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髒六腑的分布
五髒是人體内心、肝、脾、肺、腎五個髒器的合稱。髒,古稱藏。五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髒。由于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所以五髒在人體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髒之間的相互關系
人體是有機的整體。五髒與五體、九竅五華等組織器官之間在生理上有着密切的關系,在病理上又可以互相影響,相互轉變。
髒腑之間的相互關系
髒與腑是表裡互相配合的,一髒配一腑,髒屬陰為裡,腑屬陽為表。髒腑的表裡是由經絡來聯系,即髒的經脈絡于腑,腑的經脈絡于髒,彼此經氣相通,互相作用,因此髒與腑在病變上能夠互相影響,互相傳變。
心與小腸的生理關系
小腸為陽,心為陰;小腸為表,心為裡。
手少陰心經屬心絡小腸;手太陽小腸經屬小腸絡心。
心與小腸的病理關系
心火下降,利小腸分清别濁;小腸下行,利心火下降。
心火上炎,通過經脈下傳,移熱于小腸,則會引起尿少、尿赤、排尿灼熱、澀痛等小腸實熱症狀。
小腸實熱,循經脈上薰于心,則會引起心煩、舌赤糜爛等症狀。
肺與大腸的生理關系
大腸為陽,肺為陰;大腸為表,肺為裡。
手太陰肺經屬肺絡大腸;手陽明大腸經屬大腸絡肺。
肺與大腸的病理關系
肺熱壅盛、津液不能下達,大腸傳導不及,引起發熱、咳痰、喘息、大便秘結等症狀。
大腸實熱,腑氣不通,累及肺失肅降,引起胸滿、喘逆等症狀。
若氣虛不能固攝,清濁混雜而下,則可見大便溏洩。
脾與胃的生理關系
胃為陽,脾為陰;胃為表,脾為裡。
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足陽明胃經屬胃絡脾。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
脾與胃的病理關系
脾胃氣虛,外病不愈,脾胃虛寒,引起脘腹隐痛、食少腹脹等症狀。
脾被濕困,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受納失職,引起納呆、嘔惡、脘腹痞滿等症狀。
食滞胃脘、濁氣不降;脾不升清、脾失健運,引起厭食、腹脹、洩瀉等症狀。
肝與膽的生理關系
膽附于肝,有經脈互為絡屬,構成表裡關系。
肝分泌膽汁,膽囊貯藏膽汁。膽之所以能正常發洩和發揮作用,亦依賴于肝的疏洩功能。
肝與膽的病理關系
肝疏洩功能失常,則會影響膽的分泌與排洩;反之,若膽汁排洩不暢,亦會影響肝的疏洩。
二髒相互影響,終則肝膽同病,如肝膽火旺,肝膽濕熱等。
膀胱與腎的生理關系
膀胱為陽,腎為陰;膀胱為表,腎為裡。
足少陰腎經屬腎絡膀胱;足太陽膀胱屬膀胱經腎。
腎為水髒,主管水液代謝,膀胱主藏津液和排洩小便。
膀胱與腎的病理關系
腎陽虛不能化氣行水,膀胱氣化不足,則會出現形寒肢冷、肢體浮腫等症狀。
膀胱濕熱、尿有砂石,累及于腎,則會出現尿頻、尿急、尿澀與尿痛、劇烈腰痛等症狀。
六腑之間的相互關系
六腑的主要功能是傳導化物,對飲食的消化、吸收與排洩并參與水液代謝,故《靈柩·本髒篇》說:“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