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部名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可謂盛極一時,除了大家被電視劇的精良制作所吸引,還有一些小夥伴們對劇中的“大宅門”生活所吸引。
據了解,這部劇是以宋代為朝代背景,演繹的一部“大宅門”生活景象,同時為大家展開了一幅集合點茶、焚香、插花、書畫等文人四藝的宋代美學生活。
宋時,文人有四大雅趣:點茶、焚香、插花、挂畫。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梁錄》中提及:“燒香點茶,挂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
點茶是宋代獨特的飲茶方式,而點茶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相當日常。劇中的盛府幾位小姐,全部都要學習點茶,從聰慧善良的盛明蘭到工于心計的盛墨蘭無一不精于點茶,平日是更是為“咬盞”是否“咬”好而絞盡腦汁。
這裡的“咬盞”,到底指的是什麼?
所謂“咬盞”,其實是宋代的一個鬥茶術語。“鬥茶”也稱“茗戰”,核心用點茶之法來競賽茶葉品質的高下,其基本方法是通過“鬥色鬥浮”來品鑒。這與我們如今需要以口感品鑒為主的評定方法是不同的。
當茶水湯花中泛起的泡沫,因光的折射,泡沫左右轉動或在茶湯中移動,似乎帶動相應盞底的兔毫(油滴)紋随着移動,就像茶盞被咬住了一樣,故稱這種現象為咬盞。因此,宋人對兔毫盞、油滴盞情有獨鐘。
決定鬥茶勝負的标準,一是湯色。即茶水的顔色。标準是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色純白,表明茶質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色偏青,表明蒸時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采制不及時;色泛紅,是烘焙火候過了頭。
二是湯花。即指湯面泛起的泡沫。決定湯花的優劣也有二條标準:第一是湯花的色澤。因湯花的色澤與湯色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湯花的色澤也是以鮮白為上;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如果茶末研碾細膩,點湯、擊拂恰到好處,湯花勻細,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緊咬茶盞,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這也就是詩人們所說的“烹新鬥硬要咬盞”。
“咬盞”如此,不知道你是否也想親自試一下這“咬盞”,體驗一把穿越到宋代的“大宅門”生活?
讀者們,如果喜歡本文章,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收藏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