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童心是比野心更難得的夢想。
當年紀越長時,對這句話越有體會。
每一個成年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在人生的某一刻,總會夢回小時候,或是無憂的玩鬧,或是故鄉炎熱的夏天,又或是,是夏天的蟬或西瓜……
每一次回想,嘴邊都會浮起微笑,小時候真好呀。
又是一年六一到,又是一年兒童節,又是一年懷念的時光。
01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孩子的天真總是在無意中透出來。
這是一場偶遇。
詩人胡令能路過鄉村,不辨路途,四處張望,隻看到一個頭發蓬亂的孩子在學釣魚。
他坐在莓苔上,草叢相映。
胡令能走上前去,準備開口問路,孩子已經看見了他,卻忙搖手,也許還擠眉弄眼做着動作。
“别說話,别吓跑了我的魚”。
也許,胡令能也看呆了,多麼天真的孩子,多麼有趣的一幕。
揮毫寫成詩,将童真傳遞了千年。
誰的童年沒有釣過魚呢?
那時,也曾找一個僻靜的地方,坐在清涼的草地上,抛出釣竿,靜靜地等着魚兒上鈎。
如今,回憶起來,那時的太陽那麼熱,天那麼藍,時光那麼美好。
童年無憂,一隻小魚,一隻蝴蝶,就能讓人感覺到美好。
童心未泯,一切皆甜。
童年是什麼?美好的事物層出不窮,可愛和情懷深入人心!童年的美好回憶,在我們受到挫折時,可以療傷,伴我們一生。
02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
這是一個聰明又天真的孩子。
夏天來了,荷塘清涼,荷花正豔。
一個孩子撐着小船,偷偷地去荷塘裡采白蓮花。
他小心地劃着船,盡量不發出聲音,他四處張望,确認了四周沒有人。
他心裡在竊喜,肯定沒有被發現吧。
可是,他不知道,小船蕩開了池上的浮萍,留下一道水面的蹤迹,順着浮萍,就可以找到他。
沒有人想去打斷他的美夢,隻是想保留那一份純真。
你小時候有沒有做過“壞事”呢?
偷挖過紅薯、偷吃過糖果、偷偷地和不能玩的人玩耍。
魯迅的小夥伴也做過“壞事”。
十一二歲時,魯迅和夥伴們去趙莊看社戲,回來的時候,肚子餓了,于是小夥伴們提議去偷蠶豆吃。
“偷”來了蠶豆,生起火來,煮着吃了,很普通,卻讓人難忘。
後來,魯迅說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童年的所有尋常事物,待到成年後,都會發酵成美酒,織成美好的回憶,讓人回味無窮。
03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風吹起,一隻小船漂進河灣,看把個小孩子忙得,以為有客人來了,趕緊跑過去開門。
一點也不怯生。
好奇、興奮、粗疏、熱情淳樸、天真可愛,好像就是遙遠過去的自己的影子。
孩子是最好客的。
那一年,賀知章告老還鄉。青年時離家,回鄉時,已是白發蒼蒼。
首先迎接他的是村裡的孩童,他們好奇地望着眼前的白發老翁,不認識,隻能說:客人您是從哪裡來的呀?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孩子的天真爛漫,會讓人忍不住發笑,那是不谙世事的純粹,也是人類真誠的本真。
小時候,我們渴望認識新夥伴,一起體驗新的遊戲,一起探索這未知的世界。
在奔跑中,我們渴望快快長大,像個大人一樣成熟。
終于,我們長大了,成了童年的理想,可心裡,又在不斷地回憶童年。
在成人的世界裡,童年成了理想,隻是為了找回那顆天真無邪的赤子之心。
04
觀遊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鈎。
有童心的人,總是顯得很可愛。
白居易悠閑地散着步,來到池塘邊,看魚兒遊來遊去。
不遠處,有一群孩童在弄釣鈎,他們準備釣魚上來。
看着一旁釣魚的孩子,想到自己來看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愛魚的心,卻是一樣的。
寫下這首詩時,白居易已經59歲了,他在洛陽安享晚年,生活愈加平淡,也更閑适。
越到晚年,越是懷念年少的時光。
因為歲月緊追,白發蒼蒼之際,更渴望童年,那時,我們還小,一切都還有希望。
保持童心是一件很難的事。
反之,如果一直能保持童心,則會收獲比他人更多的快樂。
豐子恺就是如此。
豐子恺喜歡孩子,他用敏銳的眼睛觀察孩子們喜怒哀樂:兒子會穿上自己的衣服,裝作大人;女兒會給凳子穿鞋,令人忍俊不禁。
所以,他感慨:惟有孩子,能讓人忘卻世間煩惱。
我們終究會成為大人,而最難得的是保持一顆童心。
用童心看世界,看到一隻蝴蝶,便會開心;吃到一塊水果,就會快樂,有了童心,就有了快樂。
人會變老,生活會逼着我們去成為大人,抛棄天真,變得老成。電影可以回看,童年不能重來,而擁有一顆童心是最值得慶幸的事。
成長是一筆交易,我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事的潔白交換長大的勇氣。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是屬于孩子的節日,是屬于童真的節日。
即使是成人,依然可以在這一天,過一次兒童節,體驗一次孩童的快樂。
縱使世間再熱鬧繁華,洗盡鉛華不忘初心,歲月并不溫柔,惟願童心永在!
點個在看,願你走出半生,依然童心不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