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5:03:44

之前曾經做過一期視頻:《中國知網,從學術伴侶到壟斷巨獸》,可以說是挖了知網的老底。

最近,又看到一條跟知網相關的新聞報道:《訂購費用已達千萬級别,知網被中科院停用!》:一封指責知網續訂費高過高的中科院郵件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1

郵件的大概意思是說,去年中科院的數據庫訂費用達到千萬級别,而知網今年卻要求繼續漲價,不堪重負的中科院決定終止與知網的合作。

好家夥!想不到知網的故事,居然還有續集。

這次中科院的停用風波,加上去年剽竊大學教授論文被告事件,現在的知網,聲名狼藉,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作為一個在國家支持下建立起來的知識檢索平台,知網是怎麼淪落到現在這個模樣的?

在這裡,老狐先帶大家回顧一下知網的發展曆程。

知網的創始人名叫王明亮,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原清華大學物理系教師。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2

上世紀 90 年代,王明亮在清華大學任教,需要經常查閱資料。

在那個年代,要想查閱資料,隻能去圖書館一本一本地翻,動辄翻上五六十本,非常消耗查閱者的時間和精力。

浩如煙海的資料,經常讓王明亮感到身心俱疲。

在某個夜晚,王明亮突發奇想:如果能建立一個電子圖書館,讓查閱者可以方便地查閱所需的資料,那該多好。

王明亮把這個想法,上報至清華大學的校領導,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并迅速立項。

1995 年項目正式成立,并在一年後開始對外運營。

兩年後,該項目從清華大學獨立出去,成立了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社,專門運營這個項目。

不久,王明亮提出建設中國學術知識的網絡平台,把知識線上化。

這個提議,得到了國家部委的重視。

随後,王明亮主持制定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技術規範》,該規範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作為行業标準下令執行,相當于國家标準。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3

除了生産光盤等影音制品,王明亮還同時開始着手建立中國學術期刊網站。

這個網站,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中國知網。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4

在這個過程中,國家和學術界大力支持,各種批文一路綠燈,知網甚至一度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5

各大院校也幾乎無償貢獻出自己的學術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知網一共收錄自 1984 年以來,470 家博士授予單位的近 40 萬篇博士論文。

收錄753 家碩士培養單位的近 370 萬篇碩士論文。

收錄自 1994 年以來的學術期刊約 11000 種。

如此龐大的資源庫,給知網日後的“知識壟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時的知網,還算不上企業,更像是一個公益性質的國家項目,沒有什麼盈利的渠道。

不過,随着時代的發展,知網的盈利之路,開始柳暗花明。

由于學術抄襲和造假越來越頻繁,各大高校開始要求不同學位的畢業論文,必須進行論文查重檢測。

嗅到商機的知網,開發出了一套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并舉行了近 2000 場系統培訓會議。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6

依靠這種地毯式的推廣,中國所有的高校,都學會了如何使用知網的查重系統。

而知網從上世紀開始積累的學術資源,現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不在知網查重,還能去哪?

知網還根據學位高低,制定不同的論文查重價格:

本科畢業論文的查重價格是每篇 68-128 元;

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查重價格是每篇 350 元。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7

想想中國每年有多少本科/碩博的畢業生,需要被查重的畢業論文有多少篇,就知道這個産業有多龐大。

基本就是坐地數錢,堪比家裡開煤礦。

而且,論文查重,還不是知網唯一的賺錢渠道。

在 2016 年發布的《 知網學位論文領取稿酬通告 》裡,明确說明,發表在知網的碩士學位論文,其稿酬為 30 到 60 元,博士學位論文的稿酬為 80 到 100 元。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8

作為對比,我們看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 》:原創作品的基本稿酬标準為每千字 80-300 元。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9

一篇碩士論文的字數通常不少于 3 萬字,博士論文的字數通常不少于 10 萬字。

按照 《 辦法 》 的計算,碩士論文的稿酬至少為 2400 元,博士論文的稿酬至少為 8000 元。

跟市場價相比,知網的稿酬,跟白嫖沒什麼區别。

但這些作者已經算幸運了,起碼還有些稿費。

有時候知網收錄一篇論文,根本不通知作者,嚴重侵犯作者的權利,相關的官司屢見不鮮。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10

知網收錄的論文,能為知網帶來多少收入呢?

