為之稱頌。

作者簡介

乾隆,即清高宗弘曆,愛新覺羅氏,清朝第六位皇帝,清軍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生于1711年9月24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前後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 。乾隆帝儒雅風流,一生著文吟詩,其詩作竟達四萬二千餘首,幾與《全唐詩》相當。又重視文物典籍的收藏與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編成《石渠寶笈》、《西清古鑒》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國範圍内征集圖書,編纂巨帙《四庫全書》。

十首最有韻味的古詩(意境不同凡響的古詩)4

第五首:唐代孟郊《登科後》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過去的貧困潦倒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要好好放松一下自己。迎着春風意氣風發馬跑得特别快,一天就把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唐朝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這時候的長安,正春風輕拂,春花盛開。這首詩是孟郊四十六歲那年考中進士時所寫的,他兩次落第,這次竟然高中,仿佛一下子從苦海中超度出來,登上了歡樂的頂峰。詩一開頭就說以往那種生活上的困頓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時金榜題名,終于揚眉吐氣,自由自在,真是說不盡的暢快。

這首詩直抒胸懷,語言平直,樸實無華,易讀易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後人喜愛的名句。它的詩眼是“得意”二字,詩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風策馬奔馳在長安道上。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時的詩人神采飛揚,不但感到春風骀蕩,天宇高遠,大道平闊,就連自己的駿馬也四蹄生風了。偌大一座長安城,春花無數,卻被他一日看盡,真是“放蕩”無比!詩人情與景會,意到筆成,不僅活靈活現地描繪了自己高中之後的得意之态,還酣暢淋漓地抒發了得意之情,明朗暢達而又别有情韻。

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阌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谥為貞曜先生。

十首最有韻味的古詩(意境不同凡響的古詩)5

第六首:唐代賈島《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悠閑地住在這裡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蕪小園。鳥兒自由地栖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門。走過橋去看見原野迷人的景色,雲腳在飄動山石也好像在移動。我暫時離開這裡但是還會回來,按約定的日期與朋友一起隐居。

這首詩是賈島走訪友人李凝未遇而寫的,實際上是一件很尋常的小事。詩中的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雲根,無一不是尋常所見景物;閑居、敲門、過橋、暫去等等,無一不是尋常的事。然而詩人偏于尋常處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語言質樸,冥契自然,而又韻味醇厚。

全詩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名句而著稱,傳誦于後世。它的詩眼是一個“敲”字,這裡有一個典故:一天,賈島騎在驢上,忽然想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開始想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字,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勢,不覺一頭撞到京兆尹的儀仗隊,随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賈島便将作詩因一字未定的事情說了,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這樣,兩人竟做起朋友來。一個“敲”字可見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當月光皎潔,萬籁俱寂,有一個老僧輕輕的敲門聲,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噪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栖宿巢中了。詩人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刻畫了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如果用“推”字,就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後來“推敲”也成為人們對事情反複考慮的意思了。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範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号無本。自号“碣石山人”。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十首最有韻味的古詩(意境不同凡響的古詩)6

第七首:唐代宋之問《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曆一個春天。越走近故鄉心裡就越是膽怯,不敢打聽從家鄉那邊過來的人。

這首詩是宋之問從泷州(今廣東羅定縣)被貶逃歸時,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所的,展示了貶居期間那種與世隔絕的處境,失去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精神痛苦。

全詩平鋪直叙,上下從容承接,沒有什麼驚人之筆,“近鄉情更怯”,一個“怯”字将詩人心中那憂慮的心理寫得入木三分,這個“怯“字就是詩眼,寫出了真情實感,富于情緻和耐人咀嚼的。作為流放之身,宋之問離家越近卻卻膽怯,對家人的入骨關愛引起了千古的共鳴。 

作者簡介

宋之問(約656年—約712年),唐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陽市)人,唐代詩人。又名少連,字延清。上元進士。累轉尚方監丞、左奉宸内供奉。趨附張易之兄弟,坐貶泷州參軍。中宗時,逃歸洛陽,以告密有功,擢鴻胪主簿,遷考功員外郎。後事太平公主,複附安樂公主,為太平公主告發,貶汴州長史,改越州長史。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有輯本《宋之問集》二卷。

十首最有韻味的古詩(意境不同凡響的古詩)7

第八首詩:唐代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明月升起,驚動幾隻栖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回蕩空曠山澗。

這首詩是王維遊曆江南之時,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雲溪别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雲溪的作品。作于開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間,其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禅心與禅趣。

此詩所寫的是春天山中的一處風景,接近于寫生,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語言平常,描寫真實。全詩的詩眼是“驚”字,“月出驚山鳥”,一個“驚”字,使全詩生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這春山中,夜色甯靜,當月亮升起時,竟然驚吓了山鳥,使之意境悠遠,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從而生動地勾劃出了出一幅詩情畫意的景色。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詩人、畫家。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出身河東王氏,于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為太樂丞。曆官右拾遺、監察禦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受僞職。長安收複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存詩約400首。

十首最有韻味的古詩(意境不同凡響的古詩)8

第九首詩:明代朱元璋《金雞報曉》

雞叫一聲撅一撅, 雞叫二聲撅二撅。

三聲四聲天下白,褪盡殘星與曉月。

公雞叫一聲,頭向上撅一撅;公雞叫兩聲,頭向上撅兩撅。公雞叫三聲,東方破曉,天下大白,天空中的星星和明月全部宣告結束。

這是朱元璋登基稱帝時,所作的一首打油詩,表面上俗不可耐,但卻又不同凡響,讓文武百官統統地伏在階前,大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首詩的詩眼是一個“白”字,金雞象征着吉祥光明,常用來表示光明與希望的到來,“三聲四聲天下白”,用一個“白”字,來形容東方破曉、長夜宣告結束,非常貼切,恰到好處,頓時使全詩增色無限,“天下白”使得所有殘星與曉月都褪盡了,是何等的一種氣場。

朱元璋,出身于社會最底層,少年時是一個放牛娃,又是一個一無所有的逃荒者。他25歲投奔農民起義軍,憑借自身的才智和德行,經過17年艱苦卓絕的征戰,削平群雄,結束了蒙元的統治,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明朝,登上了堂堂一朝開國天子的寶座。“天下白”就是因為他的出現,光芒四射,照亮大地,使得那些殘餘勢力和元朝全部土崩瓦解。

作者簡介

朱元璋在位期間,政治上,強化中央集權,廢除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地方權力,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減免稅負,丈量全國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大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關系上,确立“不征之國”。在他的統治下,社會生産逐漸恢複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享年七十一歲,谥号“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号明太祖,葬于明孝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