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飯後帶着糖寶、肉寶在樓下玩兒,偶到一個叫子怡的小朋友,兩個小朋友似乎進入社交敏感期,看到子怡開心地沖過去打招呼:“你好,妹妹。“子怡稍稍有些害羞,躲在爸爸懷裡,撇着眼看我們。看着身高應該比我家孩子大,在詢問了子怡爸爸月齡之後得知子怡35個月。于是糾正了一下:”寶貝們,子怡比你們大,是姐姐。“
于是兩個小朋友重新和子怡打招呼,并且在我的示範下和叔叔也打了招呼。這個時候爸爸開口了:”你家孩子說話真好,我家孩子說話晚,都快三周歲了,到現在隻會兩個字兩個字的說。“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從出生那一刻起父母便擔負着一個小生命健康成長的責任,孩子的語言能力更是父母關注的方面,說話早晚、是否清晰,都會引起父母的擔心。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應該是怎樣的?我們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幫助?今天米米媽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寶寶語言發育那些事!
孩子的語言發育規律孩子的語言發育是存在規律的,提前了解孩子的語言發育規律,有助于我們對應不同的發展階段給予相應的幫助。
一、預備階段(0-1歲)
預備階段又稱”先聲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開始咿呀作語,初步理解語言的意思。
二、語言發育的第一階段(1-1.5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特色是說單字句,能用手勢、表情輔助語言來表達;
會模仿自己聽到的聲音,比如我們說:這裡有一個蘋果。孩子會複述:蘋果。
能以動物的聲音來代替其名,比如昨天在樓下的時候,18個月的貝貝看到小狗會說:”汪汪“
三、語言發育的第二階段(1.5-2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知道”物各有名“,喜歡問事物的名稱,因此又稱”稱呼期“,字句迅速增加。
四、語言發育的第三階段(2-2.5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能說短句,會用代詞你、我、他,開始接受”母語“所表現的獨特語法習慣,會用感歎句表示感情,比如我家孩子(27個月)吃到好吃的東西會說:”真美味呀?“也會用疑問句詢問:”媽媽,在幹什麼呀?“
五、語言發育的第一階段(2.5-3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提問,故又稱”好問期“,開始使用複雜的句子進行表達。
六、完備階段(3-6歲)
說話流利清晰,會用一切詞類,并能從成人的言談中發現語法關系,修正自己錯誤的暫時性的語法,逐漸形成真正的語言。
孩子的語言發育規律猶如蓋房子,需要經過打地基,一層層的修築,才能形成一座漂亮、結實的房子。所以,孩子的語言發展不是天生的,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曆咿呀學語的過程從無意識的發音,到能夠理解他人的語言,再到完全自如的表達。而這個過程需要父母或者照顧者的幫助。
寶寶說話晚的原因一、缺乏語言環境
《父母的語言》作者達娜·薩斯金德醫生在人工耳蝸植入研究項目中,有了一項奇怪的發現:兩位耳蝸植入患者紮克和米歇爾,在手術成功後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康複結果。紮克性格活潑開朗,就讀于一所公立學校,閱讀水平達到了正常的三年級水平;同樣上三年級的米歇爾卻不得不在“特殊教室”裡學習。隻會比劃簡單的手語和說一點點話的她,閱讀能力僅達到幼兒園水平。
作者薩斯金德醫生不解:他們明明有着同樣的智力、同樣深愛他們的父母、同樣的先天性耳聾,并同樣地接受了高端儀器治療,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距?
原因竟然是紮克的家人在紮克植入人工耳蝸後會不斷地和紮克說話,和紮克說他見到的一切,給他講故事,唱歌;而米歇爾的家人卻忽視孩子的語言輸入,很少與米歇爾進行語言交流。
昨天在子怡爸爸說出自己的擔憂之後,我也嘗試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爸爸說:”平時主要是姥姥照顧子怡,而姥姥本身也不太喜歡說話。”由此可見語言環境對于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性。照顧者的話少,導緻孩子的語言輸入較少,因此孩子也無法出現語言“大爆發“。
我給子怡爸爸的建議是在自己照顧孩子的時候多給孩子講故事,可以一邊指着圖片,一邊清楚地說出名稱。喜歡孩子說出這個詞,隻要孩子在嘗試,就給予肯定,及時強化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要要求完美。
還可以和孩子玩兒遊戲——好玩的聲音。父母發出一些聲音,讓孩子來模仿。比如:動物的聲音——小雞怎麼叫?小狗怎麼叫?小貓怎麼叫?交通工具的聲音:火車來了,轟隆隆;汽車來了,滴滴。這些前語言詞彙會幫助孩子發展出真正的語言。
邀請孩子一起唱歌——首先是父母唱歌給孩子聽,然後邀請孩子一起唱,你們可能反複地唱一首簡單的兒歌,直到孩子學會。因為歌曲通常要比語言容易記。所以,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可以盡量誇張地把詞語和句子像唱歌一樣唱出來。
二、語言表達機會少
安安媽媽說,安安18個月了,也不太會說話,隻會啊啊啊的指着自己想要的東西。于是我問媽媽,孩子啊啊啊指的時候您是怎麼回應的?媽媽說,我明白他想要蘋果,我就拿給他了。
這是很多孩子說話晚的原因——沒有語言表達的機會。在家裡,孩子即使不說話,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動作,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也能明白孩子的意思。
在家裡,即使你明白孩子想要什麼,也要假裝不知道。比如,你知道孩子想要水果,但是你假裝以為他想要米飯,可以以遊戲的方式:”你想要米飯嗎?不對啊,你想要水嗎?還不對?那你想要什麼呢?“當孩子用手指并且發出聲音時,成人可以把水果給孩子,然後說出水果的名字。
還可以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例如上幼兒園或者早教,這會有助于孩子的語言發展。
三、口腔肌肉沒有得到鍛煉
欣欣媽媽關于孩子說話方面的苦惱是說話不清楚,有點像我們說的“大舌頭”。和媽媽聊過之後發現:欣欣三歲了還在用奶瓶喝水和牛奶,從6個月添加輔食到2歲左右,一直是以泥狀糊狀的食物為主。
因為輔食添加方面的誤區導緻孩子的口腔肌肉沒有得到鍛煉的機會,因此口齒不清。所以想要讓孩子吐字清晰,要把握兩個關鍵:
- 1歲前,最晚2歲前戒奶瓶,用吸管杯或者普通水杯喝水
- 注意每個階段的輔食性狀,不要一直吃泥狀糊狀,咀嚼是最好的口腔肌肉鍛煉。
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每天抽出幾分鐘跟孩子說幾個詞。說的時候讓孩子看着你的嘴巴,舌頭和牙齒,讓他試着模仿你的嘴唇和舌頭的動作。然後,拿一個鏡子照着,一起看鏡子裡,你和孩子的嘴巴動得是否一樣。這被我稱為”鏡子遊戲“,好玩,有趣是最重要的。
是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大家好,這是米米媽的第96篇家庭教育原創文章,願我的故事伴你同行,育兒路上不孤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