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泥巴山隧道用多長時間建成

泥巴山隧道用多長時間建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4:44:14

中新網林芝8月15日電(湯琪)在海拔4700多米,面對高寒、缺氧的作業環境中,西藏林芝米拉山隧道正在緊張施工中。這一段隧道是國道318線西藏林芝至拉薩段公路改造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建成通車後,拉薩與林芝之間的行車時間将縮短近一半。

近日,參與“喜迎黨的十九大·全國網絡媒體西藏行”媒體團來到西藏米拉山口,實地探訪了米拉山隧道施工現場,了解其施工現狀、難度和建成通車後的效益。

泥巴山隧道用多長時間建成(探訪米拉山隧道施工)1

米拉山隧道斜井外。湯琪 攝

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鑿隧

——施工人員兩年更換三批

米拉山隧道位于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與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相界處。據測量,隧道進口海拔4752米,出口海拔4774米,設計全長5.7公裡。

因為海拔較高,來到施工現場,記者身體産生了呼吸困難、頭昏腦脹等高原反應症狀,當天,隧道外面下着雨,溫度較低,不少施工人員正身着棉服作業。

“隧道地處高海拔嚴寒地區,低氣壓、低含氧量和低溫嚴寒等因素不僅對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同時還導緻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工作效率的大幅降低。”米拉山隧道建設項目指揮部副指揮長陳蔚林對媒體解釋說,在這裡,機器的效率僅有平原低海拔地區的60%。

據介紹,在高海拔作業,施工人員的更換率很高。陳蔚林表示,隧道施工兩年多以來,已有三批工人接力作業,此外,有效工作時間一般從每年4月份到10月份,其他時間氣溫極低,形成凍土,無法施工。

泥巴山隧道用多長時間建成(探訪米拉山隧道施工)2

米拉山隧道内工人正緊張施工中。湯琪 攝

隧道出現湧水始料未及

——工人克服高寒環境下的施工困難

進入隧道内,記者感受到機械運作的巨大轟鳴聲,施工人員正在為隧道岩壁進行水泥澆鑄,這是為防止隧道拱架變形。

據了解,米拉山隧道項目施工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始料未及的困難。例如,隧道進出口多次出現大變形、湧水情況;隧道斜井施工過程中,最大湧水量達一天38590立方米。

談及湧水原因,陳蔚林解釋說,米拉山隧道地質極差,開工建設以來,隧道主洞地質變化極大,隧道進口圍岩破碎,出現幾次集中突湧水導緻大塌方。

據統計,整個米拉山隧道2016年至2017年間較大施工險情出現了18次,每次停工處置時間平均在10天以上;接下來整個隧道未開挖段落有24個次生斷裂帶,嚴重影響工程進度。陳蔚林對媒體坦言,實際通車時間将比原計劃的今年9月底有所滞後。

“工人最苦的地方也是隧道湧水帶來的。”米拉山隧道建設項目一負責人對媒體回憶說,“工人幹活的時候,隧道在漏水,有時候打一個孔,水往外噴三四米遠,一噴就是十天半個月。工人們都是全副武裝,身穿雨衣,把雙手包起來幹活。”

但該負責人表示,“在高寒環境下施工,工人們包起來的手過一段時間就凍麻了,他們會在一旁燒一桶熱水,雙手放在桶裡捂熱一下,再繼續幹活。”

記者了解到,在施工人員的努力下,目前,米拉山隧道左洞累計進尺4003米,占左洞總長度5727米的70%;隧道右洞累計進尺4080米,占右洞總長度5720米的73%。

泥巴山隧道用多長時間建成(探訪米拉山隧道施工)3

米拉山隧道内工人正緊張施工中。湯琪 攝

隧道建成後的實際效益

——拉薩至林芝行車時間減半 無需翻山越嶺

施工人員克服高寒、缺氧的作業環境,為的是給行路者帶來更大便捷,對于西藏的公路交通條件來說,将帶來實際變化。

“我們這個項目叫國道318改線,實際上是在原線路旁邊新修一條路,對交通壓力起到緩解作用。”陳蔚林特别指出,每年5月到9月,西藏處于旅遊高峰期,國道318經常堵車,這個項目竣工後将對車輛進行分流。

此外,據介紹,本項目技術指标相對原318國道的技術指标得到了提高,縱坡、坡長分布等更加合理,導緻行車更加舒适、安全。

“米拉山隧道建成後,拉薩與林芝之間的行車時間将縮短近一半,而且不用翻山越嶺,降低了車輛的使用成本,有助于控制物價及提升本地商品的市場競争力。”陳蔚林補充說。(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