據悉,論文在知網平台每被下載一次,平台均會收取費用,碩士論文每本 15 元,博士論文每本 25 元。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11

以武漢大學劉春波的博士論文《輿論引導論》為例,該論文于 2013 年在知網發表,下載費用為每本 25 元,下載量為 22871 次。

下載費用乘以下載量,收入約為 57 萬元。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12

一本論文,換來 57 萬的收入,這也許是所謂的“一本萬利”吧。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稿酬又低,還有被白嫖的危險,為什麼論文作者還要選擇在知網發表文章呢?

這是因為,知網在學術圈積累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是其他平台無法比拟的。

各大院校往往會把論文在知網的下載量和轉載率,作為作者學術水平高低的衡量。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13

論文作者如果不在知網發表論文,根本無法找到其他水平接近的發表平台。

所以盡管稿酬過低,甚至被白嫖,大多數論文作者隻能忍氣吞聲。

此外,龐大的數據資源庫,是知網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如果要使用知網的數據資料,必須向知網提交巨額資源網包庫訂購費。

以今年為例,上海師範大學以 79.8 萬元的價格采購“中國知網”系列電子資源。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14

北京語言大學以 65.46 萬元的價格續訂知網數據庫。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15

巨額的數據費用,成為各大院校無法承受之重,但它們沒有其他選擇。

除了知網,市場上沒有其他水平相當的資源平台,各大院校隻能選擇繼續與知網合作。

從論文查重,到論文發表,再到數據查詢,無論是各大院校,還是論文作者,似乎已經離不開知網。

這種“離不開”把院校和作者緊緊鎖住,對知網産生強烈的依賴。

這種依賴,讓知網有了頻繁漲價的底氣。

武漢理工大學就曾表示,知網對該校 2010年 到 2016 年的報價漲幅達到 132.86%,知網每年都在以超過 10% 的漲幅向學校報價。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16

除了漲幅過高和次數頻繁,最讓各大院校無法忍受的,是知網所報的價格,均是“死數”,沒有任何談判議價的餘地。

我定了 500 萬,就絕不可能降到 499 萬,愛買就買,不買就滾。

知網的頻繁漲價,也曾引起各大院校的反抗。

2012 年至 2021 年的 10 年間,就有武漢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金陵科技學院、集美大學等 6 所高校先後發布抵制公告,暫停使用知網。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17

憑借對學術資源的徹底壟斷,知網的收入水漲船高,去年已超過12億。

中科院暫停與知網14年合作(作到了中科院頭上)18

自己不産出任何學術成果的知網,僅僅依靠“ 借雞生蛋 ”,用控制知識産權的方式,坐擁 60% 左右的毛利,年盈利上億。

至于各大院校和論文作者,隻能在無窮無盡的壓榨,權利不斷受侵害的情況下,依然選擇知網。

因為除了知網,似乎他們别無選擇。

關于這種情況,老狐認為,可以把滴滴作為一個啟示。

當初滴滴壟斷網約車行業的時候,提價、壓榨司機、甚至還幹出危害國家安全的事情。

但随着監管部門的下場,人民群衆的反對,滴滴瞬間坍塌,如今美團、高德打車不香嗎?

同理,知網難道就真的無法被取代嗎?

現在,反抗知網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前有趙德馨教授,後有中科院。

當越來越多聲音開始出現的時候,就是知網最危險的時候。

知網,需要改變!

(原創:科技狐)

參考資料:

中國青年報:知網模式,不得不變

單仁說:知網到底時個什麼網,它怎麼用天下人的知識來賺錢

新智元:天價的知網,到底傷害了誰

中國新聞網:知網道歉,能平息衆怒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